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凝式雖學歐陽詢與顏真卿的書法,卻在技巧上回歸二王,值得學習

楊凝式何許人也?後漢任太子少師,人稱他為“楊少師”;又因裝瘋避難,故又稱之“楊瘋子”。在書道筆法衰微的五代時期,楊凝式雖學歐陽詢與顏真卿,卻在書法大道上回歸魏晉之“二王”,這種對傳統的迴歸恰恰奠定了他的高度。蘇軾稱“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餘,此真可謂書中之豪傑,不為時世所汩沒者。”(本文作者:語默,號不知先生,字以少。)

楊凝式雖學歐陽詢與顏真卿的書法,卻在技巧上回歸二王,值得學習

實際上,楊凝式的書法並非顏真卿書風的推陳出新,恰是二王傳統書風審美趣味的一種延續。其筆法技巧與唐代的“法”暗合,又將“意”渾然於其中。

在書法歷史上,他的書法遒放縱逸、筆勢飛動,是“承唐啟宋”的標誌性人物——上接唐代的歐陽詢與顏真卿的尚法書風,下啟北宋的“蘇黃米蔡”的尚意書風。

歐陽修是楊凝式的的第一位伯樂,並將其與顏真卿相提並論。若論之楊凝式的書法境界,絲毫不遜色於顏真卿。米芾評曰“楊凝式如橫風斜雨、落紙雲煙、淋漓快目。”張齊賢在《洛陽縉紳舊聞記》記載“楊少師凝式……能文工書,其筆力健,自成一家體……”黃庭堅以詩評說“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瘋子,下筆便到烏絲欄。”

楊凝式雖學歐陽詢與顏真卿的書法,卻在技巧上回歸二王,值得學習

楊凝式傳世書跡以手札與題名居多,鮮見有石著碑刻留存於後世,又因其不喜歡作尺牘,所以留存下來的墨跡少之又少。目前,存世可見的楊凝式書法墨跡,僅有《韭花帖》、《夏熱帖》、《神仙起居法》、《盧鴻草堂志跋》等四種。

《韭花帖》是楊凝式的行書墨跡,有“天下第五行書”之美譽。其筆觸內斂、祥和,間距寬闊、舒朗,章法風度凝遠、蕭散有致、端莊溫雅、出規入矩。技巧之精嚴、意態之含蓄,如參禪悟道,已漸入佳境。

楊凝式雖學歐陽詢與顏真卿的書法,卻在技巧上回歸二王,值得學習

《夏熱帖》是楊凝式的草書信札墨跡,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爽利挺拔、雄奇險崛的氣勢,很是符合“夏熱”主題,其內容大意是:因天氣炎熱,送給僧人消夏飲品,以表示問候。

《神仙起居法》是楊凝式的草書墨跡,看似信筆由韁、狂放不羈,卻能在險絕中求取平正,亂頭粗服中得以左顧右盼。

《盧鴻草堂志跋》是楊凝式的行書墨跡,筆力沉著、曠達有度。

楊凝式雖學歐陽詢與顏真卿的書法,卻在技巧上回歸二王,值得學習

我們不僅要追問一個問題:楊凝式的為人本屬於脫俗放縱之類,卻為何又能不放縱、不恣肆?楊凝式到底是士大夫書風?還是屬於平民書風?在其留存後世並不多的墨跡當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書卷氣與草氣為何能同時匯聚於他的書法?這種矛盾的出現絕非偶然現象,楊凝式的每一帖都風格不一,想從中尋找蛛絲馬跡的“血緣”關係,已然是徒勞無功、白費力氣……希望書法道友們能給出合理的答案,道不同,亦可相為謀……

楊凝式雖學歐陽詢與顏真卿的書法,卻在技巧上回歸二王,值得學習

(本文作者:語默,號不知先生,字以少。詩人、思想者、書畫篆刻研習者,著《語默文集》。代表作《世界就在這裡》、《思想末世論》、《道德黑洞》、《未來歷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