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液》裡的外星共存體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最近漫威電影《毒液》真的的是火的不行不行的,受到朋友的強烈推薦,週末小編就去看了看,本來以為是個驚悚片,其實是一部休閒電影,看完心情超爽的,確實是一部好電影。

除此之外,看完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毒液》裡的外星共存體真的存在嗎?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困擾,那就隨小編一起探索一下吧!

《毒液》裡的外星共存體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這個電影講的是外星生物不顧萬里旅途奔波前來跟地球生命合體的故事。

被合體的主人公是帥帥的湯老師啦,所以,這也是愛情故事嘛,我倒想聊一聊《毒液》引發的免疫學問題,比如…其實合體並不容易的好伐,起碼要過免疫排斥這一關。

這種能力起源很早,早到什麼程度呢?

也許那時候還只有單身狗,不對,單細胞生物。

這些單細胞生物應該還沒有進化出性生活,傳宗接代嘛就是吃,吃飽了就一分為二。

如果不具備識別自己、異己的能力,這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子孫給吃了那豈不是人間慘劇

當然,上述言論只是猜測。因為細胞識別發生在分子層面,恐怕沒能留下化石證據。

不過,間接證據倒是有一堆,比如,從原始細菌到複雜如人的生命形態都具備清除異己的能力。

《毒液》裡的外星共存體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免疫排斥妨礙了合體,是不是說《毒液》的劇情有硬傷?

那倒未必。進化就是個軍備競賽,你有防護罩我有小鋼炮,病原體也有攻破免疫系統的妙招。

妙招 1 :假冒( antigen disguise )

你不是識別異己嗎?我假冒自家人不就得了?

血吸蟲就這麼幹的,它把紅細胞抗原吸附在蟲體表面,這樣就不容易被發現。

妙招 2 :山寨( molecular mimicry )

免疫系統的識別精度也不是無限高,以假亂真也有可能矇混過關。

溶血性鏈球菌的菌體抗原(可能是M蛋白)就山寨了心臟瓣膜、關節滑膜的抗原結構,試圖躲避免疫系統的追殺。

這種方法其實挺危險的,山寨不成不單把自己(病原體)給搭進去,還連累了原版——免疫系統回頭就攻打心臟瓣膜、關節滑膜,這種自己攻打自己的現象就叫自身免疫。

沒錯,感染就是誘發自身免疫的常見原因。

妙招 3 :白名單( immune tolerance )

不被趕跑才是病原體真正想要的效果,除了玩弄上面的隱身術之外,也可以主動送上門。

當然,投懷送抱為的是賄賂免疫系統打開白名單,這樣免疫細胞就對自己視而不見了。

打開白名單的過程非常複雜,這裡就不展開了。

乙肝病毒的 e 抗原最擅長幹這事,不僅能打開自己的白名單,還可以幫兄弟一把——e 抗原的兄弟是s抗原,它們長得其實很像。

s 抗原也叫表面抗原,說白了就是乙肝病毒的外殼。打開白名單的後果就是乙肝病毒肆無忌憚、招搖過市、大量繁殖。

路過的免疫細胞看到了也無動於衷,因此肝臟並沒有什麼炎症反應。

e 抗原陽性、HBV 高水平復制、肝組織無明顯炎症活動,這就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耐受期。

我不知道毒液到底用的是哪招,反正我是相信愛情了。

《毒液》裡的外星共存體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題圖:毒液:致命守護者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