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屠格涅夫

偶然一次机会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翻到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只一眼便爱上这有趣而又让人深思的文体,每次读完的感觉,都不一样,我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摘录了下来,留给自己,分享给所有人。

《散文诗》-屠格涅夫

某某

你安静地,优雅地走在人生的路上,没有眼泪,也没有笑容,更难得有随意的一瞥冷淡的眼光扰乱你的安静。

你善良而聪明……仿佛一切事物都跟你不相干,你也不需要任何人。

你美丽,可是没有人能说,你是不是重视你的美。你不同情别人,你也不要求别人的同情。

你的眼光是深邃的,里面却没有思想;在那清澈的深处,只是一片空虚。

所以在极乐净土中,随着格罗克(德国作曲家)的庄严曲调,优美的身影没有悲戚也没有快乐的移动着。

明天!明天!

过去的每一天差不多都是一样:多么空虚,多么无聊,多么没有意思!它留下的痕迹多么少!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得多么无所谓,多么愚蠢!

然而有人却愿意生存;他珍爱生活,他把希望放在生活上面,放在他自己身上,放在未来上面……啊,他想从未来得到什么好处呢?

可是为什么他会以为未来的日子不再像他刚刚度过的今天呢?

不,这他连想也没有想到。他简直就不愿意想到-他做的不错。

“啊,还有,明天,明天!”他这样地安慰自己,一直到“明天”把他投入坟墓里去。

好吧,一旦进入坟墓,不管愿意不愿意,你不会再想什么了。

友与敌

一个判定终身监禁的囚人从牢里逃出来,拼命地逃跑……人们紧紧跟在他后面追捕。

他拼命地飞跑……追捕的人渐渐落后了。

可是你们看,他前面横着一条河,两岸都是绝壁,这是一条又窄又深的河……而他不会游泳!

一块朽了的薄木板架在河上,连接着两岸。逃亡者的一只脚已经踏上木板了。……可是凑巧河边站着他最好的朋友和最凶的敌人。

他的敌人一句话不说,只是袖手旁观,可是他的朋友却尖声惊叫起来:“天呀!你在做什么?疯子,你好好地想想你看不见木板完全朽了吗?它载不起你,它会断掉,你一定会死的!”

“可是再没有过河的路了……你听不见他们在后面追上来了吗?”那个可怜的人绝望的呻唤道,他走上了木板了。

“我不让你这样做!……不,我不让你去死!”这位热心的朋友大声说,他把逃亡者脚下的木板抢走了。逃亡者立刻落进奔腾的激流中淹死了。

敌人满意的微笑着走开了,可是朋友坐在岸上,伤心地哭他的可怜……可怜的友人!

然而他从来没有想到责备自己害了他的友人……他一刻也没有想到。

“他不肯听我的话!他不肯听!”他垂头丧气地说。

“不过,说老实话,”他后来又说。“否则他会在那个可怕的监牢里关一辈子!不管怎么样,他现在免除痛苦了!他现在好多了!我想,他的命运注定是这样的!”

“然而从人情上说,我心里还是很难过!”

这个善良的人继续为他的不幸的友人的命运哀哭着。

(四)

老妇人

我在宽阔的田野里行走,独自一人。

突然,我仿佛感觉到,有人在我背后轻轻地,小心翼翼地迈着步......有人踏着我的脚印在行走。

回头一望——我看见一个矮小的,驼背的老妇人,全身裹在灰色的破布衫里。只有老妇人的脸从这堆褴褛中露出来:一张菜色的、布满皱纹的、尖鼻子的、瘪嘴没牙的脸。

我向她走去......她站住了。

“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你是乞丐吗?你在等人施舍吗?”

老妇人没有回答。我俯身看她,她的两只眼睛上蒙着一层半透明的白翳,或者是一层薄膜吧,就像有些鸟儿的眼睛一样:鸟儿就是用这层薄膜来挡住刺目的亮光的。

然而老妇人的那层膜却一动不动,也不让瞳孔张开来......我由此断定她是个瞎子。

“你想得到施舍吗?”我又问了一次,“你干嘛跟在我后边?”然而,老妇人依旧沉默,只是稍稍蜷缩起身子。

我转过身去,走自己的路。

而我再次听到身后轻轻的、匀整的、仿佛是偷偷摸摸的脚步声。

“又是这个女人!”我想,“她干嘛缠住我不放?”不过这时我又想:“或许,她因为眼瞎迷了路,现在是根据脚步声跟着我,好跟我一道走到有人烟的地方去。对,对,是这样。”

然而,一种奇异的不按渐渐地控制了我的思绪:我开始觉得,老妇人不只是跟在我身后走,而且是在决定着我的方向,她在催促我时而向右,时而向左,而我却在不由自主地服从着她。

但我还是继续想前走......只见前方,我正走着的道路上,有一个黑黑的、宽宽的东西......是一个什么窟窿呀......“坟墓!”我脑子里一闪,“她是要把我向那儿推去!”

