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九要(悟元子著)


修真九要

修真之道

乃天下第一件大事、第一件難事

此事:至大至難,故曰:天下希有之事

若非:深明造化、洞曉陰陽

存其:經久不易之志、循序漸進之人,

不能行之,不能修之。

後人,不究此事為何事?

未曾學道,即欲成道;

未曾學人,即欲作仙。

難怪,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

學者必須:博覽群書,

極深研幾,博學多問,由淺及深,

自卑登高循序而入,深造自得

方能:識的盲師明師,辨得邪道正道

縱不能行的此:天下希有之事,

亦可知得有此:天下希有之事,

庶不至:空過歲月,虛度一生

勘破世事

第一要

人生在世,如同:夢幻泡影

百年歲月,只是:瞬息之間

無常一到

縱有:金穴銀山,買不得性命

雖有:孝子賢孫,分不了憂愁

若不:及早打點,臨時手忙腳亂

閻王老子,不肯留情

失人身,萬劫沉淪

有志於道者,

須將:這個關口,急急打開,

方有:通衢大路。

否則,塵緣不斷,妄想成道。

雖身已出家,而心未曾出家,

一舉一動,無非在世事用功夫

一行一止,總是在人情作活計

不但不能成道,而且無由聞道

出家又有何用?

古今來,無數學人,多蹈此轍。

所以,學道者如牛毛,達道者如麟角

悟真篇雲:

試問堆金如岱嶽,無常買的不來無

了道歌雲:

先將世事齊放下,後把道理細研精

此言:

世事皆假,性命最真,

欲知其真先棄其假

一認其假,心為假役。

一假皆假,與道日遠,

便不是自惜性命之人。

不惜性命,懸虛不實,

空過歲月,到老無成,

必至老死,何益於事?

呂祖,因一夢,而群思頓脫

馬祖,因悟死,而成道最速

先:勘破世事,而後修真

故,成真了道,易於他人

出家修行,原系:勘破世事而然。

若未勘破,而強出家,有名無實

本欲登天

而反墜地

適以取敗,豈不枉費心機

不論:在家出家,

若欲辨此:切身大事,

先將世事,嘗探一番

嘗探來,嘗探去,

嘗探到:沒一點滋味處

始知:萬緣皆空,性命事大

從此,把身外一切:

虛假之事,一筆勾消。

腳踏實地,尋師訪友,

勇猛精進,為道忘軀,

自然,一誠格天,

祖師:暗中提攜,

當有:真人度引

積德修行

第二要

悟真雲:

若非修行積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

可知:積德修行,乃修道者之要務

若,離德,以言道,

便是:異端邪說,旁門外道

古之聖人,必先

明道

古之賢人,必先積德

未有不明道,而能聖

未有不積德,而能賢

若欲希聖,必先希賢

若欲成道,必先積德

道德兩用,內外相濟

仙佛聖賢之學業可得。

道者為己之事;

德者為人之事。

修道有盡,積德無窮

古今,仙佛神聖,成道之後,

猶必:和光同塵,積功累行

直待:三千功滿,八百行完,

功滿德就,方受天詔

金丹大道,為:鬼神所忌

大忠大孝之人,不能知,

大賢大德之人,

不敢傳。

強傳而知之,鬼神不喜

勢必:暗降災殃,促其壽數

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無知者,自滿自足,不能深入

日久懈怠,志氣盡喪

慳貪煩惱,甚於常人

必是:祖先無德,自己無行

以是:始勤終怠,迷失真宗,

入於輪迴,不可挽回

大道不可輕傳,以免真寶,被人竊去

失言匪人,必遭魔障。

不可:輕露圭角

必待:有大力者,方可傾囊付之

世之學人,方入門戶,

直視神仙為:至易之事,

騙化十方,罔知所忌

絕不思:

一絲一粒,俱十方之血汗

一飲一啄,皆眾生之苦力

或有:以口頭禪籠人者;

或有:以假道法攝財者;

或有:以黃白朮謀騙者;

千方百計,不可枚數。

異日:欠下十分債賬

不知:如何消化?古曰:

兩隻角或有或無,一條尾千定萬定

必是此:

無知之輩

有志者,須當以德行為重,自立節操

不要:糊塗作事,擔誤了前程

何為德?

