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紐約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截至北京時間4月17日18時,美國累積確診新冠病例達到671425例,累計死亡33286例,情況不容樂觀。

疫情的“震中”紐約市仍然處在風暴眼裡,目前其所在的紐約州死亡病例已經突破1萬例。當地時間16日,紐約州州長科莫宣佈,紐約州和其他部分州政府決定,將相關各州非必要商業的關停令延長至5月15日。

人在紐約,見證著疫情的逐步升級。

2月底的一個傍晚,內子不想做飯,決定去家附近覓食。我們走到布魯克林第三大道近灣脊大道處,有一家新開的美式餐廳,食物是常見的漢堡三明治,無特別誘人的美食,倒是有一樣不吃的非常誘人——脫口秀。

脫口秀在曼哈頓東村一帶很多,在布魯克林,而且是在餐廳裡,第一次見。點餐後,吃到一半,脫口秀開始了。最先上的是一個愛爾蘭裔的演員,講了些黃段子後,逗得觀眾哈哈大笑;待眾人情緒高漲時,他突然問,大家知道新冠病毒嗎?

滿場觀眾一臉茫然,只有一個年輕的金髮女子舉手說“知道”。他繼續說關於新冠病毒的段子,可惜包袱不響,觀眾反應木然。最後,他黯然下場。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疫情中的紐約流水

2月29日週六下午,筆者創辦的七堂應ASA大學邀請,去曼哈頓中城校區表演古琴和茶藝。七堂團隊成員都去了,但去之前一直在打退堂鼓,有些人還埋怨我不該答應校方去演出。

校方也發出通告,提醒從中國回來的人士要主動隔離兩週,不要來參加活動,如有違反會被罰款1000美元。此時,在紐約的華人都怕去人多的地點,很多面向華人的酒樓和大型餐館,因華人不再消費,生意慘淡,不得不作出臨時關門的決定。

3月1日紐約有了第一例確診的感染病例,是30多歲的醫務人員,剛從伊朗回來。

3月3日有了第二例,是家住紐約上州韋斯切斯特、上班在曼哈頓的猶太律師。這個至今不知道感染源的第一例社區感染,不僅律師全家都染病,還感染了送他去醫院的鄰居,以及他所處的整個猶太社區。他住的小鎮新羅謝爾(New Rochelle),成了紐約第一個被下令封閉的小鎮,州府派出國民警衛隊去封鎖。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新羅謝爾,一名男子在“隔離區”內騎車前行

3月第一週,七堂取消了全部課程,學生們也擔心被傳染。前一週2月底,已經有學古琴的學生戴著口罩來上課。

3月6日,藝術家兼廚師伊利斯(Elis)跟我確認3月21-22日在七堂舉行晚宴品茶品琴的流程。我問他,你不怕病毒嗎?他說完全不怕,一點不用擔心。

3月7日開始寫“疫情中的紐約流水”,我想以這個方式,記錄每天遇到的日常瑣事,儘量寫些生活細節,這樣在疫情結束後,在記憶淡忘後,還能留下被歲月大浪反覆沖刷過後的痕跡。

宏大敘事、國家政令、抗疫救災,這些專業媒體會去做;作為經歷特殊時期的個人,儘量留下個人的生活痕跡和心跡,才是既力所能及又特別有意義的事。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家庭醫生脫險記

美國第一例確診的新冠病毒案例,發生在西雅圖,病人從武漢回來。西雅圖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不斷上升的時候,紐約幾乎沒什麼動靜。作為全美人口密度最高、流動人口最多的城市,這種沒什麼動靜,實在是違背常識。我那時甚至懷疑紐約市在隱瞞病情。

其實那個時候,病毒已經悄然在紐約市各處散播,動靜不大是因為檢測手段不夠。

年輕藝術家鄧林傑的美國朋友,懷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去醫院要求檢測時,醫院看她年輕,症狀也不明顯,測了流感病毒後,就讓回家。如果堅持要測新冠病毒的話,就要先填表然後等10小時以上,測試結果則要等一週左右才知道。

