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秦:叛逆小哥如今想努力做個理智的老父親

與齊秦的對話開始於一張照片(下圖),照片中的他披著一頭長卷發,穿著帶鉚釘的皮衣,一手拿著玫瑰,透著股狂野和優雅。當記者把這張照片拿給他看時,他一陣驚喜,似乎看到了從舊時黃沙裡淘出來的老照片,感嘆著“真是年少輕狂,雖然現在看起來有點土炮,但還是挺好的,因為青春過、追求過。”

齐秦:叛逆小哥如今想努力做个理智的老父亲

當年的齊秦,留著標誌性的長卷發,穿著酷酷的皮衣。

採訪齊秦,從來不需要提綱,什麼都能問,什麼他都答,在這個框框套套太多的行業裡,讓一旁的助理和經紀人都捏著一把汗。被問到“小哥,很多人問你還會燙這個髮型嗎?”他笑著擺擺手:“現在髮量應該是不行了(大笑),髮量不夠,燙這個髮型可能看起來就跟雞窩一樣。”

倘若用十年,作為劃分一代人的標準,那麼齊秦算得上是足足影響了兩代人的跨時代偶像。他用或清冽、或灑脫、或深情的歌聲見證和陪伴了幾代人的青春,“如今每次看以前的影像,都會覺得挺好的,好似都發生在昨天。”

當歌手是個意外,沒想到會被人模仿

齐秦:叛逆小哥如今想努力做个理智的老父亲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那個時候我哥特喜歡你,就學你穿皮衣皮褲,燙捲髮戴墨鏡,給我爸氣的……”齊秦經常聽到一旁人講述年輕時模仿他的故事,每聽一次都覺得驚訝,尤其是這些崇拜者都在大陸,那個時候兩岸通行並不方便,居然會有這麼多人效仿他的造型:“一直到1991年來開演唱會,我才發現不少人和我的髮型一樣,偶爾還看到理髮店門口貼著我的照片。”

齊秦說,當時對時尚沒有一點概念,也從未想過自己會引領潮流,就想著要製造一種能甩頭髮的效果。因為從小看了不少國外歌手的錄影帶,就跟著唱片封套上的歐美歌手學做造型,長卷發、皮衣,都是基於對搖滾歌手的想象。

齐秦:叛逆小哥如今想努力做个理智的老父亲

齊秦與姐姐齊豫。

和不知道自己會受歡迎一樣,齊秦同樣沒想過要當一名歌手,就算是走紅的那幾年,他都覺得自己更適合從事幕後工作:“沒出道之前我也去很多餐廳應徵服務員,吃過不少閉門羹。聽到別人唱歌很好聽,我會去試著看樂器、和絃是怎麼弄的。主要還是因為齊豫,她那時唱《橄欖樹》,就覺得這個工作挺好的,再加上她花掉所有獎金買了一把吉他送給我,我就決定要好好學習音樂。”他想了想,笑著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很多事,你不想反而能夠實現,這就是緣分吧。”

曾懷疑《大約在冬季》能否被拍成電影

當然,還有很多事情也是齊秦沒有想到的,包括正在上映的電影《大約在冬季》。從14歲開始就把他視為偶像的饒雪漫,也沒想過30年後有一天真的結識了她的偶像,併為這首歌創作劇本,改編為電影,再邀來主演,在冬季講述愛情故事,分享人生的苦樂。饒雪漫說,這部電影差點叫《外面的世界》,“小哥一直在懷疑它能不能真正做成電影,他想拍自己更喜歡的《外面的世界》,但被我們否了,畢竟《大約在冬季》更為流行。以前一直覺得後者普通的他拍完這部電影回頭再來聽,也覺得越來越喜歡。”

齐秦:叛逆小哥如今想努力做个理智的老父亲

齊秦和霍建華、饒雪漫。

齊秦說,要製作一部電影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能把一首歌變成一個故事很神奇,每次創作的過程中都會留下一串問號,她(饒雪漫)會用一個演唱會作為背景,以前我們從來沒有想過。”

