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了內心的正義,做了無法饒恕的事

最近有一則新聞爆出後迅速攀登到熱搜榜,廣西玉林一個25歲的女護士以一己之力殺害並肢解了同院的男醫生,一時之間,大家議論紛紛,一方面討論著當事人既殘忍又嫻熟的作案手法,另一方面,對作案動機多有揣測。很快,有爆料人放出消息,因為女子賭博欠債向醫生借款,後來受到催債的威脅,於是心生殺意。

至今為止,官方還沒有給出最終的動因,但是各種聲音已經紛湧而至——“都是賭博惹的禍,活該”“欠債陪睡,慾望讓她走向沉淪”……

看起來殺人動機很簡單,可是催生這個動機的背後,一定與一個人長年累月所處的環境有關,他接觸過的人,影響了他的人,只有深入到一個人的過往中,點點滴滴的真相浮出水面,才能真正找到每樁罪行的開關。既然現在我們尚不能對這起案件蓋棺定論,不如先來看看另一起同樣殘忍的碎屍案件。

1997年的德國科隆,地方小報曾經報道過一起案件:

5月12日的一天,一位叫內吉梅丁·塔斯奇的男子從萊茵河旁的菜地騎車回家,當騎到一條車水馬龍的街道時,他在路口停下,到路邊的灌木叢裡去解手。在那裡他發現了一個藍色垃圾袋,比常用的家用垃圾袋更大更厚實。當他無意中踢開垃圾袋時,裡面露出了一隻沒有手的胳膊。

後來經過警方的一番搜查,陸續從不同街區找到了被害者身體的各個部位,這才得以確定被害人的最終身份。

他們為了內心的正義,做了無法饒恕的事

嫌疑人的範圍被鎖定在了科隆卡爾克的一幢公寓裡面,租戶包括穆罕默德·哈菲斯、他的妻子阿齊茲以及他們的女兒莎莉哈。而被害人哈桑則是穆罕默德同父異母的哥哥。最終在法庭上阿齊茲承認自己因為哈桑意圖強姦自己的女兒而將其殺死,之後又獨自將他肢解並放到購物車中在卡爾克大街穿梭運送的犯罪事實。她在法庭上不願過多提及謀殺的過程,只是對法庭的精神專家說:“哈桑玷汙了我和我的女兒,這讓我們感到無比羞恥。”

在兇手浮出水面之前,周圍的人一度認為犯罪者是一個瘋子或者冷酷無情的連環殺手,但最終人們發現,呈現在面前的只是一個可悲的想要保護自己和女兒尊嚴的母親。

斯賓諾莎在談及犯罪問題時就曾說過:“既不要譴責,也不要嘲笑,而要努力理解。” 我想這句話對於每樁正在發生的案件都適用,這裡面的理解不是認同,而是努力去了解事件背後的故事。

在新聞中,我們往往接收到的只是一樁樁罪案的動機和結果,卻很少知道當事人更多的人生細節。人生是流動的,這一刻的犯罪定格,都是水流最終衝破堤壩的結果。

從定格的瞬間回溯流動的過往,揪出罪案的真相,這就是《暗數殺人筆記》裡比真實更真實的故事真相。書中的主人公叫蔣鵬,是一位丟了飯碗的前獄警,無意中獲得了一本記載著卦例的筆記,他原本只是為了洗脫罪名而去調查筆記上的內容,但隨著調查的深入卻探尋到了一個又一個埋藏在案件背後的隱秘罪惡。

他們為了內心的正義,做了無法饒恕的事

雖然《暗數》這本書是虛構的小說,但可以說完全還原了真實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野蠻原始的底層社會狀況。在這些故事中每個犯罪者都有著他們自己的個性特徵,每個章節都能清晰地感受到犯罪者的情緒和心理變化,書中也採取了特殊的敘述方式,將犯罪者和蔣鵬調查的記錄穿插在作品中,用“局內人”和“局外人”交叉的寫作方法,讓讀者在恰當的時候從案件本身跳出來,更直觀地感受到這些案件背後的心理和情緒的變化,並將一個個本不該發生的悲劇逐一展現在讀者面前。每讀完一個故事隨即便會想起新聞中報道的無數聳人聽聞的真實刑事案件,甚至比書中描繪的更加可怕。

其實在我們所知的諸多刑事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犯罪者的心智並不成熟,在旁人有意誘導後便被激發了犯罪的慾望。如同《人性論》中所說:人在自然屬性中無善惡之分,而人性又會在社會屬性中逐漸形成善惡一體兩面。

