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可以不好好學習,但是有一點不能忽略

孩子,你可以不好好學習,但是有一點不能忽略

千山萬水走到最後,我們最終的負責對象,還是“自己”二字。因此,你當然沒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為了符合上一代對你的想象而活。

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寫給孩子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很多孩子在入學的時候,父母時常會面對孩子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要用功讀書?看過相關文章的父母就會用龍應臺的這句經典告訴孩子。

孩子,你可以不好好學習,但是有一點不能忽略

其實,這句經典不是那麼完美,只是用優美的文筆掩飾了其中的功利性,還是不能激發孩子本質上學習的興趣,從而內心渴望地去學習。

從這一點上看,另外一個答案是不是更好呢?如果我是家長,我會告訴他:

“孩子,在我看來,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看外面的世界裡有那麼多我們不知道的,有我們不瞭解的,我有這樣那樣的好奇心,我想解決我的這樣那樣的疑惑,就自然會去學習。

至於你,我想你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好奇心吧,有什麼不懂的好奇的都可以問,不用記著刻苦學習什麼的,面對學習,保持一顆自由的、好奇的心就可以了。

你要不要好好學習,就由你決定了,學習很大程度上是為以後的生活做準備的。當然,學校裡學習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很多其他的要學習的。

如果你決定好好學習了,我想那一定是你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如果你還沒有找到,請你保留住自己的問題“我要不要好好學習?我為什麼要學習?

”,請你繼續思考,繼續尋找那個答案。

那個答案比好好學習重要幾百倍、幾千倍,真的。“

孩子,你可以不好好學習,但是有一點不能忽略


有很多家長會很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就考不上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一輩子就完了!“

其實這個答案很糟糕,直接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孩子學習的激情與興趣,孩子面對學習更多的是被迫與無奈,恐懼與壓力。但是學習是一件一輩子的事情,在這種恐懼之下,孩子更多的是被動面對學習,沒有生存壓力的情況下孩子極有可能就會放棄主動學習,錯過更多生命的昇華。

孩子的心不應該被恐懼佔領,也不應該被陳舊的觀念、自以為是的現實裹挾,敞開內心,自然與社會接觸,充分感知,才能觸碰到這個世界真實的質地。

孩子,你可以不好好學習,但是有一點不能忽略

這樣孩子才能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去毫無束縛地洞察與思考,充分運用自己洞察力、領悟力,保持自己的敏感和審思,去面對需要學習和探索的內容,同時會將學習當作理想應當的、一輩子的事情。

真正的學習是擺脫恐懼,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完善自己,懷著一顆自由與探索的心,找到價值與意義,從而昇華自己,這是最不能忽略的。每個孩子都有擺脫恐懼,懷著自由與熱心的心去學習的權利,而我們常常以教育之名予以剝奪。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每一顆種子都有它的花期。

相信孩子,靜等花開。

喜歡的話就關注我哦,我是小聖。推出最有價值的內容和書籍,提供給最好的你們,愛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