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麒麟區寥廓街道:我們來做你們的“推銷員”

麒麟區茨營鎮楊家村委會貧困戶劉順芳最近比較開心,他家的蠶豆全都按高於市場價一元每公斤的價格被寥廓街道買走了。老劉說:“這次多虧寥廓街道幫扶工作組幫了大忙!”

【脫貧故事】麒麟區寥廓街道:我們來做你們的“推銷員”

疫情期間,老劉家裡的玉米、蔬菜和青蠶豆一直賣不出去。“包穀倒好,可以曬乾,青菜、白菜家裡吃了些,送了些給鄰居,其他的都放爛了”說到這裡老劉的眉頭有些許緊皺。農業生產是很多家庭的生存之本,農產品銷售更這些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今年疫情期間,一些貧困戶反映,為做好疫情防控,鎮裡集市停了,公交車也少了,自家種植的蔬菜沒有了銷售渠道,讓本就困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蠶豆市場價格四塊,貧困戶價格五塊。”3月26日,寥廓街道掛鉤幫扶工作組化身成“推銷員”,在各自朋友圈裡幫楊家村委會的貧困戶“推銷”起青蠶豆。按照麒麟區掛包幫扶安排,寥廓街道是掛包扶貧茨營鎮楊家村委會的“對口親家”。在“走親戚”過程中,該街道瞭解到貧困戶們所面臨的困難問題,街道立即動員單位全體職工充當“親家們”的“推銷員”向自己親戚、朋友及社會各界力量推銷對楊家村委會滯銷農畜產品進行消費。

【脫貧故事】麒麟區寥廓街道:我們來做你們的“推銷員”

“朋友圈發出去不到一天,蔬菜和青蠶豆就被訂購一空。”寥廓街道工作人員曹雙燕告訴筆者,“這些蔬菜都是純天然的,我自己都要了5公斤”。推銷效果超出預期,寥廓街道對口幫扶工作組再與村委會對接後,再次來到楊家村委會一一詢問、統計各戶農場品積壓情況,決定以明顯高於市場價格的收購方式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所摘收的4000公斤玉米、1300公斤蠶豆及一些豌豆、青菜等進行收購。然後,針對貧困戶農副產品滯銷問題,寥廓街道制訂幫扶方案,摸排彙總滯銷農產品信息,積極推行農產品促銷“農超”對接模式,對準大型商超,引導農副產品融入超市供應鏈,滿足特殊時期生產、銷售雙向供求,幫助貧困群眾破解農副產品滯銷難題。

【脫貧故事】麒麟區寥廓街道:我們來做你們的“推銷員”

截止發稿前,楊家村委會貧困戶5000餘公斤滯銷農副產品已全部推銷完畢。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感謝黨和政府的扶貧好政策,感謝街道的幫助和關心,謝謝你們,我會把田地管理的更好,掙更多錢,今年一定要脫貧”。看著2畝蠶豆銷售一空,老農劉順芳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近年來,麒麟區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通過調動貧困戶的生產種植積極性,鼓勵貧困戶多生產綠色天然無公害的農產品,引導貧困戶通過勤勞雙手改變生活,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力爭貧困戶真正能脫貧,確保不返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