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的節假日:唐宋美滋滋,明清“累成狗”

2020年的春節,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人都享受了一個超長的假期。身邊常有朋友感嘆:時間過得太快,還沒注意,馬上就要到五月,再放個五一假,一年就過去一半了。

近來,多地又相繼出臺每週2.5天休假的規定。這樣算下來,2020年的休假時間,可以說突破了歷史記錄。這對於常年工作壓力巨大的上班族來說,算是個不小的福音。

古代官員的節假日:唐宋美滋滋,明清“累成狗”

那麼,你知道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都是怎麼放假的嗎?在沒有“星期”、“雙休日”、“八小時工作制”等概念的古代,官員們的休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統治者的心情,或者說統治風格。

為什麼只說“官員”呢?因為那時候沒有公司,不必上班,普通人也就沒有“節假日”的概念。

漢朝:五天一休

秦朝以前,由於文獻資料的匱乏,我們無法確知官員的休假制度。最早是在《漢律》中,才有了具體、明確的規定:

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這種五天一休的制度,又稱“休沐”。人們在休息日主要乾的事,就是“洗澡”。可不要以為“洗澡”是件小事,畢竟,那時候的生活條件還很艱苦。普通百姓一年也不能洗一次澡,而官員們五天洗一次,已經是非常奢侈、高貴的享受了。

古代官員的節假日:唐宋美滋滋,明清“累成狗”


事實上,中國的許多節日,都跟“洗澡”有關。最典型的是農曆三月初三,又稱“上巳節”,這一天人們都要來到河邊踏青、沐浴、甚至野餐。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觴”,描繪的便是這種場面。除此之外,各個民族都有類似的節日,如:傣族的潑水節、藏族沐浴節等等。

古代官員的節假日:唐宋美滋滋,明清“累成狗”

古畫中描繪的“曲水流觴”

可見,今天咱們能有節假日,離不開“洗澡”這個好習慣呀。

如果按照五天一休的規定,那麼漢朝官員滿打滿算,一年也不過休息六十天左右。是有點慘。不過,漢朝皇帝還是比較人道的,除了正常的“休沐”之外,還有幾個節日,會給官員放假。

  • 臘日和伏日

這兩天又叫做“臘祭”和“伏祭”,是禮俗中規定的祭祖、祭神的日子。一個在臘月,一個在六月,古人根據“干支”,能夠推算出這兩天的具體日子,但在今天,我們已經無法確知了。

臘日這一天,無論官吏還是百姓,通常都會聚集起來大吃一頓,猶如過年的團圓飯;而“伏日”就沒有那麼歡樂,官員們一大早起來,去領一塊天子賞賜的胙肉,便回家休息。

古代官員的節假日:唐宋美滋滋,明清“累成狗”


隨著歷史的發展,“臘日”逐漸演變成我們熟知的“臘八節”;至於“伏日”,由於不那麼重要,很快就被廢棄了。如:宋人張爾岐《蒿庵閒話》就記載道:

伏祭始於秦 ……近日伏祭已不聞舉行。

  • 冬至和夏至

《漢書》記載:及日至休吏。

“日至”指的就是“冬至”、“夏至”這兩個日子。這兩天,官員們不必上朝,在家休息。至於休息幾天,則沒有明確的規定,很可能不止一天。

在《後漢書》中就有記載: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可見,冬至日放假是有彈性的,至於什麼時候“復工”,需要挑一個好日子再做決定。

想來,放假的時間一定短不了。

這裡只提到冬至,卻沒有夏至,很可能也是因為夏至日的地位較低,被廢棄了。自古以來,人們都更加重視冬天,因此冬天的節假日更多。

唐宋:幹活有什麼好?不如放假

唐朝將“五天一休”改成了“十天一休”,也叫“旬假”。你以為節假日減少了嗎?錯了!

在固定的休假之外,國家增加了名目繁多的節日,動不動就放個三五天,一年算下來,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放假。

古代官員的節假日:唐宋美滋滋,明清“累成狗”

唐朝的各種“假”


  • “七天黃金週”的出現

唐代《假寧令》規定: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這是歷史上最早的“七天假”,儘管那時還沒有“黃金週”的概念。

從唐末到宋代,除了元正(也就是春節)、冬至之外,寒食節的假期也增加到七天(跟清明節連在一起)。

  • 三天小長假

唐代規定:中秋、夏至、臘八,這三個節日休息三天;

