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而知秋”宋畫是如何反映宋朝百姓的服飾以及思想變化的?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內容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受到大家的學習和探索。千年的歷史裡誕生了幾十個不同的朝代,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與風俗。宋朝,雖然不是歷時最久,也不是疆土最遼闊的朝代,但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封建社會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因此衡量一個朝代並不能只看其軍事、外交是否強大,更重要的是要觀察它的精神內核。宋畫作為宋朝極具代表性的文化成就,通過一幅幅靜態的畫面帶領現代人領略宋朝獨有的風格。

“一葉而知秋”宋畫是如何反映宋朝百姓的服飾以及思想變化的?

“瀲灩晴方好”的宋朝在建立之初,雖然服飾款式較多,但樣式較為保守,這一點與唐朝形成鮮明對比

宋朝的歷史始於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發動兵變,奪帝位而自立。此時的宋朝史稱北宋,北宋的統一消除了國家內部的分裂和隔閡,社會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局面。

商業、手工業等迅速發展,百姓的生活富庶,為宋畫的開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宋朝以汴京為國都,汴京及周圍城市發展迅速,宋畫以此為中心,逐漸發展至全國。

北宋初期,宗教人物畫較為盛行,並且繼承了唐朝的某些繪畫特點。在人物畫中,女性角色並不少見,雖然初期的宋畫沿襲了盛唐的繪畫特點,但是從畫中仍可以看出宋朝與唐朝不同的方面。

“一葉而知秋”宋畫是如何反映宋朝百姓的服飾以及思想變化的?

盛唐畫中的女性著裝十分開放,在《簪花仕女圖》中侍女們大都梳著高髻,化著淡妝,以"露胸披紗"的形象為主。

除此之外,唐朝服飾上的花紋也是形式多樣、色彩斑斕。因為唐朝是一個兼收幷蓄的國家,服飾自然開放大度。

宋初女性服飾雖與盛唐多彩的衣著十分相似,但款式卻不盡相同。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可見一斑。畫中描繪的是北宋時期汴京百姓們出門集會的繁榮盛況,市井百姓間的風靡能更好表現出當時這種服飾的流行。

圖畫中女性大多身著窄袖衣,較窄的袖衣十分貼身,且樣式新穎,用料節省,經濟實用。這種衣服穿著舒適,也十分方便,因此出門趕集的女性大都選擇這種服飾。雖然沒有華麗的裝飾,但也是色彩繽紛,引人注目。

在畫的四周還有宋朝汴京郊外的場景,貴族婦女出外散心時也有不少身穿窄袖衣。但是窄袖衣也分為對襟、交領、窄袖三種樣式。因此,貴族雖也所穿窄袖衣,但與百姓所穿並不相同,衣服上的裝飾也比尋常人家多了不少。

除了窄袖衣之外,衫也是當時比較流行的一種服飾。穿衫的女子,腰身清秀苗條,衫的下襬較多,走起路來,來回擺動,看起來十分輕柔。

窄袖衣與衫在畫中十分常見,但是偶爾也可尋到幾位穿襦的女子。《清明上河圖》所作之季節正是穿單襦的時候,單襦與衫十分相近。

“一葉而知秋”宋畫是如何反映宋朝百姓的服飾以及思想變化的?

襦較為短小,對襟,袖短細長,因為衣身較窄更加適合身形瘦弱的女性穿著。

可是襦在北宋乃至整個宋朝都不是主要流行的女性服飾,無論是農家婦女還是王公貴女更偏向於窄袖衣或衫。貴族會選擇花紋較為繁複、繡工較為精細的服飾,以此來彰顯自己崇高的地位。

由上述內容我們可知,宋朝因建朝不久,且更是崇尚儒學,所以大多宋初人物畫中女性衣著還是較為保守,並沒有盛唐般的開放。

“新桃換舊服”的宋朝經過新政之後逐漸繁盛,宋畫獲得發展,從中顯現出宋朝獨特的服飾文化以及百姓生活的變化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這是對宋朝繁榮時期最好的描述。

宋朝建立一百多年後,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工商業的發展達到巔峰,海外貿易發達。宋明理學的興起,讓眾多文人的思想趨向統一,走向傳統。

這一時期一開始崇尚淡雅。比如宋徽宗的《聽琴圖》,畫中我們可以看出,宋徽宗作為皇帝衣著都十分樸素淡雅。因此,旁邊的侍女也都是身著青色窄袖衣,衣服上也沒有過多的花紋。

“一葉而知秋”宋畫是如何反映宋朝百姓的服飾以及思想變化的?

