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時間會帶走很多東西

能夠存活下來的必定是佼佼者

而老字號便是數百年商業競爭中留下來的極品

天津有著很多著名的老字號

能經得住挑剔的天津人的考驗

還能依舊紅火

憑藉的是好口碑和好質量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俗話說“吃盡穿絕天津衛”

今天大家就跟著達達的腳步

去走一走這百年曆程

瞧一瞧天津老字號的那份講究吧~

石頭門坎

石頭門坎是一家只賣素包的老字號。最初的店址在離天后宮不遠的東門外宮南大街,店名“真素園”

店主為了防止海河水上漲和雨水入店,便在門口放置了一條高高的石頭條門檻,門坎兩側各擺放一尊避水獸。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後慈禧太后來天津參加皇會,來娘娘宮進香。親臨“真素園店”,品嚐了美味的素包,食後喜形於色,賜名“石頭門坎”。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這裡的包子講究薄皮大餡,又十分注重營養,深得老天津人的喜愛。

狗不理

袁世凱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后。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慈禧太后嘗後大悅說到:“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

天津人都知道,狗不理是因為包包子的“狗子”忙起來“不理人”,所以得名“狗不理”。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不僅是包子,狗不理還有一道必點的菜就是“羅漢肚”,用豬身上各個部位的肚雜肉拼上,保證味道的鹹香適口、口感細膩。

要是去狗不理,不點個羅漢肚,那就是白來了啊~

耳朵眼

耳朵眼炸糕起源於晚清光緒年間,第一代掌櫃是劉萬春,

最開始是推著獨馱車走街串巷的叫賣,後來在北門外大街擺攤。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由於做的炸糕選料精、味道好、物美價廉。在眾多的炸糕中出類拔萃,買賣日見興隆,贏得了“炸糕劉”的美稱。

又因為百姓人家過生日、辦喜壽事,借“糕”字諧音“高”字諧音,取步步高發財之吉利,提前預約購買炸糕,使得生意蒸蒸日上,劉記炸糕店顯露了名聲。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因炸糕店緊靠耳朵眼衚衕,人們便風趣地以耳朵眼來稱呼劉記炸糕鋪。

雖然耳朵眼的官號是增盛成,卻不為人們接受,而耳朵眼的綽號卻流傳至今,成為馳名海外的天津老字號。

大福來

傳說那年乾隆帝下江南迴京途經天津,路過張掌櫃的煎餅鋪,先嚐了煎餅卷大蔥,後叫掌櫃上湯,但店裡並沒有湯。

女主人急切中就把煎餅撕碎,放上鹽、香油、香菜,用沸水一衝送上。乾隆邊喝邊吃,感覺煎餅一泡味道更佳,就問女主人這湯的名字,女主人誤以為問的是自己的名字,便回說“郭八”。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乾隆一聽,笑說:“鍋巴可不能叫湯,應再加上一個‘菜’字才好。”

又過了幾天,張掌櫃剛開門納客,一位御前護衛就闖了進來,大聲嚷道:“你的大福來了!”說著,放下皇上賞的二百兩銀子。

“大福來鍋巴菜”就此成名。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也許這個故事是古人的營銷手段吧,但如今大福來的好味道還是深得天津人的厚愛。

白記餃子

白記餃子是由一位天津的回民白興恆創建的,當時的名字叫做“白記蒸食鋪”。

1926年,白興恆的兒子繼承了這家店,推出西葫羊肉水餃,廣受好評,更是形成了白記餃子獨有的特色,於是就採用了“白記”這個店名。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白記水餃口味獨到,餃子用冷麵團作皮,包上牛、羊肉兩種餡心,精心煮制。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煮出來的餃子肚大邊小,皮薄餡大,滋味鮮美,清香不膩,非常鮮嫩,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

天寶樓

1923年,大書法家華世奎晚上到中國大戲院聽戲,其間忽然饞起了天寶樓的醬貨,就差人叫了天寶樓的食盒。掌櫃的一見機會來了,順勢就找華先生求字。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嫩爛味美的京醬肉吃得華先生開懷不已,於是他欣然揮毫,寫下“天寶樓”三個大字