我猛地向后一转.....老妇人又出现在我面前......然而,现在她看得见啦!她用一双又大、又凶、又恶的眼睛逼视着我......是一双猛禽的眼睛......我向她的脸,向她的眼睛逼近......又是原先那层朦胧不清的薄膜,那张瞎眼的迟钝的面孔......

“哎呀!”我想......“这个老妇人——是我的命运呀。这是人所无法逃脱的命运呀!”

“逃不脱!逃不脱!发什么疯呀?......应该试一试。”我 转向另一边,往另一个方向奔去。

我匆匆地走着......但是轻轻的脚步声依旧在我身后沙沙做响,离我很近,很近......而前方又是一个黑魆魆的大窟窿。

我又朝另一边转去......身后,还是响着同样的沙沙声,前方还是同样可怕的一个黑斑点。

无论朝哪个方向,我都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全都一个样,一个样啊!

“停住!”我想,“我来骗她一骗!我哪也不去了!”于是我即刻往地上一坐。

老妇人站在我身后,离开两步远。我听不见她的声音,但我感觉到她是在那里。

这时我突然看见:那在远处隐隐出现的黑斑点浮动起来了,向我爬来了!

天哪!我回头一望......老妇人正两眼盯着我——歪着没牙齿的瘪嘴在讪笑......

“你逃不脱的!”


《散文诗》-屠格涅夫


我的感触:

不管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只要作者想表达的作为读者能读懂,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就足够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作者,都是读者,要么书写着自己给别人读,要么在读着别人写的书。

把自己的写好了,就是灿烂的人生,才能为他人带来喜悦或者欢笑,才能为别人分享自己曾经哭着经历如今就像拉家常一样笑着讲出来的那些个青春岁月,而比起我们书写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应该是我们作为读者时应该修炼的境界,因为,自己的人生如何书写,要看自己,而作为作者身份大都是在孤独状态下思考和回忆自己的人生这本马拉松式的“武功秘籍”的。

学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聆听者或者观赏者,或者读者,为什么要比做个安静的作者更难呢?因为要读懂别人这本书往往是非常困难的,社会让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套装着外套,或暗淡,或鲜艳,其实在别人眼中你作为一本书或者一个鲜明个体,同样套着或丑陋,或美丽的外套。比起自我的沉淀,去读别人书写的人生看起来很容易,即使自己看不懂也会有人帮你分析或者去模拟你所应承受的感觉,而这些文字的编篡者或者说左右你思想的人,就是往往被人称为专家的人,而他们,不过是将自己的肮脏的思想泼向了整个世界,纯粹而光明的世界。也因为这样,我们曾经读出作者百万思绪的时代慢慢的被归于统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曾经。

作为作者要静下心去想自己,去“吾日三省吾身·····”,去“宁静以致远”,去发现自己内在的美,藏在心中的万卷书和万里路。作为读者,沉浸于他人编造的梦境,去感受他人的曾经,更需要放下所有的喧嚣,完完全全地置身于书的世界。

有人说,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曾经,你就没有资格去感受他或者她破涕而笑的幸福。是的,如果那个别人是一本书,你没有感触到只能说明,你没有安静的沉浸到那个编造好的他的世界,如果你真的读懂了别人这本书,你就能感受到他的苦楚与悲伤,他的笑声和美梦,读懂了,才爱不释手,爱不释手了才不离不弃,书也好人也罢,世间的幸福不就是在“自所不欲,勿施于人”之间得来的吗?

有一天我变成了水,你就是舟,汪洋里只有你一条船,那整片海就我给你的幸福,一条船如此,一百条也是如此,因为海生来就是带着舟远航的。翻过我这页书,你是否会看到不一样的插图,你是否作为一个可爱的作者,愿意把你这本艰涩难懂的书给我这左顾右盼地读者呢?

作者,做自己的事翻动所有的五脏六腑给别人看,掏心掏肺,读者,读懂了自己也读懂了别人,在左心房打开了洞住下所有自己读过的世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