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霍亂時期的愛情》和《梁祝》,看中西方愛情觀念的異同

對比《霍亂時期的愛情》和《梁祝》,看中西方愛情觀念的異同

霍亂時期的愛情劇照——來源網絡

這部光芒閃耀、令人心碎的小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故事之一。——《紐約時報》對《霍亂時期的愛情》的評價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愛情的百科全書,是西方偉大的愛情著作,《梁山伯與祝英臺》則是中國廣為流傳的經典愛情傳說。

這兩部作品對於愛情的看法,各自代表著中西方文化底蘊下的愛情,由於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愛情觀也存在差異。拋開偏見,站在一個讀者的角度去對比解讀中西方愛情觀念的異同。

對比《霍亂時期的愛情》和《梁祝》,看中西方愛情觀念的異同


一、家庭觀念中”門當戶對“的束縛。

家庭的阻礙,是這兩段愛情悲劇的開始。

從這兩個愛情故事開展過程中的阻撓來看,中西方家庭中,對於愛情的判斷無疑都是講究門當戶對的,費爾明娜的父親在發現女兒和阿里薩的戀情之後,為了斷絕他們的來往,不惜舉家搬遷,在他的觀念了,女兒是要嫁入豪門的,小混混阿里薩是非分之想。

小說中費爾明娜的父親第一次得知烏爾比諾看上自己女兒之後,便主動勸說費爾明娜:”被烏爾比諾家族看上,是榮耀的,你母親知道會很高興的。“

在梁祝的愛情故事中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梁山伯請人到祝家去求親,可祝員外根本看不得上這窮苦書生,他早已把女兒許配給了有錢人家的少爺馬公子,最後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是以悲劇結束。

梁祝中有詩: 媒妁之言父母命,棒打鴛鴦倆西東。笑問世間情何物,生死相許無所恨。今生無緣同白首,待到來世敘舊情。生不相守死相從,黃泉路上結伴行。雙雙化蝶翩翩舞,恩恩愛愛不絕情。

對比《霍亂時期的愛情》和《梁祝》,看中西方愛情觀念的異同

可見這種觀念已經深入骨髓,唯有以生死相換,這種門當戶對的愛情觀念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在看了諸多的愛情故事之後,發現這種觀念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對於愛情,老一輩人年輕的時候和當下的我們是一樣的,以愛情為主,有愛一切就會擁有一切,始終覺得自己就是那個能夠掙脫世俗枷鎖的人。

但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生活閱歷之後,這種觀念開始發生變化,他們設身處地的去經歷了因為愛付出的”代價“,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現實的參考,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很難再去讓自己的子女去體會相同的經歷,去接受他們已經看透結果的愛情。

愛情最迷的地方是你無法用你的經歷去完全說服另一個人,讓他相信這樣的愛情是場悲劇,因為你們的角色不同,立場不同,你覺得愛情是你的全部,父母覺得這樣是為了你好。

每一代人都經歷著這樣相同的事情,這也許就是宿命,愛本身就有代價,無論作出何種選擇,都會有與之相對應的代價,中西方的愛情中都無法擺脫這樣的束縛。

除此之外,婚姻並非兩個人簡單的結合,而是兩個社會關係的結合,中西方最大的區別在於西方已經開始關注內心了,開始歌頌美妙的愛情,宣揚人性。中國對於社會關係的建立還尤為看重,這也是導致門當戶對觀念無法被掙脫的原因。

對比《霍亂時期的愛情》和《梁祝》,看中西方愛情觀念的異同


二、面對坎坷的愛情路,命運和處境的不同。

阿里薩可以為費爾明娜等一輩子,接受她有家庭有婚姻有兒女,一直耗到她丈夫去世,才來成就自己這一輩子的愛情夢。

這條感情線伴隨著阿里薩的一生,除了費爾明娜,他從來沒有接受和承認過與其他人有正當的男女關係。

但是對於中國文化底蘊下的愛情來說,是極少出現這種形式的愛情的,在中國傳統的愛情中,講究的是門當戶對,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常常出現身不由己的處境。

對於阿里薩這般近乎瘋狂式的愛情,在中國傳統的愛情中,是無法被體現的,即便是兩人再相愛愛,也無法掙脫世俗的束縛,難以窮盡一生去等一個人,這種愛的形式在中國傳統的愛情當中是註定被埋沒的。

對比《霍亂時期的愛情》和《梁祝》,看中西方愛情觀念的異同

還有一個“最致命”的點,就是中西方對於愛情忠誠的理解層面是不一樣的。

阿里薩一生中經歷了無數的女人,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是對愛情做出了背叛,相反,他對於自己這些行為的解讀是為了在其他人身上尋找對費爾明娜那種愛的感覺,他半生都在尋找這樣的感覺,直到最後,他仍然理直氣壯的告訴費爾明娜,自己為她保留了童貞。