在《暗數》中不乏這樣的悲劇。其中一個章節叫作《拉拉案》,故事中的犯案人叫吳樂,在1997年2月14號情人節晚上,他在市區五愛廣場試圖毆打一對在附近遊樂場親嘴的“拉拉”,兩個女人逃脫。吳樂不罷休,一直跟到女人的住宅,衝進她們的廚房拿刀亂砍,一個女的臉上捱了一刀,左耳朵被削掉半截,鎖骨被砍斷。另一個衝上來護著,後背捱了五刀。在吳樂的口供記錄他表示不認識這兩位女性,同時不記得自己的犯案過程。這一起像是隨機殺人或者情殺的案件,在蔣鵬的調查下有了更加可怕的真相。犯罪者從被利用下而失手殺人,到後來因為扭曲的心理多次故意殺人。在一系列的變化當中,無論是被害人或是犯罪者無一不向讀者展露著人性的可悲。

他們為了內心的正義,做了無法饒恕的事

還有一些犯罪是因愛而滋生的。《盜屍案》中起初記錄的只是一起很小的案件:犯案人劉廣民是新港殯儀館的火化工,在火化一具生前做過骨折手術的女性遺體後,家屬沒找到右腳裡的兩塊鋼板,於是懷疑燒錯了屍體,一直鬧到領導那去了。領導親自去出灰口找鋼板,鋼板沒找到,卻發現了劉廣民藏起來的那雙腳。劉廣民當場便被扭送派出所,被判侮辱屍體罪獲刑兩年。

但隨著案情進展,我們會看到一個普通人是如何因為想要“復活”所愛之人而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我們時常看到各種懸疑、科幻或者恐怖的影視作品裡涉及到復活愛人的橋段,比如《鬼作秀》裡有用猴爪許願復活了變成殭屍的愛人,臺灣恐怖片《紅衣小女孩》裡也有靠古書和咒語復活死去孩子的橋段,這些所謂的復生方法放到現實生活中自然是不會實現的,但並不意味著有些失去親人的人不會因一時愚昧去嘗試,最終引發犯罪。

在大多數推理懸疑作品裡,我們會沉浸於作案手法的殘忍或者複雜,在破解謎題的過程中,讓作案動機浮出水面,像柯南所言,真相只有一個,就是誰才是兇手。而在《暗數殺人筆記》中,更加追求的是兇手成為兇手的成因,這也是這本書比虛構更真實的所在,每一個故事都下沉到我們社會的日常,有的曲折複雜,也有的簡單粗暴,但是所有的故事都是對人性的解謎,它讓那一樁樁留存在新聞標題上的案件有了血肉,讓人不寒而慄的不一定是手法的殘忍和刻意而為的心機,正好相反,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有時候,有些事情,不是犯罪者設計的複雜,而是被牽扯其中的人們自發造就了故事的複雜,就像蝴蝶效應,每一出悲劇背後都疊加了太多不經意間的小事, 最終演變為人心的傾覆。

想起在《柯南》中某個案件彩蛋部分的一句話:

“大家要小心,一旦疏忽的話,這個殺人魔鬼又會在每個人的心裡出現,假借復仇的名義殘害生命。”

其實無論《柯南》也好《暗數殺人筆記》也罷,它們所表達的並非是讓我們加劇對犯罪者的痛恨或者同情,而是要讓我們明白,那些看上去非常可怕甚至變態的案件,是如何發生、發展的?身在其中的當事人經歷了什麼?通過這些去理解和預防犯罪,藉以時刻警醒自己才是這些作品的最終目的。

點擊“瞭解更多”,購買《暗數殺人筆記》

他們為了內心的正義,做了無法饒恕的事

他們為了內心的正義,做了無法饒恕的事

他們為了內心的正義,做了無法饒恕的事

簡介:暗數,即犯罪暗數,又稱刑事隱案,是指該“罪行”已經發生,但因各種原因,隱匿在官方正式的犯罪統計之外。蔣鵬年幼喪父,考刑警沒過,做了獄警,辦案中因過失被停職。他在獄中無意中獲得一個筆記本,裡面寫滿了服刑人員未供認過的暗數,恰好有一個人名是蔣鵬小時候就聽過的,而且跟自己父親的犧牲有關。為找到父親死亡真相、打擊刑事隱案,蔣鵬走上了“挖罪”之路,可筆記本中深埋的罪惡,已遠超他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