恤老憐貧、惜孤憫寡、施藥舍茶、

修橋補路、扶危救困、輕財重義、

廣行方便,積德累功

何為行?苦己利人、勤打塵勞、

施德不望報,有怨不結仇,

有功而不伐,有難而不懼,

即:有德必積,見義必為

積德立行,愈久愈力,

德服鬼神,品超庸俗,

高人一見,決定入目,

感動師友,大道有望。

否則,不積一德,不修一行,妄想成道。

偶遇高人,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自謂:可以欺人

殊不知,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

更有一等:不務本分之流,作孽百端

朝酒肆,夕花鄉

口道德,心盜蹠

損人利己,千奇百怪

不知自悔,反怨自己無福無緣

毀謗丹經盡屬誑言

真是:地獄種子當入異類

求其為人,而不可得,何敢望仙?

者,自己人世之事;

者,師傳成仙之事。

不積德,而欲修道,

人事且不能,仙道怎得成?

盡心窮理

第三要

儒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可知:儘性至命之學,

全在:窮理

上定是非

窮理透徹,則:性能全命能保

直入:無上至真之地;

窮理恍惚,則:命難修性難了

終有:到老落空之悔。

今之學人

糊塗出家,糊塗學道,糊塗修行

生時既然糊塗

死時豈能亮淨

金丹之道

包羅天地之道、竊奪造化之道,

大道,至尊至貴,至神至妙

非可:容易而知

學人,

不想:自己性命,為何物

不辨:祖師法言,是何義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妄想:一言半語之妙,即欲成道

日,則:浪蕩打混

夜,則:高枕安眠

丹經,無用之言

子書,哄人之套

詐稱有道者,以錯引錯

妄冀成真者,以盲誘盲

即有一二:

信心之士

亦不過是:走馬看花

何嘗:深用心思窮究實理

其:若還紙上尋真義,遍地都是大羅仙之語,

是特:為不求師者而發,

非言:丹經子書為無用。

後人,不知古人立言之意

每多:藉此以為憑證,

而即:置經書於不問

真是:大錯!特錯!

仙真法言,

一字一意,不敢妄發;

一言半語,盡藏妙義。

不知費盡:多少老婆心?

為後人作階梯,與教門留眼目。

而反毀之謗之,真是:罪過

即,後之:高人賢士,所作所為

總在:古人範圍之中

究其:實落之處

未必:高過於古人

今之高人,不哄學人,

古之仙真,不誤後世。

有志之士,

取:古人之法言,細窮細究,

然後,求師一決,通前達後,

毫無:一點疑惑,方可行持,

慎誤:自恃聰明,而有己無人

亦勿:專聽梆聲,而任人誤己

窮理之學,不論賢愚,人人可做。

果能功夫不缺,日久自有所悟

但,自己所悟者,只是一己之私見,

不得:貿然下手,以免出錯。

若遇明師,

徹始徹終,追究出個:明明白白,

真知灼見,得心應手,方不誤事。

若,知不知,知不知

不知,知不知

不知,知不知

有為,而不知無為

無為,而不知有為

元關,而不知藥生

藥生,而不知老嫩

結丹,而不知服丹

結胎,而不知脫胎

文烹,而不知武煉

武煉,而不知文烹

陽火,而不知陰符

進火,而不知止足

溫養,而不知抽添

若不:

博覽群書,以明其理,

毫髮之差,千里之失

欲求長生,反而促死

陰陽,內外;五行,真假。

性命工夫兩段,先後二天各別。

有真有假,有內有外,有前有後,

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

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

此等機關:

究之不徹,即:行之不到

辨之不清,即:作之不成

呂祖,三次還丹,未成,

後得:崔公《入藥鏡》而始完功

紫清,有:夜半風雷之患,

重複修持,而方了事

此:二翁,乃:神仙中之領袖

絲毫不明,猶有不虞,而況他人?

