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潞綢:皇家貢品

說起絲綢,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州、杭州,被淡漠化甚至被遺忘的就是我今天要提起的一個北方絲綢的重要產地——潞州(今長治市),以及這裡所生產也曾極一時的潞綢。《辭海》,”潞州“這一詞條下,注為:”明為紡織業的中心,以絲綢著名。“據相關史料記載,潞綢曾與杭鍛、蜀錦齊名,名列中國三大名稠之一,是極具地方特色的漢族傳統絲織品,作為明清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室貢品以及支撐晉商發展的主要商品。2014年潞綢手工織造技藝入選山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古炎帝時期,地處太行山脈的長治就已經有先祖開創了栽桑養蠶的歷史。從隋朝起,潞綢成為上黨地區向朝廷進貢的主要物品。《隋書》記載:“上黨,人多種農桑……”,享有“南淞江,北潞州,衣天下”的盛名。可見當時蠶桑生產在長治等地興盛已久,具有很大知名度。

上黨潞綢:皇家貢品

清代潞綢繡品

據史料記載,盛唐時期,山西的絲與綢在“絲綢之路”通行,且山西人還在西域諸國(中亞和阿拉伯地區)傳授繅絲織綢技術。明清兩代,是我國絲綢業最為發達的時期。據史料記載,當時著名的八大絲綢產地有蘇州、南京、杭州、嘉興、潞安府、成都、廣州、福州等地。其中,潞安府是北方唯一的絲綢生產區。當時,官府在許多絲綢產區設立了規模龐大的絲綢紡織工廠(即設在蘇州、南京和杭州的織造衙門),主要生產專供皇室使用的各色絲綢。在上黨潞州,民間潞綢生產也迅速走向興盛。

上黨潞綢:皇家貢品

潞綢龍袍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就藩於潞安府後,在當地設立織染局,為皇家派造潞綢,潞州因此成為北方最大的織造中心,潞綢成為當時山西進貢的主要產品和財政稅收的主要來源。萬曆年間,潞綢發展到鼎盛時期,“士庶皆得為衣”,潞州六縣綢莊絲店遍佈街市,機杼之聲隨處可聞。此時潞綢不僅是皇家貢品,還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並沿著絲綢之路遠銷海外。清乾隆《潞安府志》記載,長治有織機1.3萬臺,登機鳴杼者數千家。小說《金瓶梅》中有17處提到潞綢,同時期的另一部名著《醒世恆言》也多處提到潞綢。由此可見潞綢生產和銷售的繁榮情況。

上黨潞綢:皇家貢品

清代也是潞綢長足發展的階段。據史書記載,長治每年生產絲綢達3000匹之多。

上黨潞綢:皇家貢品

舒袖馬褂

潞綢品種豐富多彩,有天青、石青、沙藍、月白、絳色、油綠、秋色、真紫、艾子色等十餘種花色,規格分大綢、小綢兩種。傳統潞綢手感厚實、結實耐用,輔以刺繡、手繪等。織造於明代萬曆年間的玉蘭花紋潞綢、長安竹潞綢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均有收藏。

上黨潞綢:皇家貢品

潞綢文化

改革開放以後,潞綢暢銷國內各大中城市,並遠銷美國、日本等地,被譽為“太行山上一枝花”。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山西絲綢業進入低谷,潞綢企業陸續衰落。

上黨潞綢:皇家貢品

潞綢生產車間

2014年,潞綢手工織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潞綢業通過轉型發展,與現代商業文化相結合,潞綢緞、潞綢紡等多次入圍中國流行面料,出口歐美等地。古老的潞綢再次綻放光芒!

上黨潞綢:皇家貢品

現代潞綢產品

可見,潞綢在中國絲綢史的發展歷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山西傳統紡織工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重視對潞綢的傳承與發揚,在保持核心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與現代審美觀念、價值觀念相結合,深度挖掘潞綢新的工藝、文化、市場等價值,展示其歷史文化感與現代美,不但有利於傳承上黨的優秀傳統文化,而且可以帶動上黨地區的旅遊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一座城,只有與文化相結合,用文化定義自身、象徵自身,才能彰顯其獨一無二的內涵與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