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全球疫情對紙漿需求影響有限


解讀 | 市場人士:全球疫情對紙漿需求影響有限


由上期所在線上舉辦的“能化產品市場風險管理培訓系列專題會——複雜環境下紙漿市場分析”會議,就全球紙漿市場趨勢、疫情下生活用紙市場變化進行了分析,並從造紙企業角度分享了極端行情下的行業變化。


市場人士表示,目前全球木漿顯性庫存仍在高位波動,但呈現庫存從上游漿廠向下遊紙廠轉移的趨勢。受疫情影響,國外部分漿廠停產或延長停機檢修時間,法國、意大利、印度等國部分紙廠3月下旬停產2~3周不等,紙漿供應端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生活用紙需求旺盛。


解讀 | 市場人士:全球疫情對紙漿需求影響有限

疫情下造紙行業面臨多重挑戰


春節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國各地採取多種形式抗擊疫情,多數企業延遲復工復產。對於國內造紙企業而言,不僅受到原材料、人力資源、物流轉運等問題影響,資金週轉、生產成本和對突發事件的承受能力也成為企業面臨的嚴峻考驗。


銀河期貨首席策略分析師沈恩賢表示,受疫情影響,春節後多數規模紙廠延期開工,特別是湖北地區幾大紙企全面停機,全國多數中小型紙企也在停機。直至2月下旬,停機廠家中有少數陸續開機,但仍有部分廠家處於停機狀態,初步開機延期到2月底,部分延期至3月初。從產能方面看,目前國內造紙行業85%以上產能已經恢復。由於雙膠紙中小型企業較多,從企業數量來看,復產企業佔比在60%左右。據不完全統計,結合春節前期公佈的檢修計劃,受2月延期開工影響,36家樣本企業共減少產量15萬噸左右。


“本次疫情對造紙行業各終端領域影響有所不同,總體來說大型企業比如國企和大型民營上市公司的應對能力和總體協調能力較強,因此復工復產情況相對好一些,但是中小型企業的壓力相對較大。”芬林集團亞太區總裁宋望球說,目前紙企遇到的挑戰主要來自三方面:


首先是物流的影響。國內來看,疫情下陸路運輸尤其是集卡的運力恢復比較緩慢,省際准入受限、對司機的隔離要求等問題導致整體運力不足。對於進口商來說,進口貨物到港後,滯港、壓港耽誤了客戶提貨。在下游生產製造領域,物流受限導致已經生產好的產品運不出去,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運不進來,都是較為迫切的問題。在海運方面,歐美企業遇到了出口亞洲地區(包括中國)的運力不足問題,由於疫情期間中國出口大幅減少,近期到達歐美口岸的船隻和集裝箱面臨短缺,海運週期較長。同時,3月、4月、5月發貨到中國的運力受到較大影響,運價也在持續上漲。


其次是員工返崗問題

。一些造紙行業下游的中小型企業,尤其是沿海企業的員工大多來自內陸地區,這些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手不足,產能遭遇瓶頸。


最後是企業現金流的問題。這也是疫情下大多數企業的難題,並且疫情持續時間越長,資金緊張問題越嚴重。


他表示,這次疫情對需求的影響還有待時間驗證,並且不同的上游原材料及終端市場面臨的需求問題也不一樣。具體來看,目前廣受關注的箱紙板問題主要來自原材料——廢紙方面的供應嚴重不足。在疫情防控期間,國內廢紙回收由於從業人員和物流要求的特殊性而受到較大的影響,同時廢紙進口量也持續下降。


與此同時,以原生纖維作為原料的生活用紙和包裝材料產品的需求整體比較穩定,遇到的物流問題也在逐漸緩解。但是在商業印刷領域,比如受到疫情影響較突出的會展、旅遊、餐飲等服務性行業以及房地產等領域,商業印刷方面的需求受到影響,但是影響程度還有待驗證。總體來說,他認為,國內復工、復產、復市的速度越快,對紙品需求的負面影響就越小。當然,目前國外疫情的快速發展又帶來了比較大的不確定性。


“可以看到,造紙業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行業。所謂技術密集主要集中在造紙機械上,資金密集體現在融資渠道的優劣,現在拼的就是成本。”沈恩賢表示,對於造紙企業經營者來說,利用好紙漿期貨這個金融工具,可以幫助企業規避經營風險,同時與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公司合作還可以獲得更快捷的融資渠道,企業可以以較低的成本最快地獲得發展資金。目前一些大型紙企如晨鳴、華泰、泰格、博彙、太陽,都是由於善於利用融資渠道獲得了快速成長。


