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亂招人“嫌”的孩子,到底是哪出了問題,父母請自查這“3”點

寶媽小薇曾私信說:

她覺得自己特別倒黴,非常不幸,遇見了一個一點也不懂事的孩子,平時的時候,夫妻倆上班很忙,都是老人幫忙帶的,自己只有晚上可以陪孩子。

搗亂招人“嫌”的孩子,到底是哪出了問題,父母請自查這“3”點


可是自己費心費力,卻沒有養出一個“乖孩子”,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她就成了那個天天被老師點名約談的家長。

因為自己的日子不是扔小朋友的東西,就是破壞小朋友的玩具,或者去拽拽小朋友的頭髮和衣服,再者就是出手傷到別的小朋友。真是讓人防不勝防。甚至有家長要求讓她的孩子退出這個班級。

雖然小薇的處境在後期的溝通中,我才明白,孩子很無辜,因為家庭環境給了他莫大的傷害。

小薇是一個特別好強的女人,很多人做事都是入不了她的“法眼”,包括她比較內向的老公,她覺得自己的老公就屬於“幹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的那一型。

在平常的生活裡,她不是氣得發狂,就是一個勁地數落老公的無能,每次他們吵架後,孩子都會去一個人待房間。

很多父母會有一種心理就是自己的付出,孩子應該感恩戴德,配偶應該千恩萬謝。卻忽視了這個過程中自己丟了什麼?

搗亂招人“嫌”的孩子,到底是哪出了問題,父母請自查這“3”點


02

就像上文中的小薇,在孩子情商培養的初步階段,被他們忽視的家庭和睦就在一步步的傷害著孩子,造成的傷害顯而易見:

孩子感受到的關注度下降,會容易生病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覺得,我只是對自己的配偶不滿,但是對孩子還是盡心盡力的,我很是一個負責任的父母。

但是殊不知在這種烏煙瘴氣的家庭當孩子感受到這種家庭氛圍的壓力的時候,孩子尿液中有一種“兒茶酚胺”含量和血液中的腎上腺素水平都會偏高,身體很容易在一種壓力應激狀態中,久而久之,孩子會吃不好睡不好,身體抵抗力等等都會受到影響。孩子就會容易生病。

孩子的情緒會容易波動

記得曾經電視劇裡看到過這樣一個劇情,夫妻正忙著吵架,忙碌的忘了顧及到身邊的孩子。結果孩子在難以承受壓力的時候,發出一種刺耳的尖叫,這是一種情緒的發洩,也是父母不合的一種抗議。

左手是媽媽,右手是爸爸,遇見這樣的情況,最煎熬的不是父母自己,而是孩子,孩子的情緒會在這種長期波動中,形成一種慣性,一種非常容易激惹的慣性。

搗亂招人“嫌”的孩子,到底是哪出了問題,父母請自查這“3”點


孩子學習能力下降

在這樣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只圍著自己的小世界轉,在他的小世界裡,沒有關注,沒有溫暖,只有父母無休止的爭吵。他們無能為力,只有變得更加孤獨。

這類孤獨的孩子等到上學的時候也是這樣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學習,也無法與同學和諧相處,這樣的處境只會讓他們的表現越來越差,而落後的失落不被關注,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週而復始。

孩子容易出現負面行為

就像寶媽小薇,雖然覺得自己已經盡力去充當了一個媽媽的角色,而且盡心盡力。孩子就應該懂事,老公也應該更上進。

結果老公的上進一點沒有看到,孩子卻在一天天真實的日子裡,變得孤僻,愛惹事,非常討人“嫌”,因為這樣的孩子的心願很簡單。他只是發洩情緒,也是想吸引更多的關注,只是他不懂得用合理的方式方法。

搗亂招人“嫌”的孩子,到底是哪出了問題,父母請自查這“3”點


03

當父母遇見這樣的孩子,不要一味地進行抱怨,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不要覺得遇上這樣的孩子,就是自己的不幸,應該試著反省自己,對照看看,自己是不是出現了以下幾點:

父母之間缺乏彼此包容

有的父母在孩子出生以後,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給了孩子,就想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即使放棄夫妻間的感情也沒什麼關係。因為孩子的出現,夫妻之間不是你爭我吵,就是彼此刻薄。

可是事實上,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氛圍對一生都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礙,都可以追朔到幼年時候。

這樣的父母就是用最深的慈愛,給了孩子最大的傷害。打著愛的幌子光明正大的傷害著孩子而不自省。

沒有有效的親子溝通

有了孩子之後,“一個人吃飽,全家不愁”瀟灑男女便有了新的身份,“爸爸”或者“媽媽”,然而隨之而來的不僅僅是這一聲聲稱呼。還有和他相輔相成的責任。

為人父母便是責任,不僅僅是有吃有喝,撫育孩子長大的物質責任,更是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精神養育,然後在這種討人“嫌”的孩子身上缺乏的就是有效的親子溝通。

不懂得善意的共情

德克薩斯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伊克斯是在共情研究領域中最高層和最易德高望重的研究者之一,他在《共情精準度》一書中做了如下表述:

共情推理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讀心術……共情是可能是頭腦能做的第二偉大的事情最偉大的就是意識本身。

搗亂招人“嫌”的孩子,到底是哪出了問題,父母請自查這“3”點


所以,如果作為父母不會試著反省自己,不會對當下的情形做出冷靜的思考,不會將這種感覺進行一個深層次的昇華,真實的感覺,認識替他人著想,明白他人的想法,注意動機和判斷。這不止對夫妻感情是傷害,對親子關係也是一種破壞。

教育之路,真的是任重而道遠,父母能做的不是遇見問題,就夫妻相互抱怨,也不是怪罪孩子是自己的不幸,而是反省自己,修身養性,用最好的自己去引導夫妻感情,去聯絡親子關係。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配偶和孩子都不是自己的不幸,只是在為父為母,為妻為夫的路上,迷失了自己。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今日話題:孩子有過錯的時候,你反省過自己嗎?

搗亂招人“嫌”的孩子,到底是哪出了問題,父母請自查這“3”點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點兒媽媽,左手育娃,右手執筆。用學習和思考的態度,努力走在做一個好媽媽的路上,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