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是你身邊的“狼”

 抑鬱症不是個性缺陷,既不是“鬧情緒”、“思想有問題”,也不是人格軟弱的表現。抑鬱症是一種有著生物學病因的疾病。

有這麼一個故事,主要內容是說,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把同一窩生下的兩隻健壯羊羔,安排在相同的條件下生活,有草吃,有水喝,還有活動的場所。惟一不同的是,一隻羊羔的身邊拴了一隻狼,而另一隻羊羔卻看不到那隻狼。

生活在狼身邊的小羊,從早到晚都要生活在大灰狼的威脅下,本能地處於驚嚇和恐懼之中,不思飲食,不敢睡覺。就這樣,一天天逐漸瘦弱,沒有經過多久就抑鬱而死。而另一隻小羊羔,由於身邊沒有狼的威脅,沒有恐懼的心理。所以,在草地上吃呀,跑呀,跳呀,日子一直過得很滋潤、很快活。

抑鬱是你身邊的“狼”

依我看,抑鬱症就是一隻生活在我們身邊的“狼”,時時刻刻威脅著每一個人的健康。

在現代社會里,儘管抑鬱症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嚴重威脅著大眾的健康。但是,很大一部分抑鬱症病人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被醫生和患者本人發現。

我遇到一位年輕病人,他的主要症狀是經常感到胃不舒服。每次出現胃不舒服,他就去醫院檢查。我們給他算了一下,平均每個月他都會做一次胃鏡,持續兩年了,也查不出毛病,仍然不舒服。

這樣的病人,在綜合醫院的門診中能佔到20%~30%。有的人天天去看病,就像女同志逛超市一樣。最後的檢查發現,門診病人中,很多人是患抑鬱症或焦慮症的人。

世界衛生組織於1993年在15個國家調查發現,到綜合醫院內科就診的抑鬱症病人,醫生的平均識別率為55.6%。就是說,病人到綜合醫院看病,只有一半多一點的病人能被診斷為抑鬱症。在我國,情況更不容樂觀,即使在醫療水平比較發達、市民文化素質相對較高的上海,這個識別率也僅為21%,其中能夠得到治療的只有10%。

抑鬱是你身邊的“狼”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初次就診不去精神病醫院,而要去綜合醫院呢?

我們分析,一方面是由於公眾對抑鬱症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面,不可否認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造成了偏見。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認為精神病病人就是“瘋子”,而精神病醫院則是給“瘋子”治病的地方。對我們精神病醫院、精神科醫生從事的診斷治療工作有誤解。另外,大多數人對於精神類疾病心存疑慮,不願正視自己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或是過多地強調抑鬱症是精神壓力或精神刺激的結果,片面地以為解決了現實問題,抑鬱症就自然消失了,無需尋醫問藥。

我們東方文化是很強調理性的文化,而對自己的情緒、情感卻不敏感,很少關注自己的情緒。我們在情緒不愉快的時候,常常不是用自己的心理來說話,而是用軀體來說話,用軀體的症狀來表現自己的情緒。有一個大學生,考試的時候緊張、焦慮,而出現的情況卻是腹瀉,或者一有情況就憋不住尿,著急以後,馬上去衛生間解小便。

抑鬱是你身邊的“狼”

抑鬱症屬於情緒障礙,許多人很容易誤把抑鬱症視作情緒低落,這也是病人很少就診的重要原因。抑鬱症與情緒低落,兩者雖然相似,卻有明顯的區別。

情緒低落不及抑鬱症那麼嚴重,也不會持久兩週以上。情緒低落者,不會整天都心情差,總有心情好轉的時候。抑鬱者就不是這樣,他對什麼都提不起勁。

抑鬱症患者可以無緣無故地傷悲不已、號啕大哭,像小說《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一樣,覺得人生沒有希望,完全沒有辦法讓自己好過一點。他們也知道,長期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也想讓自己振作起來,但是採取什麼措施都不行,這與情緒低落很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