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連續三年問鼎行業冠軍,于山東突破百盤

2019年,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作用下,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競爭已漸趨白熱化,TOP10排位出現了令業界始料未及的變化,只有龍頭的地位依舊穩固。2019年,碧桂園再一次問鼎行業銷冠,這是繼2017年首次登頂以來連續三年蟬聯排行榜。

據碧桂園集團消息,2019全年,碧桂園實現實現權益銷售金額5522億元,權益銷售面積6237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0.03%和15.16%。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碧桂園全口徑金額為7715.3億元,位列行業第一,領先第二名萬科1400億,超過第三名恆大近1700億。

魯樓觀察 | 碧桂園:連續三年問鼎行業冠軍,于山東突破百盤

與此同時,2019年,碧桂園結轉收入創新高,營業收入、毛利潤、淨利潤等核心指標均顯著增長。其中,營業收入約為4859.1億元,同比增長28.2%。毛利潤約為1266.4億元,同比增長23.6%。淨利潤約為612億元,同比增長26.1%。股東應占核心淨利潤約401.2億元,同比增長17.6%。

魯樓觀察 | 碧桂園:連續三年問鼎行業冠軍,于山東突破百盤

可持續增長更深層次的良性動力來自於充沛而優質的土儲。土儲方面,碧桂園早就實現了全國佈局,業務遍佈中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82個地級市、1299個縣/鎮區,其中山東省的土地儲備仍是一個重點。

集團於2019年正式突破齊魯百盤,以濟南和青島為主要據點,橫向輻射淄博濰坊,縱向深入煙臺、威海、泰安,八年時光,一百個盤,深耕齊魯之心溢於言表。

橫縱輻射,八年突破“百盤”

2011年碧桂園首次在濟南拿地,項目為“章丘碧桂園·鳳凰城”,這意味著其正式進駐山東市場。此時,碧桂園在山東的戰略與其全國戰略相一致,深耕三四線城市,項目多位於城郊。

2017年12月,濟南歷城張馬屯片區的土地在多家房企的爭奪之下,誕生了碧桂園這一最大贏家,一舉斬獲片區8宗土地,由此吹響了碧桂園進軍濟南主城區的號角。

2018年碧桂園山東的業績貢獻者前三位還是煙臺,淄博與臨沂,進入2019,則調整了自身的戰略轉向:加碼濟青雙核,並深耕主城區域。2018年12月濟南青島的土儲面積佔山東土儲比為21%,而2019年12月這一比例上升為32%;2019年 4月,碧桂園拍下了青島市北區金華支路14號地塊,這是碧桂園在魯8年首次進駐青島主城區。

濟南和青島作為碧桂園挺進山東地區的兩個“主力軍”,被碧桂園在兩年前徹底劃分為兩個陣營——2017年4月21日,在集團“橫向分割,縱向裂變”的戰略指導下,碧桂園將青島、煙臺、威海、濰坊四市獨立劃分成立碧桂園魯東區域。碧桂園在山東沿海畫了一個“圈”,魯東四城從此自成一“派”。據今年7月份碧桂園公開信息,2019年碧桂園魯東區域已佈局35個安家項目。

山東市場就是全國市場的一個縮影,據億翰智庫消息,2015-2018年是全國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時期,然而三年的火熱發展疊加棚改退潮過後,三四線城市居民的購買力已被極力透支,此時,碧桂園加碼核心城市無疑是正確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1月29日,碧桂園山東大區榮獲“2019年度行業影響力獎”,這是不僅是對成績的認可,更讓集團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

樓市寒冬,行業領頭羊再現“功底”

作為行業觀察天花板的一個風向標,碧桂園的“一舉一動”皆是行業的聚焦重點,在行業下滑之際,這家數次踩準節奏的龍頭房企應對樓市寒冬的籌謀策劃,更一度成為行業標杆。

受2020開年的疫情影響,山東地產市場總體情況不容樂觀,濟南市政府要求全部線下售樓處2月全部關閉,青島要求企業售樓處開放實行“預約制”,雙核之外,濰坊、淄博等地也是有限度的開放售樓處。這樣高壓的形勢下,山東省TOP20房企於1-2月共實現銷售金額243億元,TOP20門檻值達到4.7億,TOP10門檻值達到8.2億,TOP5門檻值達到16.3億。

其中,碧桂園旗下所有項目選擇開放線上售樓部,在減少人員聚集的情況下為客戶安全看房提供渠道,最終交上27.4億元的銷售成績單,處於第一梯隊。資本市場檢閱2019年成績單的同時,在行業不確定性更甚的2020年開年,碧桂園作為行業領頭羊,再次展示“深厚功力”。

魯樓觀察 | 碧桂園:連續三年問鼎行業冠軍,于山東突破百盤

碧桂園也在財報中指出,相信疫情過後,消費信心會逐步恢復,潛在購房需求不會因為疫情而減少。

數據事實印證著碧桂園的判斷,1、2月份銷售均價同比去年甚至還略微有所上升,3月份銷售恢復的情況也是高於預期。按照碧桂園常務副總裁程光煜話來說,疫情雖然對碧桂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得益於公司一至六線的佈局,碧桂園還是有相對大的空間去進行調整,所以未來的地產市場走勢還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碧桂園總裁莫斌在發佈會上也坦言,中國的市場是巨大的,特別是城鎮化的突進有著巨大的空間。“所以通過未來的努力,特別是未來三個季度的努力,希望通過努力能夠實現全年目標”。

主業之外,“三駕馬車”局面初形成

2019年在內外環境帶來的挑戰下,不少嘗試多元化轉型的企業都在“收斂聚焦”。當強化主業、力保現金流成為共識時,碧桂園的多元化投資再次成為焦點。

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給碧桂園提出了“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全新定位,驅動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三駕馬車”,加速駛入多元佈局、協同發展的新賽道。

從3月27日碧桂園發佈的2019年全年業績來看,這“三駕馬車”齊頭並進,均保持著穩健向好的發展態勢。

其中,地產主業實現了銷售規模的新突破,權益銷售額同比增長10%至5522億元,第三方披露的全口徑銷售金額再度穩居行業第一。公司收入及股東應占核心淨利潤分別為4859.1億元、401.2億元,同比增長28.2 %、17.6 %,盈利能力突出。機器人及現代農業也有可喜的進展。截至2019年底,博智林機器人已累計遞交專利申請1843項,現代農業方面,碧桂園目前已形成研發服務、智慧種業、現代農業科技園、海外大農業、社區生鮮門店等五大核心業務版塊。

莫斌曾這樣形象地比喻,“主營業務是老虎,新業務是翅膀,老虎插上翅膀就更厲害了。”

如今的數據也是證明“三駕馬車”正齊頭並進,實現著穩定增長。

關於2020年的部署,莫斌也強調“我們必須凝聚共識、統一思想,集團上下一盤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