訪求真師

第四要

古仙雲:

若無師指人知的,天上神仙無住處

悟真雲:

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

性命之學,必有師傳

非可:妄猜私度而知。

道光,頓悟圓通,自知還有:向上之事

得遇

杏林,而成大道

上陽,緣督之訣,不敢自足

猶必:見青城,備火候

三豐,苦歷十餘年,一無所得

後感鄭呂指點方知大事

雖,世間微藝薄技尚賴師傳而知,

何況性命大事,豈能無師而曉

性命之道,可以:

竊陰陽、奪造化、轉生殺、扭氣機

乃是:先天而天弗違,

後天,而奉天時之道,

鬼神,不能蓍龜,莫能

得之者,立躋聖位,直登彼岸

乃天下:第一件大事,第一件難事

苟非聖師:附耳低言豈能知之

獨是:旁門三千六百,丹法七十二品

以邪害正,以假亂真

誰為盲師?誰為明師甚難辨別

欲辨明師,其事不難,

高人出世自命不凡,獨弦絕調

濫交,不諂世,不同黨,不要名

恃才,不謀利,不

欺人,不怪誕

一言一語,俱:有益於世道

一行一止,大:有裨於聖教

貪嗔痴愛,而:俱無

意必固我,而:悉化

品節清高人人不能及

胸襟脫灑個個不能到。

間或:援引志士

亦必:千磨百折,試其真假

果其:白玉無瑕

方肯:指示端倪

如其:非人

決不敢:輕洩天機

此所以為:明師

世間盲師,無而為有,虛而為盈

不肯:自思己錯

更將:錯路教人

此等之輩,功德不言,節操不立

身衲衣,腰錢囊

頭簪冠,心蛇蠍

見富貴留心遇困苦忘道

飲酒啖肉,不顧:十方血汗

喪名敗教,哪知:萬劫沉淪

行步時、只在:

錢財用功夫

舉動處、盡於:衣食費心思

一頭一拜,即收為徒

一茶一飯,即便傳道

借聖賢門戶,而自欺欺世

竊仙佛法言,而捏怪作妖

只知一身飽暖,

那管他人死活

學人若聽信其言,察其行,以有道目之,

入網中,而傷性命

一惑其言,認假為真,固結不解

雖有真師,欲為提攜無門可入

天下道人,遭此難者,不一而足。

試問:

學道者,千千萬萬

成道者,能有幾人

聖賢不常見,仙佛不多得,

以其不常見、不多得,所以為高人

世間高人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豈能以:口頭三昧,而為高人!

有:試金石一方,善識人之高低身份

若遇修行之人,酒色財氣

試之,

不能動其心者,必非凡品

更以《悟真篇》《參同契》詰之,

隨口應者,即是:明師

屢試屢驗,百發百中,

願以此法,共諸同人。

煉己築基

第五要

沁園春雲:

七返還丹,在人須先煉己待時

悟真篇雲:

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

修真之道,還丹最易,煉己至難

若不煉己,而欲還丹,萬無是理。

還丹樑柱煉己地基

未築地基,則樑柱無處建立

未曾煉己,則還丹不能凝結

學者,得師口訣急須煉己

煉己純熟,臨爐之際,

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鉛汞相投,情性相合,

自無:得而復失之患。

人自:有生以來,陽極生陰

先天走失,後天用事

當年故物,盡非我有。

加之,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精漏、神昏、氣敗

將此幻身損傷的,猶如:破鍋爛甕

鍋破甕爛,盛不得水

身體衰敗,還不得丹,同是一理。

故,雖後天假物,非還丹藥料

未還丹,尚藉賴成功

而亦不可有損傷

古人云:

若無此夢幻,大事何由辦?

若還大事辦,何用此夢幻?