這段時期,美國疾控中心(CDC)並沒有授權私人公司測試,全美所有測試樣品都必須寄到CDC的實驗室檢測,這就延誤了檢測進度,使大量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依然在所處社區傳播病毒。紐約高度密集的人口,使得傳染變得非常迅即,流佈非常廣。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美國醫生一開始對新冠病毒認識也不夠。我父母的家庭醫生,正好在這段時間感染病毒。住院後,當地醫院的醫生一直把他當作普通流感病人醫治。

以下這段治病過程,引自4月5日的《紐約時報》“新澤西州的第一個新冠病人是如何倖存的”一文:

3月7日傍晚,呼吸出現了新狀況:缺氧,幾近窒息。他開始各種擔心:可能要插管了,那有可能引起併發症;器官可能壞死;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3月8日,醫生終於同意給他做了第二次CT,結果正如他所料,非常不好。他左右肺都發炎,30%~40%肺部感染,和第一次CT相比感染面積擴大非常多。三四天時間惡化至此,再拖延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外媒關於新澤西州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確診的報道

面對迅速惡化的病情,醫生們終於認識到一個現實:這是一個不尋常的病毒,即使是年輕健康的生命,也可能熬不過這個病毒。

治療正式啟動了,大動作且高規格。一箇中國的醫生建議了一種高強度供氧呼吸機(high-flow machine);三種試驗性抗病毒藥物:柯力芝(用於治療艾滋病)、氯喹(用於治療瘧疾)和瑞德西韋(用於治療埃博拉病毒)。

第一天就立竿見影:燒在退,血氧也不再繼續下降。一週之後,他的病情開始穩定。他終於可以呼吸了。

究竟是哪一種藥,或是三種藥,還是高強度呼吸機,抑或這幾種療法的組合,產生了積極的療效?沒有人知道。

這位脫險的家庭醫生,本身是非常有經驗的醫生,加上在中國疫情時期,一直關注各種醫療方案,在他的建議下,醫生們也願意嘗試各種方案,最終能治癒出院,但現在依然需要吸氧服藥,擔心肺部纖維化。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疏於防護

3月11日,我給伊利斯發了郵件通知,鑑於目前新冠病毒的流行情況,決定停止3月21-22日的活動。伊利斯非常驚訝,覺得新冠病毒對他們年輕人沒什麼作用,何況他們已經賣出了很多票,不想就此放棄。伊利斯決定找其他地方,繼續辦活動。

這一天,我經過紐約大學附屬醫院的急診室,發現EMS(急救醫療服務)救護人員還是穿著短袖的制服。如果他們護送的是新冠病人的話,一定會被感染。果然,布魯克林有一例就是EMS人員感染。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在此前後,紐約市政府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取消了馬拉松大會,延遲了車展,鼓勵公司讓員工在家辦公,也不說在地鐵上不用戴口罩的話了。

3月11日晚,特朗普宣佈停止“除英國之外所有來自歐洲的航班”30天。但是已經晚了,從現在追蹤病毒分子結構的報告看,美國的新冠病毒主要來自歐洲。也就是說,美國政府對中國的禁航措施有效,但因沒有及時禁航歐洲,導致病毒在美國流行起來。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3月11日,特朗普宣佈停止“除英國外所有來自歐洲的航班”30天

據那段時間從中國回紐約的朋友說,他們的飛機停在JFK機場指定的地方,過指定的通道,被發現有問題的人,馬上被帶去其他地方,沒症狀的被記下地址和電話後放行,被要求在家自我隔離。

隔離期間,還有人打電話來詢問隔離中的狀況,叮囑一有症狀馬上去醫院。如果當時對歐洲來紐約的飛機也這麼規定的話,疫情的現狀一定會不一樣。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戴,還是不戴?

