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偏激的学霸,故意迟到被清华开除,又为这事跳江自尽

民国最偏激的学霸,故意迟到被清华开除,又为这事跳江自尽

从作为培养留洋人才,又逐渐升格为中国顶尖高校以来,清华迎送了无数学子,可以说,每一位学生都是人们眼中的学霸。尤其是在民国年间,基础教育缺乏,招生又不多,每一位有幸踏入清华园的英杰,都是不折不扣的天才。

民国最偏激的学霸,故意迟到被清华开除,又为这事跳江自尽


天才往往总是在各种场合都表现出另类。作为20年代“清华四子”,后又在诗坛上领起一时风骚,朱湘即便在人才辈出的学子群体中,也是个标准的“怪胎”。他天资聪颖,思想独到,与闻一多等文豪相比也不逞多让,还曾受到鲁迅的高度评价,称他堪比英国的济慈。可惜,由于他的偏执和离群,让所有人都疏远他,最终酿制悲剧。

民国最偏激的学霸,故意迟到被清华开除,又为这事跳江自尽


朱湘原本出身在一个达官显宦家中,但当他不到10岁时,父母就先后病亡,家道一下子中落。照顾小朱湘的重任交到了哥哥手里,而他毕竟是个没有照顾经验的大男人,每天都奔波在外谋求生计,兄弟俩也逐渐疏远了起来。朱湘大概也是在此时养成了敏感孤僻的性格,甚至发展到不愿意靠近哥哥,更不愿对他说一句话的地步。

民国最偏激的学霸,故意迟到被清华开除,又为这事跳江自尽


朱湘16岁就凭借天分和努力考入清华,在学校中也迅速出人头地,不仅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作,让文坛宣告自己的降临,在学校中的成绩也名列前茅。不过,一心沉迷诗歌的朱湘,性格上却是越发偏执,遭到所有同窗的排斥。

民国最偏激的学霸,故意迟到被清华开除,又为这事跳江自尽


在他上学期间,清华制定了一项校规,要求所有学生早起晨读,并设立了点到制度。朱湘并不是一个慵懒的闲人,终日泡在图书馆的他起的比谁都早,但他最讨厌的就是这种强制措施,认为这是校方对学生的不信任和压迫。自命清高的他不仅带头违反校规,连续一个月故意迟到,还在此期间,为了他的文学梦想,多次翘课呆在图书馆。在与学校领导和老师发生多次冲突后,清华毫不留情地按照规定开除了他。

民国最偏激的学霸,故意迟到被清华开除,又为这事跳江自尽


早在朱湘还没有出生时,家里就为他找好了一门亲事。刘霓君同样是官宦家庭的大小姐,从小饱读诗书,性情也是温和而富有涵养。本就与哥哥关系不佳,又处在叛逆期,朱湘异常反对这种包办婚姻,可以说离家去读清华就是出于反抗。当哥哥带着刘霓君,大老远地来到清华门口,朱湘始终避而不见,让在校外找了个出租屋,苦等好几天的未婚妻委屈不已。最后,在恼怒的哥哥严厉逼迫下,二人才有了一个短暂而冷淡的初遇。

民国最偏激的学霸,故意迟到被清华开除,又为这事跳江自尽


刘霓君无奈地回到家中,被刻薄的兄弟认为是被夫家抛弃,回来争夺遗产的,毫不留情地将她赶出家门,曾经的富家小姐只能流着眼泪、忍着痛苦,进了一家纺织工厂,去做那些平民才会选择的洗衣工作。有朋友看不下去,把情况透露给了朱湘。朱湘性格孤傲,不阿权贵,但并不代表他是个无情势利的人。他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主动前去找她,两人的情意也日渐深厚。

民国最偏激的学霸,故意迟到被清华开除,又为这事跳江自尽


朱湘被开除不是因为成绩,相反,他的优秀让某些老师都感到惋惜。在校方的暗中支持下,朱湘又被推荐去往东洋彼岸,在芝加哥大学就读。在此期间,朱湘给未婚妻写了100多首热情洋溢的情诗,其中蕴含的感情之深,和文艺的高度,被评为“四大情书”之一,与鲁迅、徐志摩等人齐名。但是他的棱角始终没有被磨平,依旧被同学疏远。当时美国的环境本来就对华人充满偏见,朱湘忍受不了,没拿到文凭就毅然退学归国。

民国最偏激的学霸,故意迟到被清华开除,又为这事跳江自尽


既没有清华文凭,也没能拿到外国文凭,这在现在算是废了,但在知识分子缺乏的民国,只要有足够的名望,这都不是问题。自小家传又游历欧美,归国时不过持有高中文凭的一代史宗陈寅恪,都能被聘为教授,以朱湘在诗坛的名气,他轻而易举就拿下了安徽大学的教职工作。不过,他依旧是那个一身傲气,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只因学校改制时把“英文文学系”的文学二字给删去了,其它丝毫没有变动,他便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愤然辞职抗议。

民国最偏激的学霸,故意迟到被清华开除,又为这事跳江自尽


家中没了生活来源,朱湘也不愿意去躬身谋求“嗟来之食”,幼小的儿子在此之前也因没有奶吃被活活饿死,曾经恩爱的夫妻感情,也因贫苦而支离破碎。在绝望与愤懑下,1933年,朱湘在一艘轮船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天才而落魄的一生。

民国最偏激的学霸,故意迟到被清华开除,又为这事跳江自尽


艺术家固然要有坚持,但无理地拒绝他人和社会的所有好意和要求,自身也并非毫无过错。连他的同窗,同为文学家的梁实秋,都不能理解这个孤高的校友,可见朱湘的偏执之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