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 · 新動力|用好“新基建”培育新優勢

新基建 · 新動力|用好“新基建”培育新優勢

“無接觸外賣”方便了居民生活;智能化流水線加快了復工復產的效率;“雲零售”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商場的“壓力”……疫情發生以來,河南經濟社會沒有因“隔離”而“停擺”,離不開“新基建”的支撐。

高質量發展要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社會高效運行,更需要“新基建”的給力。在中央明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的背景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在2020年河南省發佈的重大投資項目中,增加了“新基建”的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度,並將適時再謀劃實施一批“新基建”領域的重點項目。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風險與挑戰也在加大。從市場需求側出發,用科技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無疑是一劑良方。

何謂“新”——培育新的服務和消費

“新基建”被普遍視為投資新風口和新機遇。

5G基建、特高壓、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符合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方向之一。而在疫情防控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當下,作為穩投資、促增長的有效手段,“新基建”的應勢登場,更是恰逢其時。

今年前兩個月,受疫情影響,河南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旅遊文娛等人員聚集性較強的消費行業需求驟減。“能做外賣的都賣了,能搬到線上的都搬了。”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說,對於重視消費體驗的服務業來說,這僅是“自救”的過渡性措施。

“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短時間內不易實現。”河南省社科院院長谷建全認為,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要積極主動作為,根據市場“需求點”精準發力“新基建”,為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順利收官打下堅實基礎。

“新基建”之所謂“新”,在於它構築起新的結構性力量,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線,推動建立新的投融資環境,培育新的服務與消費。研究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長0.5%至0.62%。

翻閱歷年“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在速度經濟時代,河南是“要想富,先修路”,基礎設施投資主要在“路”上,包括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工程、鄭州四港聯動大道等。而在數字經濟時代,河南是“要想強,先上網”,基礎設施投資主要在“網”上,包括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5G網聯自動駕駛項目等。“路”所代表的交通優勢,一直是河南引以為傲的“長板”,而“網”所代表的新經濟形態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更應該是河南要重點培育的發展新優勢。這個“新”,河南必須牢牢抓住。

夯實“基”——瞄準提能級和布新局

面對“新基建”社會巨大需求,全國各地積極搶抓機遇,但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要素投入以及資源稟賦等不同,導致“新基建”的“根基”各不相同。

近日,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白皮書(2020年)》顯示:河南“新基建”競爭力指數達77.9,位列全國第八、中部地區第一。“中部地區通過承建沿海產業梯次轉移,崛起趨勢日益明顯,其中河南以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契機,大力推進‘新基建’。”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說。

相比排名靠前的沿海省份,憑藉政策部署和資金投入的前瞻性,已在5G通訊、人工智能、雲計算等領域取得顯著成績,成為“新基建”的重要支撐,河南從自身發展實際出發,在優化基建投資結構的同時,“新基建”與傳統基建一起發力,在提能級、布新局上協調推進,加快形成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河南的‘新基建’重點在傳統基建升級和新型基建佈局兩個方面發力。”河南省發展改革委主任何雄說,前者是提升傳統基建能級,比如加快推進交通、物流、能源、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實施一批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項目。後者是加快形成發展新動能,比如建設5G、數據中心、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應用示範工程。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副院長李向軍認為,經過數字化賦能後,“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界限已經很難區分。河南在進行“新基建”項目投資佈局的同時,繼續提升傳統基建中的能級,此舉既利當前,又利長遠。

誰來“建”——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場大考,河南“新基建”多點發力,協作“答題”。

在洛陽,7名專家通過“雲視訊”平臺對接24家醫院,對29位疑似留觀病例成功實施了遠程會診……5G作為“新基建”的領頭羊,是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其他“新基建”領域的信息聯接平臺,在抗擊疫情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在駐馬店,“青豫直流”工程作為我國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將西部清潔能源與中部負荷中心連接起來,釋放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疊加效應;

在鄭州,無論即將通車的新鄭機場至鄭州南站城際鐵路,還是規劃建設的新鄭機場至登封至洛陽城際鐵路,以高效的城市聯動效率,為沿線居民的商務、工作、置業提供了多樣化選擇,推動中原城市群從“雙城記”到“多城記”;

在全省各地,藉助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新基建”加速不同領域間有機融合,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拉動作用,逐步從打造一個“產業”到培育一個“生態”轉變。

“‘新基建’的內涵是創新驅動而不是簡單的投資拉動。”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張長星說,河南經濟已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圍繞科技創新的‘新基建’會在經濟社會運行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給各行各業帶來全新機遇。

用科技創新創造新需求,產生新的業態和新經濟,誰是“新基建”的建設主體?據悉,“新基建”對投資和運營模式的要求更高,覆蓋面更廣,參與主體也更多,將以政府和社會資本為主,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認為,“新基建”的運動場上,政府的投資更多起到開闢新平臺和引領大趨勢的作用,而由此帶來的廣闊空間和創富機遇,更多地將吸引民間資本、惠及民間資本。“場上的運動員越多,經濟社會的發展活力才越充盈。”金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