這個時期,紐約的百老匯、林肯中心、大都會歌劇院、各大博物館依然開著。在現代藝術博物館工作的朋友熙格,是他們工作人員中唯一戴口罩的。她說,堅持了幾天下來後,感覺心理變強大了,剛戴上口罩時,有在裸奔的感覺。

這段時間,圍繞戴口罩,華人社區爭議不斷。有報道說,戴口罩的亞裔遭受“仇恨攻擊”,於是有意見領袖勸華人不要戴口罩。華人在戴還是不戴中飽受煎熬。

有個在七堂學古琴、住賓州的奇女子小C,她戴口罩去車管局辦事,怕被挑釁,特意在包裡藏了一支槍,以防萬一。結果到了車管局後,根本沒人關心她戴沒戴口罩。可見,流言和現實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不管當時怎麼取笑戴口罩的人,現在大家都戴口罩了,連乞丐也戴著口罩要錢。口罩在紐約一罩難求。中國疫情暴發時,美國境內的口罩,幾乎被華人搶購一空運回中國,到美國需要口罩時,沒有口罩了。很多華人在美國有疫情時,就開始從中國進口口罩,大多被扣在海關,拿不出來。

我有個客戶小陳,平時做外賣盒進口生意,這次進的口罩也被海關扣了,拿不出來。我問他什麼時候有口罩,他說到了通知我,直到現在都沒等到他通知。

關於口罩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長島華人協會等各類華人協會,都捐贈大量的口罩和PPE(個人防護設備)給紐約當地的醫院。光長島華人協會截止到4月15日,捐贈了醫用口罩120254個、PPE1250個、午餐100份,總金額達11.6904萬美元,受捐贈的醫療機構達到23家。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長島平原華人協會向紐約長島北岸醫院分院捐贈物資

在聯邦、州、市三級政府都調運不到足夠的口罩等醫護品時,是華人社區的捐贈儘量填補了缺口。華人社區的這一公益行為,被《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報道,受到高度肯定。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一線醫生的陳述

路海燕醫生是紐約一家醫院的兒科醫生,她分享她在疫情期間的經歷:

美國兒科醫生的照顧對象,是從新生兒到21歲。我們醫院這個常規,因為新冠病毒而改變。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1)所有病毒陽性或者可疑陽性的產婦,兒科醫生必須進其產房,保證嬰兒的安全,必要的時候做心肺復甦。

2)兒科醫生所需照顧的患者,年齡也增加到了32歲。這也意味著,我們接觸病毒感染的機會增加了很多。有一個29歲的病人對我們說,他覺得“返老還童”了,因為他住的房間到處都是卡通和小動物圖畫……

3)因為內科和急診科醫生不夠,兒科醫生也被調到那些缺人的地方。

4)大部分門診病人改成電話遠程診療,只有少數病人到門診。現在我一半時間在門診,一半時間在病房。

紐約市4月14日下午6時的統計顯示,確診111424人,住院29741人,死亡10899人。實際感染病毒的人數遠超“確診”人數。我知道的周圍有症狀但沒去檢測的就有幾個。有一家五口感染,但只有一人測試後確診陽性,其他四人有明顯症狀,但都沒有去測試。

淪陷在紐約,乞丐上班也要戴口罩


另據一線醫生講,醫院收治病人的標準不斷改變,從早期的血氧低於95,到92,再到88,現在是85。基本上收進病房的病人,馬上要插管,這也是每日死亡人數下不來的原因。

4月15日,很多人收到了國稅局發來的紓困金1200美元。家庭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下的,每個成人1200美元、兒童500美元。我查了銀行賬戶,沒收到這筆錢,問了會計師,會計師說肯定有的,錢是按照社安卡(Social Security Card)號碼發的。

疫情期間紐約市所有人,都能免費領一日三餐。畫家老L去領了,不需要出示證件,人到就拿,有面包、橙汁、水果布丁,典型的學校餐。

一些客戶打電話給我,他們準備重新開門了。布魯克林的華埠、第八大道,很多疫情期間關閉的海鮮店、菜鋪又開始開門了,人們相信紐約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作者 | 葛文潮

編輯 | 謝奕秋 [email protected]

排版 | 蘭凡

看世界雜誌新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