而宋代則增加了上元節(正月十五)、中元節(七月十五),也是放假三天。

  • 節氣假

今天,咱們背二十四節氣表,純粹是一種形式上的紀念。節氣對我們來說,根本不算假日。可唐朝人卻不一樣,幾乎逢節氣必休,一點不含糊。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至、立冬、冬至,各放一天。加上每月的旬假,說是“三天一小假,五天一大假”,一點不誇張。

古代官員的節假日:唐宋美滋滋,明清“累成狗”

唐宋時期,官員們有充足的時間遊山玩水


  • 各種特殊紀念日

包括皇帝的生日、皇帝媽媽(太后)的生日、老子誕辰紀念日、釋迦牟尼誕辰紀念日,有的放假一天,有的放假三天。

奇怪的是,當時對道、佛兩家的人物如此重視,卻沒有給孔老夫子設一個紀念日。

  • 其它

除了我們熟知的二月二、三月三、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之外,還有諸多花式節假日。比如:

田假:又稱農忙假,大概在每年五月,農作物成熟的時候放。現在很多農村地區,每年五一前後也會放“農忙假”,這個還比較好理解。

授衣假:通常在每年九月。這個假日,顧名思義,是為了準備過冬的衣服。

社日節:有春社和秋社,是祭祀土地神的節日。按照干支曆法的推算,分別是在立春和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

人日:農曆正月初七。據說女媧創造萬物,在第七天創造了人類,這一天便是人的誕辰。(是不是和西方的上帝造人差不多?)

總之,倘若你在唐宋生活,每天都有過不完的節。當然,如果你是普通老百姓,無非就是幹農活、做買賣,節日對你來說是無所謂的。

明清:地獄模式

唐宋兩個時代,官員們的日子過得太滋潤了。嚐盡了甜頭,便迎來了苦日子。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這個工作狂,不但對自己嚴格,更不把官員“當人看”。雖然工資特別低,但假期也特別少啊。怎麼個少法?

古代官員的節假日:唐宋美滋滋,明清“累成狗”

明太祖朱元璋,一個對大臣極為嚴苛的皇帝。


以前不是十天一休嗎?這樣一個月可以休息三次,也太頻繁了吧?改成一個月休息一次。

還有那麼多節日,看得人眼花繚亂,全部取消了!從此只過三個節:春節、冬至、元宵。怎麼放假呢?冬至放三天,春節放五天,元宵節放十天。總共十八天假日,不能再多了。(官員們,都好好幹活吧,相信有你們在,朕的江山一定能太平。)

由此,一個一年僅休息三十天的恐怖時代,出現了。對於官員們來說,這無異於地獄模式。當然,令他們感到恐懼的事情是方方面面的,相比之下,假期短也不值一提了。

朱元璋之後,假期有所延長,但總的來說還是在這個框架之內。畢竟,誰敢輕易改變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呢?


到了清朝,那些異族統治者並不瞭解中國以前的習俗,而官員們也早就習慣了明朝的節假日製度,於是這套規定也就順理成章延續下來。

古代官員的節假日:唐宋美滋滋,明清“累成狗”

古代元宵節

但清朝做了一個簡化。冬至、春節、元宵三個節日捱得多近啊,何必要分開休假呢,乾脆連在一起算了。於是在清朝,出現了連續一個多月的大長假。這一個月固然可以輕鬆愉快,但過完之後,這一年基本上就沒有假期了。

想想就挺慘。

結語

事實上,我們今天的節假日製度,比起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要休息得更多。畢竟,我們是一週雙休,還有好幾個節日。

而唐宋兩朝雖然有各種花式節日,主流還是十天一休,放在今天估計人們少不了抱怨。至於明清時期,就更不能與今天相比了。然而,現代人仍然活得要比古人更累,甚至壓力更大,為什麼呢?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工作時間呀。

古代官員的節假日:唐宋美滋滋,明清“累成狗”


古代中央的官員,只需要上一個早朝,散朝之後便可以回家,一天的工作便算是結束了。儘管為了上早朝,官員們都得凌晨起床,經過數個時辰的準備,才能上殿見皇帝。但只要早睡早起,不就解決了嗎?

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沒有現代豐富的夜生活,更談不上熬夜。七八點睡覺,凌晨三四點起床,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至於地方官,不用上朝,時間就可以更加靈活。雖然他們會忙一些瑣碎的事務,但工作量比起現代人,還是小得多了。

所以呀,對古人來說,這種工作模式即使一個月休息一次,也是可以接受的;而對現代人來說,即使放一個七天長假,也往往覺得休息不過來。看來,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煩惱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