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連城的母錢為什麼這麼貴?看一看錢幣鑄造——母錢法你就懂了

本文為鼎藏古泉特約撰稿人(鏡心泉)老師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其他平臺轉載請聯繫我們


關於母錢法(或稱母錢翻砂法)鑄錢究竟起自何時,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看法,但隋唐以後已絕少有錢範出土是事實。據此,我們可以推測母錢法誕生的時間不應早於南朝,而隋代之後進入母錢法時代也當是可信的。


價值連城的母錢為什麼這麼貴?看一看錢幣鑄造——母錢法你就懂了

國內現存最早的“母錢”實物,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唐代乾元重寶錢

文獻中關於母錢法的記錄最早見於宋代,《宋會要輯稿·刑法》載(永豐監):“翻鑄御筆大觀通寶小平錢,字精細,系背赤仄”。《宋史·食貨志》載:“大觀元年,京復相,遂降錢式及錫母於鑄錢之路,鑄錢院專用鼓鑄”。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二描寫薪春鐵錢監時載:“其用工之序有三:曰沙漠作,次曰磨錢作,末曰排整作。”文中的“翻鑄”、“母錢”、“沙模”無疑都是母錢翻砂鑄錢工藝的專用術語,只是記載得過於簡略,難窺其全貌。

價值連城的母錢為什麼這麼貴?看一看錢幣鑄造——母錢法你就懂了

帶有撥沙痕跡與背面錯位的太和五銖錢,這是翻砂鑄錢的特徵之一

將疊鑄和翻砂兩種工藝解剖開來分析,我們不難發覺,母錢翻砂法實質上是從疊鑄工藝引申出來的。至於,對母錢法的工藝過程的最早記錄的首推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雖然還不夠具體,但已經把母錢翻砂鑄錢的大致工藝過程勾畫出來。在其“冶鑄”篇中專闢鑄錢一章,其對鑄錢工藝的描述如下:“凡鑄錢模以木四條為空匡(木長一尺二寸,寬一寸二分)。土炭末篩令極細,填實匡中,微灑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於其面上,或燻模則用松香與清油,然後以母錢百文(用錫雕成),或字或背佈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實合蓋之。既合之後,已成面、背兩匡,隨手覆轉,則母錢盡落後匡之上。又有一匡填實,合上後匡,如是轉覆,只合十餘匡,然後以繩捆定。其木匡上弦原留人銅眼孔,鑄工用鷹嘴鉗,洪爐提出熔罐,一人以別鉗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傾人孔中。冷定解繩開匡,則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銅如樹枝樣,夾出逐一摘斷,以待磨銼成錢。凡錢先錯邊沿,以竹木條直貫數百文受銼,後銼平面則逐一為之。”


價值連城的母錢為什麼這麼貴?看一看錢幣鑄造——母錢法你就懂了

《天工開物》中翻砂鑄錢圖

母錢翻砂法鑄錢的優點是用母錢替代了母範,省去了制母範的工序;用砂型替代子泥範,省去了大量子範的翻制,且砂型可以重複使用,這樣,不但節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鑄錢生產的效率。這是傳統鑄造技術發展、提高的結果,也是鑄錢業進步的方向。客觀地說,到唐宋時期,也只有採用母錢翻砂法工藝才能滿足龐大的貨幣鑄造量的需要。


價值連城的母錢為什麼這麼貴?看一看錢幣鑄造——母錢法你就懂了

價值連城的母錢為什麼這麼貴?看一看錢幣鑄造——母錢法你就懂了

清代母錢,錢穿未經打磨是其特徵之一,俗稱“金口未開”


然而,母錢翻砂法仍有其固有的缺陷。其一,很難使鑄幣在成色和重量方面保持準確、一致;其二,只能鑄以簡單的文字和圖案;其三,鑄後的加工處理也較繁瑣。因此,到了近代,當社會對鑄幣有了更高的要求後,人們便自然選擇了西來的鑄錢方式——機器打壓制造,這也是鑄錢行業跟上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價值連城的母錢為什麼這麼貴?看一看錢幣鑄造——母錢法你就懂了

價值連城的母錢為什麼這麼貴?看一看錢幣鑄造——母錢法你就懂了

現代機器打壓鑄幣使用的剛模與成品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