這種形式的愛情,在中國傳統愛情中,是無法被理解的,是不會出現有存在背叛之後,還能有相守一輩子的愛情故事的,中國講究的是忠貞至死。

在梁祝中,梁山伯為了愛情最後抱病而死,而祝英臺最後寧願選擇死,也不願出嫁給馬文才,這種對愛情忠貞程度,是極為神聖的,這也是梁祝得以在流傳千古的原因。

導致差異的原因在於中西方看待愛情的視角是不同的,西方更純粹,更注重的是人本身,強調的是我愛你但不會強制於你的情感。

但在中國傳統的愛情中,會上升到一個更高層次的精神狀態,這種精神狀態是束縛著靈魂和肉體的,男女雙方會表現出更強的佔有慾,這種關係背後的條條框框,是在兩人建立情感關係的那一刻起就會被默認設定好了,超越這條警戒線就預示著背叛。

古代女性的貞潔更是被推崇到“病態”的程度的,對於出軌是不可饒恕,一旦被發現就會被世人唾棄,最後可能面臨慘死的結局。

對比《霍亂時期的愛情》和《梁祝》,看中西方愛情觀念的異同


三、中西方性觀念的差異。

中國是特別講究愛情忠貞,守身如玉的,具體表現在精神和肉體兩者共同結合的,回看歷史可以發現,在所有的中國廣為流傳的愛情故事中,是不會出現有第三者的,他們愛情的阻撓基本都會出以世仇、世俗等形式出現。對於性的追求是隱晦的,倒不是中國傳統愛情中對性的追求不高,而是表達得更加收斂。

相比之下,西方對性的解讀是更加開放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中阿里薩在整部小說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費爾明娜的愛情幻想,但是對於行動的上,在費爾明娜幾十年的婚姻生活過程中,阿里薩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於性的追求。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稱為愛情的百科全書,小說中有大量與性有關的篇幅,馬爾克斯暗地裡鼓足了野心,要窮盡愛情這個題材的一切可能:互相暗戀、甜蜜初戀、悲傷失戀、折磨的單戀、等待、殉情、喪偶、偷情、婚外戀、夫妻親情、露水姻緣、黃昏戀、老少畸愛等。

這是令人詬病的愛情方式,阿里薩在和622女人發生了關係之後仍能說:自己為了愛情保留了童貞。

從這個層面來看,西方愛情在精神上的神聖是要高於肉體的,但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下,公序良俗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女子要遵從三從四德恪守婦道,婚姻下的約束更是直接關聯生死。

對比《霍亂時期的愛情》和《梁祝》,看中西方愛情觀念的異同

《史記·始皇本紀》有記載:”有子而嫁,倍死內外,禁止淫佚,男女浩誠,夫為寄之,殺之無罪……"。 可以不告而殺,私刑亦合法。秦朝還規定:“夫為寄豭,殺之無罪。

”所謂“寄豭”,指跑到別人家傳種的公豬。意思是說,如果丈夫像公豬一樣鑽進別人的被窩,那麼被人殺死了也是活該,殺人者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中國有很多關於對愛情不忠的文藝形象,一言概之,就是“出軌了,連命都保不住”,西方因為“出軌”而引發血案的案例是極少的,倒是想起前幾年看過的一部電影《瘋狂愚蠢的愛》,簡單的說,就是大家厭倦了開始各玩兒各的,後來卻發現彼此的珍貴,而重新在一起。

這樣來看,西方人忠於愛情,而中國更忠於責任!

對比《霍亂時期的愛情》和《梁祝》,看中西方愛情觀念的異同


總結:

通過對中西方婚姻愛情觀的比較可以看出,中西方婚姻愛情觀相差甚遠:西方人重視戀愛,也崇尚自由。中國人重視婚姻而輕視戀愛,其背後有諸多的原因,如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社會開放程度等的迥然不同。

總的來說,西方的愛情奔放、熱情、不顧一切、但有時也逃不過世俗的眼光。如果西方的愛情是火的話,中國的愛情就更像水,需要慢慢的加溫,而中國的愛情一向都是以結婚為前提的情況下才在一起的。

無所謂哪種方式的好壞,其都有著值得推崇的地方,也存在著現實的束縛,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中西方愛情觀念的發展是向好的,滿足現代人對愛情的需求。


作者介紹: ,一個愛讀愛寫的程序員,感謝遇見,期待下次能寫出更好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