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曾國藩是湘軍之父,那湘軍之母應該是誰

湘軍的創建, 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件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大事。我們都知道湘軍的創始人是曾國藩,他是湘軍湘軍的鼻祖和領袖人物,說他是湘軍之父不足為奇,那麼湘軍之母又是誰呢?而且曾國藩在湖南幫辦團練開始時期一窮二白,無錢無兵,那麼他創建湘軍的基礎是什麼呢?追本溯源,湘軍最開始的名稱應該叫做湘勇,湘軍則是在湘勇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而湘勇的創辦人也就是今天我們將要介紹的湘軍之母——羅澤南。

如果說曾國藩是湘軍之父,那湘軍之母應該是誰

羅澤南畫像

羅澤南(1808-1856), 湖南湘鄉人, 字仲嶽, 號羅山,一字培源,號悔泉,又字子畏,他和曾國藩一樣都是湖南湘鄉人。1851 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第二年便攻入湖南,在勢如破竹的太平天國軍隊面前,一時之間湖南各地局勢動盪不安,在這種形勢之下,羅澤南在湘鄉知縣朱孫詒的召喚下,開始舉辦團練。自此,羅澤南離開書齋,帶領他的弟子投身到募勇練武的潮流之中。咸豐二年十二月,武昌被太平軍攻克,為加強長沙防守,湖南巡撫張亮基調勇至省城防禦,與此同時曾國藩奉朝廷之命就任團練大臣,在長沙設立團練局。在被任命為團練大臣後,曾國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羅澤南組建的湘勇網羅到自己的手下來,從此以後羅澤南開始幫助曾國藩一同將湘勇逐漸發展成為湘軍,而羅澤南的一千多名湘鄉勇也就成為曾國藩湘軍的最初隊伍和資本。

如果說曾國藩是湘軍之父,那湘軍之母應該是誰

羅澤南對早期湘軍有著很大的貢獻:第一個貢獻是對湘軍的創建和兵制確立起了重要作用。湘軍建立在羅澤南創辦的湘勇基礎上,雖然湘軍的招募制度是由曾國藩確定的,但其法仍然是仿效自羅澤南。羅澤南的湘勇在創建初始,就定下了募兵的原則就是帶兵的是讀書人,勇丁必須是樸實的山農,散兵遊勇和市井無賴,一概不收。曾國藩正是在這一原則之下,利用同鄉、同族、同學、師生、親友等關係,募集了一支“以忠義之氣為主”的武裝湘軍。

如果說曾國藩是湘軍之父,那湘軍之母應該是誰

湘軍

第二個貢獻是為湘軍培養了大量的將才。湘軍名將大部分是羅澤南的弟子。湘軍名將例如劉蓉、王鑫、王開化、張運蘭、蕭慶衍、李續賓、李續宜、蔣益澧、劉松山、楊昌浚、蔣凝學、周寬世等人,甚至連曾國藩的兩個弟弟曾國華和曾國荃都出自其門下。第三個貢獻是將程朱理學應用到治兵上。在治軍理念上,羅澤南是一個特別注重軍隊的思想教育和紀律整頓的人,白天帶領湘軍或訓練或作戰, 晚上則在軍營中向士兵們傳達程朱理學的思想,在羅澤南不斷的薰陶之下,湘軍的凝聚力以及士兵的素質不斷提高。

如果說曾國藩是湘軍之父,那湘軍之母應該是誰

羅澤南弟子之一劉蓉

第四個共貢獻是培養了湘軍“扎硬寨、打死仗”作戰精神。羅澤南主張“營寨要堅固,打仗不怕死”,羅澤南生平最著名的也是其作戰精神最完美體現的戰鬥就是嶽州大橋保衛戰和半壁山阻擊戰。當時羅澤南以一千人對抗近萬人的太平軍,硬是把嶽州大橋保下來了;在田家鎮半壁山則是以兩千人硬阻太平軍,殲敵數萬。胡林翼也曾評價羅澤南說“每戰必先,忠勇冠時”,認為羅澤南對培養湘軍“扎硬寨、打死仗”的精神起了表率作用。

如果說曾國藩是湘軍之父,那湘軍之母應該是誰

湘軍與太平軍作戰

然而,對湘軍有如此巨大貢獻的人,卻不幸早逝。咸豐六年(1856)三月初二日,羅澤南率軍隊攻打武昌時,被槍彈擊中左額,因傷勢過重,於三月八日死於營中。雖然現今的人們只知道曾國藩,但是歷史並沒有忘記羅澤南。,《清史稿》中評價羅澤南說:“湖南募勇出境剿賊,自江忠源始,曾國藩立湘軍,則羅澤南實左右之。樸誠勇敢之風,皆二人所提倡也。”著名學者錢基博先生也就是國學大師錢鍾書的父親在《近百年湖南學風》中也曾說道:“時為之語曰:無湘鄉,不成軍。籍籍人口。而不知無澤南,無湘軍。惟澤南以宋儒之理學治兵,以兵為民,皎然不欺其志。此湘軍所以為天下雄,而國之人歸頌焉。”

如果說曾國藩是湘軍之父,那湘軍之母應該是誰

《近百年湖南學風》封面

湘軍源於湘勇,在湘勇逐漸成長為湘軍的過程中,羅澤南的作用無可替代。曾國藩自己也承認:“湘軍之興,威震海內。創之者羅忠節公澤南,大之者公也。”由此可知,羅澤南的確可以說是湘軍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如果說湘勇在羅澤南的創辦下像一個呱呱落地的嬰兒,那麼曾國藩就是將這個嬰兒撫養成人的父親;如果沒有羅澤南創辦的湘勇,就沒有曾國藩後來不斷將湘勇發展壯大,也就沒有後來的湘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