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秦《大約在冬季》只代表了他一半的人生,還有一半跟王祖賢無關


齊秦《大約在冬季》只代表了他一半的人生,還有一半跟王祖賢無關

電影《大約在冬季》上映之後,於是很多人更斬釘截鐵地以為《大約在冬季》是齊秦的代名詞、成名曲。

也更鐵定地認為王祖賢是齊秦作品唯一的情感之源,甚至還傳說有人看見王祖賢在加拿大看電影時,俯著身子痛哭不已,電影散場還久久不願離去。

《大約在冬季》確實是一首快速創作,然後快速紅遍港臺大陸的熱曲,也確實能看見齊秦當年對王祖賢的一往情深。

但其實,早期及輝煌時期的齊秦,代名詞一定是“狼”,而不是這卿卿我我的溫暖的冬季。

齊秦《大約在冬季》只代表了他一半的人生,還有一半跟王祖賢無關

你能想象得出這樣一個場景嗎?在人潮洶湧的街上,人們如蟻般來去,一個電線杆上懸著的一個高音喇叭,緩緩地傳出一個曠遠的聲音: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走在無垠的曠野中……

你瞬間明白,齊秦的狼,並不是那匹穿越黃沙奔騰而來的狼,而是那匹穿越人海,奔騰而去的狼。

就是這樣一個清越曠遠、深情含蘊又自然不飾的聲音一下子擊中了我內心。當我再沿著這頭狼的痕跡,翻開他的其他作品時,發現裡面全是稀世珍寶。

齊秦《大約在冬季》只代表了他一半的人生,還有一半跟王祖賢無關

齊秦歌裡的情愛確實與眾不同,很真誠,很悽美,旋律很動人——因為他本身就生活在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裡。比如《花祭》、《空白》、《玻璃心》、《夜夜夜夜》等等。

但類似《大約在冬季》這樣一首在十幾分鍾創作的送給王祖賢的情歌,也僅僅佔據齊秦藝術生命一半不到的分量而已,齊秦的符號,之所以在很多人眼裡代表了一個時代,那是因為他有更多深沉而獨特的作品。

齊秦《大約在冬季》只代表了他一半的人生,還有一半跟王祖賢無關

齊秦的作品不能用“情愛”來概括,他更多的作品,涉及到更深刻的人文,那裡有他很多對生命的感悟,對青春的迷惘,對人世的不妥協到寬容。比如《狼》、《埡口》、《價值》、《尋》、《虹》、《九個太陽》、《黑暗的沉思》、《痛並快樂著》等等。

齊秦的作品,有太多歌唱之外的東西值得分享,比如這首《昨天的太陽》。(收錄於1986年發行專輯《狼1》。

推薦經典


齊秦《大約在冬季》只代表了他一半的人生,還有一半跟王祖賢無關

這是一首久遠的歌曲,但時至今日聽起來,仍然令人若有所思,心有所動。

簡單的歌詞,表面上跟情感有關,但其實是交織了個人情感(傷悲)、哲學命題(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與詩一般的意境(昨天的太陽、夢、黑暗)。

然後通過一把吉他、一把口琴,簡單到極致的配器,再經由齊秦獨有的聲音和情緒表達,一首看似平淡的歌曲,卻把一種關於地融合在了一起。

然後你會突然明白,真正的好音樂,不是紛繁複雜的配器,不是的直穿雲霄的高音,不是聲情如喪的表演,也不是故作高深的滄桑。

而是一種真。從歌詞、旋律、聲音、情緒都劃一的一種真。

齊秦《大約在冬季》只代表了他一半的人生,還有一半跟王祖賢無關

齊秦就是很擅長做這樣一種情懷錶達的歌手。

他對自己的定位,也是這樣一種原創歌手。

只是無奈潮流洶湧,唱片公司總是要迎合當下潮流世俗的口味來賺取更多的利潤,所以,齊秦中後期的形象,變成了只會唱情歌的溫柔而傷情的狼。

然後順著這條溫情路線,一去不復返。讓很多人嘆息英雄遲暮,其實,這也未嘗不是一種應時而變。無論在哪個天地裡,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

齊秦《大約在冬季》只代表了他一半的人生,還有一半跟王祖賢無關

像《昨天的太陽》這樣的歌曲,就很適合安靜的時候一個人聽,很適合抱著一把吉他反覆吟唱,很適合走在蘆葦叢裡,看著慢慢銷蝕的夕陽而淚流滿面。而那種觸動或淚水,都是那麼地莫名其妙——你無法一一說得清楚。

我們喜歡音樂,不就是喜歡一個能代表自己心聲的東西嗎?

因為齊秦,我們的很多飄忽不定的情感和情緒得以表達和安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