天寶樓選料,以京式醬肉為例,需精選豬前後腿肉,肥三瘦七,用多年的老湯煮制4個多鐘頭,肥瘦相間,香濃色好,嫩爛適口。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要說風味,還要提醬雜樣,尋味道,是吃一口變一個味兒。品起來,

不論是鹹中帶甜,還是酒香濃郁,那是後味無窮。

天寶樓能經營持續到現在,關鍵在於誠信為本。從不以次充好,才能得到天津人對其的認可和厚愛~

果仁張

果仁張,中華老字號,是天津市的特產之一。種類繁多,如琥珀花生仁、琥珀核桃仁、虎皮花生仁、淨香花生仁、奶香瓜子仁、五香松子仁等優質產品。

老果仁張”名張惠山,北京人。老果仁張有一套理論,講究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樣色,有琥珀色、米色、冰糖色等等。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早在170多年前就是宮廷御膳,是專供皇上吃的小食品。果仁張的創始人叫張明純,曾任清宮御廚。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最初因為他做的蜜貢受到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喜愛而名聲大震,御賜“蜜供張”。到了果仁張第三代,宮廷御廚走出宮門,來到民間創立“果仁張”。

皮糖張

清朝光緒年間張家祖輩在梁家嘴一帶(現為紅橋區區域)生產皮糖。

在日本侵華期間天津淪陷,在戰亂的情況下,張先生為了生計,每天膽戰心驚的生產,但還是被日本人找到。他們發現這是一種技術特別,口感香甜,又具有傳統特色的糖果。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於是採用各種軟手段逼迫張先生與其“合作”。老先生有骨氣寧肯關閉糖坊及店鋪,誓死也沒有屈服。從此“皮糖張”的名號也就此銷聲隱跡了。

直到八十年代,第三代傳人張學禮先生將皮糖張糖坊的牌子又掛了起來,並註冊為“老少樂”。

崩豆張

老字號“崩豆張”以製作各種宮廷御膳乾貨、豆類食品而聞名於世,淵源已久,歷經滄桑,迄今歷經五代傳人,有近200多年的歷史。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清朝乾隆年間,崩豆張第一代創始人張德才在御膳房供職,擅長製作各種乾貨、豆類小食品

光緒年間,第二代傳人張永泰兄弟3人在其父去世後,舉家遷居天津,秉承父業,繼續製作和經營各種乾貨、豆類小食品

第三代再一次將其發揚光大,相繼在南市、大羅天開設了“老德發”、“老德成”字,人送綽號“崩豆張”,從此崩豆張的字號在民間廣為流傳。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第四代在濱江道、教堂後兩地建廠開店。20餘年勵精圖治,逐步將產品豐富為20個大類80餘個品種。

經過前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推陳出新,“崩豆張”這一老字號得以聲名遠播、家喻戶曉。由於製作的食品具有獨特風味,被國內外友人稱為“食品一絕”。

桂順齋

天津在近代歷史上是北方最繁華的商埠,由於五方雜居,加上城市快速發展,促進了天津小吃的興起和發展。

劉星泉1924年在天津南市買了個門臉,經營糖火燒、湯圓等回民小吃。

那年,劉喜得千金,起名“淑桂”,他靈機一動,用“桂”字加上大順齋的後兩個字,給店鋪起了“桂順齋”的字號。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天津衛是個大都市,回民小吃品種不能滿足消費需求,而京式糕點市場還是空白。

1934年從北京聘請了糕點技師,以前店後廠形式製作經營京式糕點。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一時間津門形成桂順齋糕點熱。當時京劇大師馬連良、相聲大師馬三立等社會名流都是桂順齋的常客。

