假如分眾傳媒的業績有水分,你會怎麼辦?(4月13日)

瑞幸的造假導致很多小夥伴對分眾傳媒興趣高漲,很多人關心,分眾傳媒造假了沒有?其實關於分眾傳媒,在2018年11月11日發過:阿里巴巴虧了60億,可以抄底分眾傳媒嗎?文章中明確提到:不過這個時候未持有的倒不必急著抄底,因為毛利率下滑是一時還是長久,還需要更多數據判斷,與其現在接飛刀,何不等到年報呢?

時至今日,分眾傳媒股價創了新低,依然還有611億市值。所以關心分眾傳媒的小夥伴特別多,今天就跟大家一起看看,分眾傳媒是否有造假的動機、手段和相關特點?

假如分眾傳媒的業績有水分,你會怎麼辦?(4月13日)

極高的動機:分眾傳媒有造假動機嗎?當然有。不過身在A股,任何一家公司都有造假的動機,不是嗎?

當然,分眾傳媒造假的動機相對強烈一些,原因是他是借殼上市的,有業績承諾。之前就表示過:借殼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概率遠遠大於一般的上市公司。

分眾傳媒是2015年借殼七喜控股上市的,估價459億元。分眾傳媒的業績承諾: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實現的扣非淨利潤數分別不低於人民幣295,772.26萬元、342,162.64萬元、392,295.01萬元。

假如分眾傳媒的業績有水分,你會怎麼辦?(4月13日)

雖然有造假的動機,但是之前並沒有懷疑分眾有明顯的造假,原因是他的業績完成的太優秀了。2015年-2017年分眾傳媒實現實現扣非淨利潤30.69億、36.05億和49.15億元,完成率分別為104%、105%和125%。

尤其是2017年,扣非淨利潤完成率125%,超額完成近10億的淨利潤,怎麼看也不像造假的操作。而且分眾傳媒2018年已經不在業績承諾期了,其扣非淨利潤仍然是增長的,2018年達到了50.26億元。

市場懷疑分眾傳媒造假的聲音很多,但是沒從這個角度思考的原因就是2017年的業績承諾完成那麼好,何必造假呢?如果分眾傳媒的業績承諾到2018年,然後2019年業績暴跌,那麼分眾傳媒的業績造假嫌疑就會高達95%以上了。

總之,從業績承諾完成來看,分眾傳媒有造假嫌疑,但是並不太高。

我們既然假設分眾傳媒造假,那麼造假期間應該是2015年至2018年,目的是完成業績承諾,然後維持股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