又云:

不怕:先天無真種,

只怕:後天不豐光。

後天足,則先天可復

先天覆,則後天可化

煉己築基之功,豈可輕視

煉己即是:

少貪無愛牢固陰精

打煉睡魔

苦己利人

大起塵勞心地下功

全拋世事勇猛精進

腳踏實地,步步出力

披褐懷玉,慧而不用,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以道為己任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煉己之功,總以無己

,為歸著

老子云:

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煉己煉到無己時外其身身存

後天穩當,基址堅固,

先天真陽來複,混而為一

故曰:

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

又曰:一時辰內管丹成

未煉己,遽行一時之功,

則其:後天不固

先天,雖在咫尺,未許我有。

因其:鉛至汞失迎坎來離不受

彼到我不待

故曰:

築基時,須用:橐龠,

煉己時,還要:真鉛。

煉己築基,豈是易事

和合陰陽

第六要

修真之道,即是:金丹之道;

金丹之道,即是:造化之道;

造化之道,即是:陰陽之道。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

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孤陰獨陽

陰陽相合,方能生育

金丹之道,只是採取:先天之氣

先天之氣,無形無象,不可見知,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

乃自虛無中而來者。

聖人,以實而形虛,以有而形無

,即是:真陰真陽

,即是:二八初弦炁。

初弦之氣,即是:先天之炁

此炁,陰陽交感,不能有象。

欲修金丹大道,舍此陰陽,別無他術。

陰陽不一,如果:認假為真,

徒勞心力,無益有損,不可不辨。

男女陰陽,是:塵世陰陽;

心腎陰陽,是:幻身陰陽;

日月陰陽,是:天地陰陽;

冬至夏至,是:一年陰陽;

朔旦望後,是:一月陰陽;

子時午時,是:一日陰陽;

二候四候,是:一時

陰陽。

凡此皆非:金丹之陰陽

金丹陰陽,以我家,以他家

我,他,

離中一陰,為:真陰

坎中一陽,為:真陽

取坎填離

即是:以真陰求真陽以真陽濟真陰

陰陽,又有:內外之別:

陰陽順行之陰陽,

生身以後之事,即是:後天人道

陰陽逆運之陰陽,

生身以前之事,即是:先天仙道

內外陰陽

,皆無:男女等相

非色非空,即色即空;

非有非無,即有即無。

若著:色空有無之形,

便非:真陰真陽實跡。

既知陰陽,須要:調和相當

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急不緩,

不有不無,不即不離,不躁不懦,

或,陽動而陰隨、陰感而陽應,

或,借陰以全陽、用陽以制陰,

或,陰中而用陽、陽中而用陰,

或,以內之陰陽,而助外,

或,以外之陰陽,而濟內,

內外合道金丹虛無中結就

取而服之,可以:長生不死

參同雲:

同類易施功,非種難為巧

悟真雲:

內藥還同外藥,內通外亦須通,

丹頭和合類相同,溫養兩般作用。

三豐雲:

世間陰陽男配女,生子生孫代代傳。

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

調和陰陽之道,盡之於此

審明火候

第七要

古經雲:

聖人傳藥不傳火,火候從來少人知。

藥物火候

藥物雖然難覓,若遇明師點破,

真知灼見現在就有

不待他求,故曰易知

火候:有:

文烹武煉下手休歇內外

先後時刻爻銖急緩止足

一步,有一步之:火候;

步步,有步步之:火候。

變化多端,隨時而行,方能有準

差之毫髮,便失之千里,所以最難。

:煅煉神功

即:運用時刻

運用時刻,在鴻濛將判陰陽未分之際;

煅煉神功,在天人合發有無不立之內。

有:

外火候內火候

外火候攢簇五行,和合四象

內火候沐浴溫養,防危慮險

內外二藥相同,而火候運用大異,

不遇真師,難以知之。

攢簇五行,和合四象,

盜天地生機、而竊陰陽祖氣

回斗柄轉天樞開坤門塞艮戶

其妙只在:積陰之下一陽來複之時。

天地合其,與日月合其

四時合其,與鬼神合其吉凶

所謂:一年只有一月,

一月只有一日,一日只有一時,

惟此

一時易失難尋易錯難逢

得之則入於生道失之則入於死道

聖人,於此一時,運動:陰符陽火

拔天根鑽月窟破混沌拈黍珠

七十二候之要津二十四節之正氣

水火相濟金木交併鉛汞相投

安身立命出死入生,盡皆在此。

若過此時,陰陽分離

藏,用事

已落後天,不堪用

曰:曲江岸上月華瑩,是:生藥之火候;