解讀 | 市場人士:全球疫情對紙漿需求影響有限

紙漿價格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


春節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需求端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同時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戰”引發油價暴跌,能化板塊多數品種在一季度領跌市場,南華能化指數一季度跌幅高達24%。不過,相較於其他能化品種,紙漿價格表現相對抗跌,同期跌幅僅為3%。


“受到疫情影響,紙漿市場供給端開始出現擾動。”華信期貨能化分析師慄豐寧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全球針葉漿的供應地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區的智利、美國以及加拿大等國,且產能集中度整體較高。目前有消息稱,智利Arauco工廠員工中發現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該工廠兩條漿線共計80萬噸產能(闊葉漿29萬噸、針葉漿51萬噸)已於當地時間3月25日停產,復產時間未知。他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且確診人數近期仍不斷攀升,因疫情暫停生產的企業或不在少數,不排除未來還會出現疫情導致新的漿企被迫停產,供應端減產事件短期或頻繁出現。


同時,從庫存情況來看,截至今年2月底,全球港口木漿庫存環比下降12.63萬噸至165.23萬噸,降幅為7.10%。但是看向國內,2月底青島港等國內三個主要港口合計庫存213.12萬噸,較1月底上升45.32萬噸,港口庫存依舊維持歷史同期高位。


“當前漂針漿產業鏈最突出的矛盾是過高的庫存,由於漂針漿需求彈性較小,單靠需求難以解決當前高庫存的問題,必須看到供應出現明顯收縮。”東證衍生品研究院能化分析師楊梟表示,由於國內漂針漿全部依賴進口,並且近年來的年度進口量在800萬噸左右,大約佔全球漂針漿總需求的30%,國外漿廠生產的穩定性對國內漿價而言至關重要。


楊梟表示,目前來看,國外疫情已經開始影響紙漿產業,國內高庫存的問題或有望緩解。“可以看到,我國漂針漿主要進口來源國如加拿大、美國、芬蘭、智利和俄羅斯等都處於疫情上升期,後期可能會影響到漂針漿的生產和發運。目前,已有國外紙漿企業因疫情而出現減停產的現象,若後期這種情況持續,則國內高庫存的問題或有望得到緩解。”他說。


從需求端來看,楊梟認為,全球疫情對紙漿的需求影響較為有限。據瞭解,全球木漿的終端用途以生活用紙、文化紙、特種紙和絨毛漿為主,需求佔比分別達38%、28%、16%、10%。目前,文化紙的需求雖然因疫情受到一些影響,但春節後國內文化紙的價格並未下滑,表明影響非常有限。生活用紙由於恐慌性囤貨,反而刺激了投機性需求,使得生活用紙的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揚。


“不過在疫情悲觀預估下,全球商品漿需求量預計可能出現4%的同比下滑。”慄豐寧表示,儘管生活用紙及絨毛漿的需求有望因疫情帶來正向刺激,預計全球生活用紙需求可能保持3%以上的增長,但是文化用紙則由於疫情下商業活動的減少而受到不利影響。


“參考歷史上文化紙產量下滑的極端情形,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文化紙產量下滑達到18%,若以此作為假設,則在疫情悲觀情形下,全球商品漿需求或將同比下滑4%。同時考慮到終端需求較為分散,需求下滑帶來的影響未來將逐步顯現。”他認為,不過從消費端來看,預計各地高中將於4月初陸續開學,其他學校預計也將逐步放開,隨著開學潮的來臨,勢必將會出現集中增長式消費,學生積壓已久的文化紙需求將帶動市場需求恢復。


慄豐寧表示,當前漿價位於近十年曆史低位區間,據估算,全球約20%的商品漿產能處於虧損的狀態,因此漿價成本端未來繼續下行空間已經極其有限。同時,由於全球商品漿供給端集中度較高,而需求相對分散,若疫情發展超預期,導致漿廠停產範圍擴大,預計木漿供給短期受影響程度將遠大於需求,漿價短線或出現階段性上漲機會。此外,短期內全球疫情難以有效緩解,且物流成本不斷攀升,進口商品價格成本上升不言而喻,短線市場心態或好於預期。


“目前來看,利空能化板塊的兩大因素對紙漿價格影響有限,且當前漂針漿成本曲線非常陡峭,作為最高邊際成本的加針在交割品中的產能佔比高達38%,而4500元/噸以下已觸及加針的現金成本,因此紙漿價格下方存在較好的安全邊際。同時,由於紙漿本身進口依賴度高,一旦國外疫情導致紙漿生產或者發運出現較大問題,那麼國內難以彌補供應上的損失,這也就意味著紙漿往上的價格彈性較大。”楊梟最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