《聽琴圖》這幅宮廷畫代表了在那個時期宮裡更加崇尚簡約,就連喜好美麗的女性,也是一身素衣。

即使是宮裡地位崇高的女性所穿的衣服雖然不會如侍女一般毫無亮點,但也不會過於花枝招展。

隨著宮廷畫的傳播,越來越多的宮廷之外的普通女子也看出了淡雅服飾的美麗與迷人,加上宋明理學的影響,因此市井百姓間也開始了爭相效仿。雖然並沒有太多畫家專注於記錄百姓生活,但是還是有很多畫家致力於宗教畫的創作。

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圖》是其中藝術成就較高的。畫中的主體是東華帝君等五方帝君,在他們的身後跟隨著眾多仙子,但大多都是女仙。

“一葉而知秋”宋畫是如何反映宋朝百姓的服飾以及思想變化的?

這些女仙穿著看似柔軟的的衫,衫的款式多種多樣,長長的衣帶隨風起舞,每件衫看似都十分複雜。但是衫的整體風貌趨向於素和雅。

但是,隨著海外貿易的不斷髮展,國外思想漸漸湧入宋朝,人們的思維因此發生了改變。加之在宋朝中期,手工業與商業都獲得了發展,因此宋朝服飾慢慢發生了變化。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所突出的重要性,不僅是代表了歷史更是反映了歷史。這幅畫不僅具有宋初時的情狀,同時也包含了北宋繁榮時期的一些情景。

這時畫中販賣商品的女性穿著不似現代人想象中的那麼傳統,而是與盛唐時期的開放類似。她們大部分都是和以前一樣穿著窄袖衣。但不同的是,這時的衣服酥胸半露,並沒有把人包裹的十分嚴實,這時的穿衣頗有現代人的風格。

但是畫是靜態的,畫可以體現出女性的神態、動作、衣著。但服飾布料以及優勢表現的並不明顯。據史料記載,宋朝前期穿的大多是普通的絲織品,中期更多穿的是羅、絹、紗、緙絲,富貴人家更多穿的是織錦或成都的蜀錦。在畫中女性的衣襬隨風飄起,似乎輕如無物,若是一般的布料又怎麼會有如此效果。因此,宋朝服飾的布料也是十分的有講究。

“不見九州同”的宋朝戰爭不斷,南宋時宋畫步入成熟期,服飾文化隨著人們生活的改變而發生了變化

宋朝在歷史上被劃為兩部分,北宋和南宋。南宋興起於1127年,定都於南京應天府,共享國一百四十九年。北宋前期可以說是宋朝最強勢的階段,中期是手工業與商業高度發展的時期,但南宋這一百多年都屬於國力衰微,受人欺凌的時間。

南宋有很多方面都沿襲了北宋,包括在藝術方面的傳統。雖然南宋面臨著強大的漠北遊牧民族,國內經濟較為滯緩,但在繪畫方面的發展仍是其亮點。南宋繪畫在北宋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發展,比北宋發展更加成熟,達到了一個頂峰時期。

南宋偏隅於江南,無論是畫家本身的作畫風格還是繪畫內容都更加柔和了。南宋李公麟的《迎鑾圖卷》中浩浩蕩蕩畫了上百人,畫的右邊大多是一些成年男性,左邊倒是畫了不少侍女。

“一葉而知秋”宋畫是如何反映宋朝百姓的服飾以及思想變化的?

在畫中侍女在衣著類型上與北宋十分相似,但是北宋侍女大多身著錦繡的織錦,雖然花紋不多但看上去確實十分華貴。

南宋由於國庫空虛,侍女的服飾花紋更加簡單,並且已經不是錦繡的花紋了,改成了印花,衣料也不似之前輕盈,長裙長至拖地,畫中有地位的女性也只能穿著綾紗,侍女也只能穿一些普通紗。雖然如此,但總體上看宮內女性的服飾還是更傾向於簡約與柔美。

國力衰弱,財力空虛,宮內的女性都一改之前的華貴之風,更何況平民百姓。

南宋的《蠶織圖》真實地展示了當時女性的服飾風格。此畫由二十四個場面組成,其中有一個畫面是幾位女性圍坐在一起忙著手中的活。

“一葉而知秋”宋畫是如何反映宋朝百姓的服飾以及思想變化的?

這些女性衣著寬鬆,上身穿著衫兒,下身繫著長裙,長裙甚至將鞋子都遮蓋住了,全身沒有什麼暴露之處。

南宋後宋明理學的高度發展,出現了三綱五常,要求全民保守化。這些女性身上也沒有過於繁複的裝飾,只有一些星星點點的花卉刺繡,由於印花被禁止平民使用,想必這些刺繡也是自己手工製作而成。衣服的布料也就是最普通的紗,無法與宮內的娘娘甚至是宮女的服裝用料相比。

宋朝國力整體而言並不強盛,雖然宋畫在歷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偏於寫實的宋畫也正好是一面鏡子,反映了宋朝百姓的真實生活。

在宋畫中宋朝百姓的服飾由財力強盛時的"袒胸露乳"到國力衰微時的"裹緊全身"體現了思想與整個朝代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萬曆十五年》

《細說宋朝》

《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

《東京夢華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