風信來時覓本宗,是:採藥之火候;

曰:水生二藥正真,若待其三,不可進

是:老嫩之火候;

曰:鉛遇癸生須急採,金逢望遠不堪嘗

是:急緩之火候;

曰:忽見現龍在田,須猛烹而急煉;

但聞虎嘯入窟,宜倒轉以逆施,

是:用武之火候;

曰:慢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是:

用文之火候;

曰:未煉還丹須急煉,煉了還須知止足

是:溫養之火候;

曰:只因火力調和後,種得黃芽漸長成

是:丹成之火候;

曰:託心知,謹護持,照看爐中火候飛

是:保丹之火候;

以上皆是:還丹之火候。

大丹火候,別有妙用:

受氣吉,防成兇

,是:結胎之火候;

曰:混沌七日死復生,

全憑侶伴調水火,是:固濟之火候;

曰:送歸土釜牢封固

次入流珠斯配當,是:養胎之火候;

曰:用鉛不得用凡鉛

用了真鉛也棄捐,是:抽添之火候;

曰:丹灶河車休矻矻

鶴胎龜息自綿綿

,是:沐浴之火候;

曰:一日內,十二時

意所到,皆可為,是:防危之火候;

曰:嬰兒是一含真氣,

十月胎完入聖基,是:胎成之火候;

曰:群陰剝盡丹成熟

跳出凡籠壽萬年,是:脫胎之火候;

此皆:大丹始終之火候。

更有:

內外兩用之火候:

曰:凡俗欲求天上事,

用時須要世間財,採藥火候中之火候;

曰:偃月爐中玉蕊生

硃砂鼎裡水銀平,是結丹火候中之火候;

曰:第七日陽復起首

別妙用混合百神

是:結胎火候中之火候;

曰:有無俱不立,物我悉歸空

是:

脫胎火候中之火候;

內外二丹火候之秘,於此盡之。

其中,又有:細微奧妙之處,

是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臨時變通非可:以文字傳

外藥了命

第八要

悟真篇雲:

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

緣督子曰:

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

名曰:他家、曰:虛無

可知,非是一身所產之物。

說到此處,諸天及人,皆當驚疑

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

得:天賦之正氣,為萬物之靈

能具:此氣,即具:此理

氣,即是:

理,即是:

此性此命,是:天之所與

天始與之,而:天終奪之

此即:勢之所必有者。

若以:後天幻身之物,與天爭權

總在:造化規弄之中,焉能脫的造化

不有:金液還丹之道,

妄想:保全性命,萬無是理。

金液還丹之道,乃:先天之道

先天之道包羅天地,運動陰陽,

天地之外之機秘,故能:

了生死避輪迴出凡塵入聖基

但此機秘千里咫尺

可惜世人不肯認真,日遠日疏

絕不返顧,自送性命

若有志士,窮究實理,忽的打破疑團

截然放下,直超彼岸

赫赫金丹一日成,不待三年九載

然,丹成,而修煉

若無:虛實相應、陰陽變化、

以術延命之道,而金丹不結

以術延命之道,乃是:

奪天地造化竊陰陽消息

轉生殺,扭斗柄先天而天弗違之道。

陰符經雲:

盜機也,天下莫能知,莫能見

悟真篇雲:

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眾始知。

但見無為為要妙,豈知有作是根基。

人,自先天失散而後,真陽有虧

形雖男子,其中皆陰。

若,執一己而修,不過:

涕唾津精氣血液眼耳鼻舌身意

七情六慾、五蘊八識、三彭百穴

皆是:以陰濟陰,

命何由接,丹何由接

故,參同雲:牝雞自卵,其雛不全

丹經所謂:外藥者,以其,

我家真陽,失散於外,

不屬於我,寄居他家

而以“外”名之。

迷人不知,錯會“”二字。

猜為:御女閨丹五金八石

猜為;天地日月雲霞草木

以及,等等有形之物

殊不知,真正大藥,

非色非空,非有非無。

乃:鴻濛未判始氣

為:天地未分元仁

順,則:生人生物

逆,則:成仙作佛

聖人以法追攝

一個時辰內,結成一粒黍珠

號曰:陽丹還丹、金丹、真鉛。

以此

真鉛,點一己陰汞

如貓捕鼠,霎時,乾汞結為聖胎

因此方有:外藥之名。

試細申之:

藥出西南是坤位,

欲尋坤位豈離人,即:外藥;

初三日,震出庚,

曲江岸上月華瑩,即:外藥;

金鼎欲留朱裡汞,

玉池先下水中銀,

即:外藥;

取將坎位心中實,

點化離宮腹內陰,即:外藥;

偃月爐中玉蕊生,

硃砂鼎內水銀平,即:外藥;

坎離之炁和合,

黃芽自生,即是:外藥;

但,本在,如何得向內生

屬於,如何得為我有

經雲:

五行順生,法界火坑;

五行顛倒,大地七寶。

生火,今而,生木

生水,今而,生金

金木水火中,藏有戊己二土,

和四象,配五行

一炁運用,覆成一個太極

火功到日煉成一粒至陽之丹

取而服之長生不死

可與:天地同春、日月爭光

所謂:

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噫!

萬兩黃金買不下,十字街前送至人。

金丹大道萬劫一傳,至尊至貴

得之者,立躋聖位

不待他生後世眼前獲佛神通

,何樂而不:積德修此大道!

內藥了性

第九要

道德經雲:

有欲觀其竅無慾觀其妙

此二語,乃:

金丹大道始終,古今學人之

要訣

外藥不得,則不能:出乎陰陽

內藥不就,則不能:形神俱妙

上德者,修內藥,而外藥即全

下德者,修外藥,而內藥方就

外藥,即是:漸法

內藥,即是頓法。

外藥,

所以:超凡

內藥,所以:入聖

有欲觀竅,是:外藥

乃:竊奪造化之功,幻身上事;

無慾觀妙,是:內藥

乃:明心見性之學,法身上事。

外藥已得,而不修內藥

即呂祖所謂:

壽同天地一愚夫

大丹,難得者,外藥

外藥到手,即是內藥

聖胎有象,陰符之功,即在於此。

參同雲:

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

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

所謂:無慾觀妙者,即是此義。

無慾觀妙,即是:無為之道,

無為,

非是:枯木寒灰,絕無一事之謂,

其中有:朝屯暮蒙、抽鉛添汞

防危慮險、固濟聖胎之功。

所以,融五行,而化陰陽

以至:道法兩忘,有無不立,

十月霜飛身外有身,極往知來

歸於:真如大覺之地,

即,佛祖所謂: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最上一乘

大道

若非了命之後,而遽行此功,

根本不固,虛而不實,

未曾在大造爐中煅煉出來,

總然,了得真如之性

若有:一毫滲漏

難免:拋身入身之患。

後人不知:古人立言之意,

多以性理,為不足貴。

試問世間學人,

有幾個能明:

涅槃之心

有幾個能見:真如之性

涅槃心、真如性,

淨倮倮、赤灑灑、

圓陀陀、光灼灼,通天徹地

非可以後天人心血性而目之。

古曰:

只了性,不了命,萬劫陰靈難入聖

是特為:未修命僅修性者,言之。

若已了命,焉得不修性

若不修性,則:應物固執

空有家財,無主柄

雖然:幻身已脫,而法身難脫

只可:長生不死,而不能無生

雖:生身之初,能了,

而:未生之前,難全。

內藥了性之功,所關最大

修道無窮事業,皆在此處結果,

內藥了性之功,不可輕視!

修性,急須:修命

了命,急須:了性

陰陽並用,性命雙修,自有為入無為

至於:有無不立,打破虛空

入於:不生不滅之地,

修真能事,方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