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歷史與文化》這本書。前面我們從周朝一直講到了宋朝,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科技和文化的巔峰時期。


明朝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大明王朝

元朝的中後期,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在1308年到1333年25年中,換了8個皇帝,朝廷內部爭鬥可見一斑。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乞丐出身的朱元璋發起了起義,一路過關斬將,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盤踞地方的地方勢力。於1368年,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41歲的朱元璋登基成為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接下來我們從政治、文化和經濟幾個方面闡述明朝的起落。

在政治策略上,從底層老百姓翻身成為一代帝王的朱元璋深知底層民眾疾苦,在明朝初年鐵腕杜絕腐敗,制定了一系列嚴苛的法律和酷刑,嚴懲貪汙腐敗。洪武15年和18年的著名的空印案和郭恆案就是打擊貪汙腐敗的重大案件,兩案一共殺害了數萬人之多。


明朝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同時朱元璋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事必親力親為,是一個勤勞的君王,同時也是一個獨攬大權的君王,在權力方面他極力削弱地方勢力,深知地方勢力壯大後對朝廷的威脅,在登基後殺害了一眾開國元老,比如胡惟庸、藍玉、李善長等人,並廢除宰相制度,將軍權和政權收歸皇權。實現了中央集權,實際上也是皇帝集權的帝國體制。

在文化制度上,登基後第三年(洪武三年)1370年,恢復了科舉考試,同時在科舉考試製度上,明朝達到了空前的完善程度,將“八股文”禁錮人們的思想,同時也將考試製度本身引向了絕路。

在經濟和對外貿易上,著名的鄭和七下西洋,打開了中國的大航海時代,但是這種繁榮持續了數十年後就走向了閉關鎖國的道路。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鄭和率領27800人和208艘帆船浩浩蕩蕩從劉家港出發,持續了28年的的下西洋壯舉。到達120餘個亞洲、非洲國家,航線之長和航程之久堪稱當時的世界之最。


明朝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鄭和下西洋的首要目的是當時的明成祖朱棣為了追尋民惠帝的下落。同時也完成了當時的大明王朝對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傳播。鄭和也堪稱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

到了明朝中後期,逐漸走向了閉關鎖國,對外貿易港口被關閉,對外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戛然而止,中央政府也日漸腐敗,將明朝帶入了滅亡的邊緣。明朝是中國2000年曆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在歐洲經歷了漫長和黑暗的中世紀後,在政治體制和民主進程上開始萌芽和復甦,而中國延續了兩千年的繁榮昌盛,逐漸走向了率領,明朝和清除在政治體制和科技創新上已經開始落後於世界,世界的鐘擺開始從東方擺向西方。

大清王朝


明朝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1636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即位,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大順攻佔了明朝首都北京,大明王朝就此滅亡。清朝是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歷經10帝,延續了268年。

清朝的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也將封建制度推向了頂峰,其有四大功績:

1:他派遣鄭成功收復了臺灣;


2:與當時入侵的俄羅斯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將尼布楚、黑龍江上下化入我國疆域;


3:平定準葛爾。清初漠南蒙古、漠北地區也相繼歸順清朝;


4:加強了西藏治理。

在文化方面,清朝文化以經學為中心,經學在這一時期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超過了兩漢的經學,以及程朱理學。其中康熙一朝,就有很多宋學名臣,包括陸隴其、湯斌、張伯行等人都是宋學大家。

同時,康熙還接納了耶穌會士和他們帶來的西學。並像耶穌學士學習西洋科學。並且將西方的醫學也引入我國。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奠定了清朝的盛世。後來的雍正和乾隆也延續了清朝的繁盛。

另外,在土地改革上,雍正四年,開始推行土地改革,實行了改土歸流。改土歸流是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取代世襲的土司,格除了許多陋規惡習,改善了交通,同時增強了地方經濟活力,改土歸流實際上是加強了中央的集權,削弱了地方勢力。


明朝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康雍乾三朝將清朝的經濟發展推向了高峰,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以松江江蘇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生產的棉紡織品,進入清代以後,有了進一步發展,每天銷售量可以達到15萬匹,在鴉片戰爭前夕,國內棉布的商品量是3000餘萬匹的規模,松江一帶也被稱之為“南京棉布”。棉紡織業的發展是清朝經濟繁盛的一個縮影。但是在乾隆末期,清朝開始由盛轉衰。清朝政府開始故步自封,鋪張浪費。其中後來的弘曆大造宮殿園林,圓明園始建於康熙萬年,雍正時建成二十八景,乾隆是擴建成了四十景。隨著當時的國庫充盈,朝廷的鋪張浪費表現在各個方面,公主出嫁,賞賜也都在幾百萬兩銀子以上。與此同時,全國上下貪腐橫行,震驚全國的貪腐案層出不窮。其中清朝的鉅貪和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且,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1790年,全國人口突破3億,國家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也加快的清朝的衰落。

在衰退的同時,清政府在對外的貿易上開始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海禁時期、多口通商時期、廣州一口通商時期。不斷縮小對外貿易的窗口,也進一步導致了東西方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中斷。

在18世紀一百年中,英國購買中國商品所流入的銀元就達2億多。在清政府閉關鎖國後,尤其是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列強急需打開中國的大門,為了獲取貿易順差,英國控制的東印度公司對中國進行了鴉片走私貿易,遭到了清政府的嚴厲抵制,導致了清政府和英國之間矛盾的不斷升級,1840年,中英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由此中國進入了動盪屈辱的一百年。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這幾天我們分享了這本《歷史與文化》,簡單瀏覽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