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餘華和張藝謀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電影《活著》改編自作家餘華的同名小說。影片中講述了主人翁徐福貴,在輸光家產後痛改前非,以表演皮影戲謀生,當時正好國共內戰,福貴與春生等友人在半路表演時被國民黨抓去當壯兵,國軍戰敗後成為共軍的俘虜,替解放軍拉大炮和唱皮影戲,並且等待回家的機會。雖然女兒鳳霞因高燒而成了啞巴,但幸好全家團圓。在四十年代,贏得福貴家產的龍二被扣上反革命運動而處死。到了六十年代,全國大躍進,沒日沒夜的鍊鋼,但是兒子有慶卻不幸地被車壓死,而肇事者正是當年與福貴共同共死的好友春生。後來鳳霞嫁給萬二喜,福貴的皮影因是四舊而被迫燒燬,福貴與妻子家珍一直謹慎的過日子,並且期盼孫子的誕生,不料鳳霞卻在生產時大失血而死。

《活著》:餘華和張藝謀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張藝謀通過這個小人物的經歷來映射出當年中國的歷史背景,他試圖通過鏡頭傳達一個渺小的小人物在這種荒謬年代下的悲慘命運。整個故事由一次次兒女的死亡,來突顯出福貴與家珍的存在,也就是電影名“活著”。這部電影改編自餘華的小說《活著》,兩者在呈現上有些不同,小說中的福貴是個老農人,電影裡的福貴則是由風流少爺變成小小市民,兩者呈現的方式不一樣,表達的本質也是不同的。

《活著》:餘華和張藝謀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整部電影的場景,開始在一個喧鬧的賭場,這可所謂的象徵著人生就像一盤賭局,有失也有得。福貴在一開始時,以房抵債,也因此敗光家產。電影裡,有一段對話,可以視為整部電影的重點,在國共內戰時期,福貴與春生見到戰場上大片的屍體時,春生說:“咱們得活著回去。”福貴回應:“回去得好好活。”在那樣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中,能夠活著就已經是一件極奇不容易的事,活著是上天給你的一種恩賜,所以我們必須好好的活著。

《活著》:餘華和張藝謀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在影片中,有許許多多命運的安排,令人難以承受。被國軍抓走當壯兵,好不容易活著,卻得承受失去兒子的悲痛,而肇事者竟是曾與自己同生共死的老朋友春生,命運的安排實在是令人感到荒謬。福貴的人生觀和人生態度是隻要活著,不管活得好不好,因為活著就有明天,生活會越變越好,這或許是一個藉口,是一種自我安慰,來減輕生活中的種種苦難,讓活著有一些些的理由與價值。因為只要活著,就會有無限希望,無限可能,哪怕是苟且偷生著。

《活著》:餘華和張藝謀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這部《活著》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幕則是福貴、家珍、二喜帶著饅頭到有慶和鳳霞的墓地,分別準備餃子和照片給有慶和鳳霞。當饅頭問家珍為什麼給鳳霞看那麼多照片時,家珍告訴饅頭,這是她和鳳霞之間的小約定。死去的人雖然已經離開,但是說過的話、承諾過的事,會一直存在並活著的我們回憶中。影片中,充斥著死亡與離別的悲劇,大時代中所有的悲情,都壓在福貴這樣的小市民身上,雖然都不太合理,但卻充分展現活著的無奈。

《活著》:餘華和張藝謀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存在的意義,只為活著,這是福貴表現出來的人生觀及態度,他對於命運的安排,竟然沒有想要反擊的想法,甚至連絲毫的抱怨也沒有,只有麻木的接受不都是悲劇時代下的產物因為,只要活著,就有機會,不管活的是好、是壞,只要活著,情勢也許有逆轉的機會,因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

《活著》:餘華和張藝謀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電影的各種修改最終也改變了原著的主題,二者之間都有想展現的東西,電影講的是在時代夾縫中的活著,原著講的則是在命運的戲弄下的活著。原著中的富貴是悲慘的,同樣也是堅強的,在經歷了這麼多打擊之中卻在陰影中走出來,這並非簡單的事。我甚至覺得電影都不該取名為《活著》,因為跟原著對比起來這是一個美好的結局,而不像原著那樣,給人帶來一種絕望。原著裡,那些人都死了,都死於荒誕的意外,其中有些人甚至都還沒有在這世上活夠。反而這個老骨頭能從開頭活到結局。活著是多麼不容易,在這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人正經歷著死亡,我們能活著,是一件極好的事,人們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就算遇到再多的苦難,也要像富貴那樣,不能放棄,老實的面對現實,未來。

《活著》:餘華和張藝謀告訴你活著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