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曾国藩是湘军之父,那湘军之母应该是谁

湘军的创建, 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件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大事。我们都知道湘军的创始人是曾国藩,他是湘军湘军的鼻祖和领袖人物,说他是湘军之父不足为奇,那么湘军之母又是谁呢?而且曾国藩在湖南帮办团练开始时期一穷二白,无钱无兵,那么他创建湘军的基础是什么呢?追本溯源,湘军最开始的名称应该叫做湘勇,湘军则是在湘勇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而湘勇的创办人也就是今天我们将要介绍的湘军之母——罗泽南。

如果说曾国藩是湘军之父,那湘军之母应该是谁

罗泽南画像

罗泽南(1808-1856), 湖南湘乡人, 字仲岳, 号罗山,一字培源,号悔泉,又字子畏,他和曾国藩一样都是湖南湘乡人。1851 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第二年便攻入湖南,在势如破竹的太平天国军队面前,一时之间湖南各地局势动荡不安,在这种形势之下,罗泽南在湘乡知县朱孙诒的召唤下,开始举办团练。自此,罗泽南离开书斋,带领他的弟子投身到募勇练武的潮流之中。咸丰二年十二月,武昌被太平军攻克,为加强长沙防守,湖南巡抚张亮基调勇至省城防御,与此同时曾国藩奉朝廷之命就任团练大臣,在长沙设立团练局。在被任命为团练大臣后,曾国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罗泽南组建的湘勇网罗到自己的手下来,从此以后罗泽南开始帮助曾国藩一同将湘勇逐渐发展成为湘军,而罗泽南的一千多名湘乡勇也就成为曾国藩湘军的最初队伍和资本。

如果说曾国藩是湘军之父,那湘军之母应该是谁

罗泽南对早期湘军有着很大的贡献:第一个贡献是对湘军的创建和兵制确立起了重要作用。湘军建立在罗泽南创办的湘勇基础上,虽然湘军的招募制度是由曾国藩确定的,但其法仍然是仿效自罗泽南。罗泽南的湘勇在创建初始,就定下了募兵的原则就是带兵的是读书人,勇丁必须是朴实的山农,散兵游勇和市井无赖,一概不收。曾国藩正是在这一原则之下,利用同乡、同族、同学、师生、亲友等关系,募集了一支“以忠义之气为主”的武装湘军。

如果说曾国藩是湘军之父,那湘军之母应该是谁

湘军

第二个贡献是为湘军培养了大量的将才。湘军名将大部分是罗泽南的弟子。湘军名将例如刘蓉、王鑫、王开化、张运兰、萧庆衍、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刘松山、杨昌浚、蒋凝学、周宽世等人,甚至连曾国藩的两个弟弟曾国华和曾国荃都出自其门下。第三个贡献是将程朱理学应用到治兵上。在治军理念上,罗泽南是一个特别注重军队的思想教育和纪律整顿的人,白天带领湘军或训练或作战, 晚上则在军营中向士兵们传达程朱理学的思想,在罗泽南不断的熏陶之下,湘军的凝聚力以及士兵的素质不断提高。

如果说曾国藩是湘军之父,那湘军之母应该是谁

罗泽南弟子之一刘蓉

第四个共贡献是培养了湘军“扎硬寨、打死仗”作战精神。罗泽南主张“营寨要坚固,打仗不怕死”,罗泽南生平最著名的也是其作战精神最完美体现的战斗就是岳州大桥保卫战和半壁山阻击战。当时罗泽南以一千人对抗近万人的太平军,硬是把岳州大桥保下来了;在田家镇半壁山则是以两千人硬阻太平军,歼敌数万。胡林翼也曾评价罗泽南说“每战必先,忠勇冠时”,认为罗泽南对培养湘军“扎硬寨、打死仗”的精神起了表率作用。

如果说曾国藩是湘军之父,那湘军之母应该是谁

湘军与太平军作战

然而,对湘军有如此巨大贡献的人,却不幸早逝。咸丰六年(1856)三月初二日,罗泽南率军队攻打武昌时,被枪弹击中左额,因伤势过重,于三月八日死于营中。虽然现今的人们只知道曾国藩,但是历史并没有忘记罗泽南。,《清史稿》中评价罗泽南说:“湖南募勇出境剿贼,自江忠源始,曾国藩立湘军,则罗泽南实左右之。朴诚勇敢之风,皆二人所提倡也。”著名学者钱基博先生也就是国学大师钱钟书的父亲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也曾说道:“时为之语曰:无湘乡,不成军。籍籍人口。而不知无泽南,无湘军。惟泽南以宋儒之理学治兵,以兵为民,皎然不欺其志。此湘军所以为天下雄,而国之人归颂焉。”

如果说曾国藩是湘军之父,那湘军之母应该是谁

《近百年湖南学风》封面

湘军源于湘勇,在湘勇逐渐成长为湘军的过程中,罗泽南的作用无可替代。曾国藩自己也承认:“湘军之兴,威震海内。创之者罗忠节公泽南,大之者公也。”由此可知,罗泽南的确可以说是湘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如果说湘勇在罗泽南的创办下像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那么曾国藩就是将这个婴儿抚养成人的父亲;如果没有罗泽南创办的湘勇,就没有曾国藩后来不断将湘勇发展壮大,也就没有后来的湘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