避免重複、執意創新是齊秦一直對藝術呈現的堅持。“我其實不是一個喜歡回憶的人,但是有點夢幻的人生還是美好的。”齊秦說,很多人都在問他對票房的預期、對賣座的信心,他說這些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喜歡,“有票房不代表喜歡,如果這部電影能留在大家心中,能讓人解讀出一些愛情觀點,會比數據更重要。”

那段轟轟烈烈的愛情,回頭看仍是美好

在那個年代,齊秦是難得一見的創作型歌手,作詞、作曲、演唱都由他一人承包。1985年,個人專輯《狼的專輯》一經推出,風靡臺灣,隨後他的音樂漂洋過海,悄然流入大陸。熟悉齊秦的人都知道,《大約在冬季》裡有太多他的影子,甚至被外界理解為是在投射他曾經最出名的那段戀情,到現在,齊秦的名字和採訪似乎都跳不過王祖賢這三個字。

1986年,前來拍攝電影《芳草碧連天》的王祖賢剛下飛機,就看到了等候在外的“男一號”,齊秦一頭披肩捲髮,牛仔褲鬆鬆垮垮,個子不是很高。

打完招呼,齊秦突然笨手笨腳地把一個大花環套在了王祖賢的脖子上,兩人四目相對,不知所措,原本就對花粉過敏的王祖賢想著“這人怎麼這樣簡單粗暴”,但誰都沒想到,這次並不愉快的初次見面會開啟一段長達15年的感情糾葛。

齐秦:叛逆小哥如今想努力做个理智的老父亲

《芳草碧連天》劇照

《芳草碧連天》殺青後,兩人開始異地戀,一個是歌壇新星,一個是電影界風華絕代的演員,忙碌是顯而易見的,情到濃時,卻苦於分隔兩地,為化解思念,齊秦創作了《大約在冬季》,整個過程只用了15分鐘。

雖然最終他們並沒能長相廝守,不過對這段感情齊秦並不避諱,“我的愛情一開始真的不是太順遂,但我相信愛情,也不會因為不順遂就退縮。”

電影《大約在冬季》中馬思純飾演的安然也詮釋了“愛而不得,使人瘋魔”的感情路程,齊秦說:“我跟祖賢那段感情當初也會覺得很辛苦。但現在回頭看,人生中有很多時光都是值得你去回憶,去保存的。”

至於至今都被人們談論的為何會分手,齊秦感嘆,“當時大家都很年輕,有很多的不確定,也很難完全做到平衡,很難把自己全部犧牲了,現在回頭再看,感覺那段記憶非常美好。”

調侃自己,並不適合娛樂圈

很多時候,齊秦真的不像明星,面對任何問題都無所保留,他調侃自己就因為這樣,才不適合這個需要有所保留的娛樂圈。

正當紅時大方承認戀情,對過去無論好壞都能直抒感慨,雖然會遭到“蹭熱度”“沒有包袱”的解讀和評價,齊秦卻沒有被輿論所困擾,“畢竟有很多事情並非來自個人願意,作為公眾人物別人肯定也會挖你隱私,但可能這就是真實的我,不能逃避,就算有些東西可能是反面教材,但也是曾經的經歷。”

近幾年,他偶爾會在音樂綜藝節目裡露個臉,甚至甘當綠葉給一些年輕歌手做陪襯,他更多地是想提攜後輩。提及“過氣”“年齡”,他總認為每個人都經歷過大紅大紫,但不可能永遠保持那樣的狀態,這樣會很辛苦,他說自己不再年輕,努力去做一些值得的、喜歡做的事情就好:“工作節奏放慢,一方面可能因為自己懶惰(笑),事實上以前創作上也受到過傷害,每次寫出來的歌都被說不行,最終被要求去唱一些,例如《不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那樣傳唱度高的歌曲。這兩年我更注重自我表現的作品。”

齐秦:叛逆小哥如今想努力做个理智的老父亲

人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他說,現在的生活節奏讓他非常舒適,不拍戲就創作、打高爾夫,同時當好“家庭主夫”:“有了小孩後經常要早起送他們上課,會堅持鍛鍊身體。因為年紀大了還是要多走路(笑),網球、籃球這種,到我們的年紀確實不行了,就只能走走路、打打高爾夫球。”

①我怎麼都算不上“偶像”

新京報:有人說你是那種可以靠臉吃飯,但非要靠才華的人,你覺得這種評價中肯嗎?

