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的經濟大衰退,我們將何去何從!

導言:新冠肺炎疫情在環球迅速蔓延,對世界的經濟穩定產生了巨大的威脅,成為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是在環球疫情形勢使這一變局更加激烈之際,我們更應秉持環球化的理念,與時間賽跑,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援助那些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國家,與此同時,以更大的勇氣來融入世界、擁抱世界,用自身堅忍不拔的努力,為世界經濟在疫情期間安度難關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從1978年改革開放元年到現在42年間,最波瀾壯闊、意義深遠的事件之一,我以為,就是中國爭取復關和入世的整個進程。這一進程,應該說是中國主動選擇與世界融合、與國際接軌的過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1986年中國提出“復關”的申請,其後開啟入世的進程。

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的最大特徵是資金鍊斷裂,救助辦法主要是給經濟“輸血”,只要接通“血脈”,經濟就能有所恢復。這場疫情形成的最大傷害是讓經濟停擺,不是僅靠“輸血”就能解決的。

對世界經濟嚴峻形勢要有較長久以來準備。

世界經濟最後走向何方,關鍵還在於疫情本身的“威力”以及人類戰勝疫情的能力。

如果國際疫情蔓延勢頭很快獲得控制,世界經濟滑坡的時間段將鎖定在上半年,隨後企穩一段時間並有力反彈,經濟將呈現U形走勢,跌得深,恢復起來也快,經歷2020年的負增長後,將會在2021年迎來較有力的反彈。

期待世界經濟較快呈現V形恢復已不現實,深度下行且持續性發展的壓力逐漸加大。

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部部長韓載振認為,在新冠疫情環球大流行背景下,世界經濟急劇降溫已是既成事實。這次會議為亞太地區領導人討論探索經濟合作方案、儘可能減少疫情對經濟負面影響提供了機遇。

韓國成均館大學中國大學院金融學教授安玉花透露,與會各方確實有必要為重要和急需的商務、物流、生產和技術服務人員往來開設“快捷通道”,這有助於解決應對疫情所迫切需要的防疫物資的流通,有助於強化東盟和中日韓的抗疫合作,早日控制疫情蔓延。

3月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環球經濟增長率預測從2.9%下調至2.4%。

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亞太地區各國唯有團結互助、加強協調才能共渡難關,為避免風險蔓延、提振世界經濟提供信心和動能。

我們回過頭來看我們的十年、二十年,這都是超出我們的想像的,我覺得我們將來再過十年到二十年,驀然回首的時候,我們會想到這場疫情使我們中國經濟又上了一個臺階,這場疫情使我們中國在世界上威望又提高了很大的一個程度,所以這場疫情對我們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我認為我們中國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這一系列的部署,各個政府部門的協同,加上我們企業的奮力拼搏,我們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中國會越走越好,中國的明天肯定會更美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