由於馬三立是回民,更是喜愛有加,題字“糕點文化,源遠流長”。

桂發祥

據說清朝末年,在天津衛海河西側,繁華喧鬧的小白樓南端,有一條名為十八街的巷子。

有一個叫劉老八的人一個這個巷子裡開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鋪,字號喚作“桂發祥”,人們為了方便就叫成了“十八街麻花”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這裡的麻花香味能傳遍整條街,總是排著長隊。劉老八一次遊玩後受到啟發,將點心渣揉進麻花裡,也就是後來升級的什錦夾心大麻花,由於沒有水分等細節,麻花久放也能保持酥脆。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精心的研究加上對天津口味的反覆摸索,成為如今天津美食的一張名片,火遍全世界。

登瀛樓

登瀛樓飯莊是中華老字號企業,在天津具有近百年的歷史,以經營津魯大菜,風味炒菜、各種麵點小吃而著稱。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登瀛”二字取自秦始皇本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登瀛樓開業之初,營業尚屬不錯,由於種種原因,1920年遂告停業。1924年在南市東興大街103號建新址重新開業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登瀛樓飯莊多年來形成一批獨具特色的風味菜點,如“煎烤大蝦”、“醋椒鯉魚”、“九轉大腸”、“燴肚絲爛蒜”等。

天一坊

在津門餐館中,天一坊首屈一指,遂有“天下第一坊”之美稱;清光緒五年(1879年)開業。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當時新開業的登瀛樓飯莊,曾以一天一塊大洋的日薪,專聘天一坊飯莊師傅做“清炒蝦仁”一道菜,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天一坊飯莊在津菜中的顯赫地位。

而後,天一坊飯莊幾經廢興終斷營業,八十年代天津飲食界又重新開設“天一坊飯莊”。

正興德

始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原名“正興茶鋪”,是天津有名的百年老店。

由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家(穆文英)創辦,最初經銷一些來自湖南、湖北的綠茶及安徽大葉茶,同時兼售鼻菸,後來研製出有自己特色的花茶,在天津一炮打響。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到了穆家第三代穆時榮期間,在茶葉外包裝首次使用“綠竹”作為商標,圖案中有綠竹、行雲、流水,素雅大方,“綠竹”茶在海內外市場上均享有盛譽。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無論是從茶葉質量,還是從環境來講,正興德都不失為一個品茗休閒之所。

它注重內質不講究外觀,而以湯清色重,殺口耐泡,香味鮮濃為特色。飲後令人爽心,回味無窮。

隆順榕

隆順榕藥莊,始建於公元1833年,創始人卞楚方,以藿香正氣水聞名於世!

坐落在當時天津的商業繁華地帶北大關針市街,是目前唯一保留下來的“衛”字號藥莊。它以“藥材地道、誠信經營”而享譽津門,成為衛藥之創始者。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卞家初以經營棉布莊為業,字號“隆順”,系“津門八大家”之一。卞家因南人北居,水土不服,家人易病,卞楚芳惟恐家人為懸壺庸醫所誤,遂自研醫理自行醫治。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積累了豐富治病經驗的卞憷芳懷著“濟世壽人”的思想,決定親自開設藥莊,藥莊沿用老字號“隆順”。卞家所售藥品均沿古方自制,選料真,配料細,療效好,很快享譽津沽。

老美華

該店始建於1911年,專門經營纏足鞋,在當時填補了鞋業的空白

,深受那一代婦女的喜愛。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到了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該店在繼承傳統經營的同時,還迎合時代的新潮流,為中老年消費者準備了舒適合腳、美觀大方的各種式樣便鞋。

吃盡穿絕天津衛!這16家老字號,只有老天津人才門兒清!

現在的老美華的服裝、鞋子依然有著那個時代獨特的味道,櫥窗裡的擺件還是那個時候生活的真實寫照,用一點一滴記載著一段歷史。

老字號賣出的不僅是始終如一的好品質

更是一份對於過去的美好回憶

天津人把老字號當做一種文化

想要了解天津

就從天津人最愛的老字號開始吧~

(文章及圖片整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