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最偏激的學霸,故意遲到被清華開除,又為這事跳江自盡

民國最偏激的學霸,故意遲到被清華開除,又為這事跳江自盡

從作為培養留洋人才,又逐漸升格為中國頂尖高校以來,清華迎送了無數學子,可以說,每一位學生都是人們眼中的學霸。尤其是在民國年間,基礎教育缺乏,招生又不多,每一位有幸踏入清華園的英傑,都是不折不扣的天才。

民國最偏激的學霸,故意遲到被清華開除,又為這事跳江自盡


天才往往總是在各種場合都表現出另類。作為20年代“清華四子”,後又在詩壇上領起一時風騷,朱湘即便在人才輩出的學子群體中,也是個標準的“怪胎”。他天資聰穎,思想獨到,與聞一多等文豪相比也不逞多讓,還曾受到魯迅的高度評價,稱他堪比英國的濟慈。可惜,由於他的偏執和離群,讓所有人都疏遠他,最終釀製悲劇。

民國最偏激的學霸,故意遲到被清華開除,又為這事跳江自盡


朱湘原本出身在一個達官顯宦家中,但當他不到10歲時,父母就先後病亡,家道一下子中落。照顧小朱湘的重任交到了哥哥手裡,而他畢竟是個沒有照顧經驗的大男人,每天都奔波在外謀求生計,兄弟倆也逐漸疏遠了起來。朱湘大概也是在此時養成了敏感孤僻的性格,甚至發展到不願意靠近哥哥,更不願對他說一句話的地步。

民國最偏激的學霸,故意遲到被清華開除,又為這事跳江自盡


朱湘16歲就憑藉天分和努力考入清華,在學校中也迅速出人頭地,不僅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作,讓文壇宣告自己的降臨,在學校中的成績也名列前茅。不過,一心沉迷詩歌的朱湘,性格上卻是越發偏執,遭到所有同窗的排斥。

民國最偏激的學霸,故意遲到被清華開除,又為這事跳江自盡


在他上學期間,清華制定了一項校規,要求所有學生早起晨讀,並設立了點到制度。朱湘並不是一個慵懶的閒人,終日泡在圖書館的他起的比誰都早,但他最討厭的就是這種強制措施,認為這是校方對學生的不信任和壓迫。自命清高的他不僅帶頭違反校規,連續一個月故意遲到,還在此期間,為了他的文學夢想,多次翹課呆在圖書館。在與學校領導和老師發生多次衝突後,清華毫不留情地按照規定開除了他。

民國最偏激的學霸,故意遲到被清華開除,又為這事跳江自盡


早在朱湘還沒有出生時,家裡就為他找好了一門親事。劉霓君同樣是官宦家庭的大小姐,從小飽讀詩書,性情也是溫和而富有涵養。本就與哥哥關係不佳,又處在叛逆期,朱湘異常反對這種包辦婚姻,可以說離家去讀清華就是出於反抗。當哥哥帶著劉霓君,大老遠地來到清華門口,朱湘始終避而不見,讓在校外找了個出租屋,苦等好幾天的未婚妻委屈不已。最後,在惱怒的哥哥嚴厲逼迫下,二人才有了一個短暫而冷淡的初遇。

民國最偏激的學霸,故意遲到被清華開除,又為這事跳江自盡


劉霓君無奈地回到家中,被刻薄的兄弟認為是被夫家拋棄,回來爭奪遺產的,毫不留情地將她趕出家門,曾經的富家小姐只能流著眼淚、忍著痛苦,進了一家紡織工廠,去做那些平民才會選擇的洗衣工作。有朋友看不下去,把情況透露給了朱湘。朱湘性格孤傲,不阿權貴,但並不代表他是個無情勢利的人。他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主動前去找她,兩人的情意也日漸深厚。

民國最偏激的學霸,故意遲到被清華開除,又為這事跳江自盡


朱湘被開除不是因為成績,相反,他的優秀讓某些老師都感到惋惜。在校方的暗中支持下,朱湘又被推薦去往東洋彼岸,在芝加哥大學就讀。在此期間,朱湘給未婚妻寫了100多首熱情洋溢的情詩,其中蘊含的感情之深,和文藝的高度,被評為“四大情書”之一,與魯迅、徐志摩等人齊名。但是他的稜角始終沒有被磨平,依舊被同學疏遠。當時美國的環境本來就對華人充滿偏見,朱湘忍受不了,沒拿到文憑就毅然退學歸國。

民國最偏激的學霸,故意遲到被清華開除,又為這事跳江自盡


既沒有清華文憑,也沒能拿到外國文憑,這在現在算是廢了,但在知識分子缺乏的民國,只要有足夠的名望,這都不是問題。自小家傳又遊歷歐美,歸國時不過持有高中文憑的一代史宗陳寅恪,都能被聘為教授,以朱湘在詩壇的名氣,他輕而易舉就拿下了安徽大學的教職工作。不過,他依舊是那個一身傲氣,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只因學校改制時把“英文文學系”的文學二字給刪去了,其它絲毫沒有變動,他便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憤然辭職抗議。

民國最偏激的學霸,故意遲到被清華開除,又為這事跳江自盡


家中沒了生活來源,朱湘也不願意去躬身謀求“嗟來之食”,幼小的兒子在此之前也因沒有奶吃被活活餓死,曾經恩愛的夫妻感情,也因貧苦而支離破碎。在絕望與憤懣下,1933年,朱湘在一艘輪船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天才而落魄的一生。

民國最偏激的學霸,故意遲到被清華開除,又為這事跳江自盡


藝術家固然要有堅持,但無理地拒絕他人和社會的所有好意和要求,自身也並非毫無過錯。連他的同窗,同為文學家的梁實秋,都不能理解這個孤高的校友,可見朱湘的偏執之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