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榮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需求

文化繁榮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需求

——文藝復興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論認真學習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文化繁榮, 要高度重視文化引領作用,凝聚文化奮鬥力量,繼續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以理論創造新成果、用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繼續更加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為適應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新要求,在認真總結了我國文化發展進程中已取得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後,黨中央在十七屆六次全體會議上提出研究部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此舉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現中國夢、民族夢、文藝復興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我黨自建國以來,就一直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文化事業,不斷推進文化法制建設。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先後出臺了眾多利國利民的與文化有關的政策舉措。例如:《文化產業促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就提出將把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制定出臺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規劃,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文化和旅遊部於2019年7月5日發佈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為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遊市場的健康發展指明瞭道路,在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管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行為等方面作了具體規範。為文化市場的監管注入了新活力。對於某些嚴重損害國民身心健康、不利於國家文化安全的低俗文化我們要堅決抵制、堅決打擊,維護我國文化安全。隨著文化的不斷繁榮、文化政策的不斷完善,我國文化產業融合能力進一步得到加強,文化企業活力不斷增強,將讓人們享受到更為智能便捷、優質高效的文化產品與服務。

我國是一個有著14億人口、56個民族的發展中國家。文化的繁榮昌盛能夠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有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能夠在前進道路上不斷克服艱難險阻,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我國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塑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風範,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和根本依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容破壞,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並使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光大,需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