——真的有人這麼說嗎?(大笑)對長相我一直不太顧忌。不過,那時候在臺灣的確是有偶像的,像林志穎、小虎隊,這都屬於偶像,但我怎麼也算不上。 口述:齊秦

②也許《大約在冬季》勝在接地氣

新京報:這麼多年,《大約在冬季》唱了這麼多遍,不覺得膩嗎?

——坦白講,中間有一段時間真的是“有點膩”,因為《大約在冬季》並不是我認為自己創作的最好的一首,我更偏愛比較冷門的《自己的沙場》,就算是《狼》《外面的世界》都稍微更有感覺一些。《大約在冬季》比較平常,講的也是比較生活化的事情,最開始我並沒期待這首歌會受到大家的重視。這首歌紅了後,我也搞不清楚,仔細分析了這麼多年,大概是它比較接地氣,所有人都可以朗朗上口;二是它用意比較通俗,很適合分手、離別的時候唱,所以很有功能性。 口述:齊秦

③每個人都會被後來的人“幹掉”

新京報:你現在總愛強調自己“年紀大了”,很多人也會說“你是那個年代的人”“從小聽你的歌長大”,對變老這件事畏懼嗎?

——不會。每一個歌手出道後都會有很紅的時候,也一定會走下坡路。你不可能一直這麼紅,總會有別的新人出來,把你幹掉。我那個年代還是偶爾會有人幹掉我一下,像庾澄慶啊。 口述:齊秦

④年輕時的我憑直覺、很叛逆

齐秦:叛逆小哥如今想努力做个理智的老父亲

年輕時的齊秦。

新京報:你一直說人的一生回憶太多,電影裡也表達了人生每個階段的無奈,哪個時期讓你最無奈?

——《大約在冬季》除了描寫愛情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回憶。比如我在上世紀90年代做過些什麼事兒,拍的過程中就會回想到創作歌曲時的經歷,一路走過來會留下哪些東西。回頭一看很多東西雖說被水沖走,但總體來說非常好。年輕的時候我肯定屬於叛逆的一類人,那時沒有經驗,對於很多事都是用直覺來判斷的,後來才知道直覺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有時還需要稍微往後去看,去延伸。這倒算不上是無奈,但卻是必須經歷的。 口述:齊秦

【新鮮問答】

新京報:你拍電影並不多,對你而言這次新的嘗試比起當歌手是不是更累呢?

齊秦:電影是一個集體創作,我們都是創作人。創作音樂,我可以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可一旦變成集體創作後,就是一種搭配、一種融合。那個時候對我們來講就比較辛苦,但是這一次因為它是《大約在冬季》,我也跑不掉。我會借這個機會去了解集體創作的感受,然後互相合作,迸發出火花。

新京報:你最愛提攜新人,會在KTV唱當紅歌手的歌嗎?

齊秦:當紅(的歌手)的不一定學得會,以前會經常唱黃品源的歌,《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我失戀的時候就會唱他的歌,會有點掉眼淚的感覺,我也喜歡《漂洋過海來看你》,喜歡宗盛的歌、大佑的歌,還經常唱阿妹的歌。

新京報:出道這些年,你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齊秦:我覺得變化倒不是太大,如果有變化的話可能就是有家庭、有小孩了。生活重心不再像以前那樣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會有擔心、關心,然後要把時間給予家庭。

新京報:那你覺得自己是個怎樣的父親?

齊秦:比較理性,不會感情用事,也不會因為出了什麼事特別煩躁。對我太太和孩子來講,我年紀比較大,要當一個“比較老的父親”,就要顯現出我的穩重,也要把家庭引領到好的方向,絕對不能像以前那樣打打鬧鬧、吵來吵去,不再年輕了,也不再像年輕的孩子了。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人物攝影 郭延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