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大家都聽過一句話:養蝦(魚)先養水。很多人把這句話當作聖旨,養殖當中的任何事情都是往這句話上面套。但是,在實踐生產中,太多的人誤解了這句話,也有太多的人走錯了方向,在調水養水的道路上越走越偏。養蝦(魚)先養水。超過一半的人理解是:養蝦(魚)先肥水,"養"和“肥”,一字之差,謬以千里!這些錯誤的觀點和方法,還一直在基層中傳播,很多正確的作法和觀點反而被扼殺了。

有人又要說了,這不是一樣的意思嗎?養水不就是要肥水嗎?各位看官,“養”小孩和“肥”小孩是一樣的嗎?如果把自家小孩“養”理解成“肥”,我相信您的另一半一定會找您拼命!

養水的根本訣竅在哪裡?養水最根本的原則是什麼?

——在於“穩定”!穩定壓倒一切!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可是,我們看到了太多的誤區。比如:

1、渾濁水:很多養殖戶一看到,就馬上拼命肥水,因為書本上說渾濁水是危險水色,必須改成綠色水或茶色水,今天肥水明天肥水,一急反而把魚蝦搞死了。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2、清澈水:很多養殖戶堅信養魚(蝦)就是肥水這句謬語,放苗期見不得清水,一定要肥水,結果把不僅把亞硝酸氨氮弄高了,連帶pH也是超高,最後苗期30天就排塘,還抱怨是苗有問題。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3、藍藻水:很多養殖戶看到藍藻水,就急著用硫酸銅、紅黴素、表面活性劑等殺殺殺,甚至殺到水清澈見底,殺到魚蝦全部光光。這些老闆,有沒有回頭想想,如果不那麼急著殺,藍藻水會造成死那麼多魚蝦嗎?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這三個案例就是典型的,不知道水質管理大原則是“穩定”犯的錯。很多時候,魚蝦真的不是病死的,而是被我們自己折騰死的!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那麼,如何養水?如何做到穩定的水質呢?

一、良好的心態,正確的認知:

前文強調過,養魚(蝦)先養水,而不是先肥水。首先我們得有正確的原則和出發點,否則只能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其次遇到任何水質問題,任何不良水色,不要驚慌失措,不可強求一夜改變,即使有問題,也需要循序漸進,慢慢調理過來。強求一夜改變的後果是又一次的改變和應激,可能就是不可挽回的損失。

不管任何水質,在養殖條件下,都是人為控制的。如果我們自己都亂了錯了,要想達到養水的“穩定”自然是難於上青天。

二、建立蓄水池加過濾池: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水體大環境受到的汙染日趨嚴重,這是造成白蝦養殖困難的主要外因。舉例來說:十幾年前我們能直接飲用地下井水,而今地下水99%的鐵離子等重金屬嚴重超標,不要說飲用,連水產用都有問題。外海赤潮、湖泊藍藻等的爆發,都是因為環境汙染所致。環境汙染造成了水體的富營養化,也就是水裡的有機物含量過高。從而造成了白蝦養殖過程的一系列問題:

•藻相:不均衡且以有毒有害藻類(藍藻、金藻、裸甲藻等)為主。眾多專家提出的藻毒,根源其實也是在於此。

•菌相:有機物含量過高,導致有害厭氧菌大量繁殖,如弧菌就典型。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溶氧:水體的有機物含量過高,不僅會導致化學耗氧量的上升,更會堵塞鰓部影響魚蝦呼吸。尤其是苗期,水體一旦有機物過多,蝦極容易產生應激,魚極容易產生爛鰓。

因此,養殖到今天,必須建立蓄水池加過濾池,從源頭抓起,應對大環境水體的富營養化。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特別強調:必須有過濾池或者過濾設施,光有蓄水池,是不足以應對當今大環境的富營養化程度的。如前文所述,不控制水體有機物含量,弧菌、纖毛蟲等一系列問題無法真正解決。而即使是我們的地下水,有機物含量都已經是嚴重超標了,只設蓄水池不過濾就抽入池塘,問題依然沒有得到緩解,霞浦的高位池養殖困境(普遍有蓄水池,但依然受困於纖毛蟲)就是典型。

三、科學投餌: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切忌飼料投餵過量!其實這才是水質管理的重中之重。水體的富營養化本來就日趨嚴重,加上在養殖的條件下,大部分地區是沒有全造換水條件的,如果喂料再造成浪費的話,餌料裡的高蛋白進入水體,對水質就是一個極大的汙染。

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過普遍,而且得不到養殖戶的重視。因為很多人追求更快的生長速度,片面的相信多喂多長的誤區,在養殖過程中拼命的加料。喂膨化浮料的一些品種,經常在池塘下風口看到一堆剩料漂浮。指給養殖戶看的時候,往往得到的回答是:“你看到很多,其實重量很少,還不到半斤”之類的話。而只要出現下風口有剩料,這種喂料方法的魚塘,這個塘極大可能是渾濁水。為什麼?因為長期的浪費,造成水體的長期負荷過重,不管是藻類還是菌類還是溶氧,都無法處理這過重的負荷,最後的結果就是藻類無法生長變成渾濁水。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飼料的過量投餵,不僅僅是飼料的浪費問題,更是影響水質穩定的頭號殺手!或者說:如果沒有科學投餌,就是用再多的調水產品,也是白搭!

四、重視溶氧: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很多人,把溶氧的作用,僅僅歸為預防浮頭而已。不知道溶氧和養殖的各個環節都息息相關的,和水質管理更是密不可分。

很多人,只要魚蝦不浮頭,就覺得溶氧是足夠的,認為只要不浮頭,增氧機就是開夠了的。我們要知道,藻類在晚上是要消耗氧氣的,溶氧的不足直接影響藻類的穩定性。最為關鍵的是,水體當中,耗氧的東西是很多的。魚蝦、藻類、有機物、菌類等都是要消耗溶氧的。我們舉個通俗的比喻,比如水體當中有5個溶氧,假設魚蝦存活需要3個,藻類需要1個,有機物需要1個,菌類需要1個。總共需要消耗6個,還缺1個溶氧,會怎麼樣?各位,不一定是魚蝦浮頭!就好比食物不夠大家來搶一樣,魚蝦搶不過=浮頭;藻類搶不過=倒藻;有機物搶不過=亞硝酸氨氮超標;菌類搶不過=產生弧菌之類的有害厭氧菌(這是一個通俗的比喻,數據不是理論或者實踐上的準確數據)。

溶氧的不足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就包括了水質的穩定性。因此,要想保證水質的穩定,溶氧一定要保證充足,合理開足增氧機。

五、識天時、知地利:

看農曆,聽天氣預報,根據季節、天氣來養水。看土質,辯環境,根據風土來養水。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其實不難。比如:過幾天冷空氣要降溫,我們就要提前做點肥水;冷空氣過後,馬上就是持續高溫,我們就要少肥水多補菌,預防藻類過多;南、北風轉換季節,天氣往往悶熱氣壓極低,這種時候我們應該要少喂料、多增氧、勤改底,防止缺氧性倒藻;池塘底質偏酸且有鐵鏽的,要定期解毒,水要調得偏肥一點比較好養;池塘靠近山腳下的,因光照不足、氣壓相對偏低,要保證溶氧充足,水不可太肥並且要時刻防止倒藻,等等等等。

養水,千萬不可一個“肥”字吃遍整造,也不可完全照搬別人的成功經驗。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品種,決定要進行的措施。

六、重管理,重預防,定期活菌+底改:

水質的穩定性,是可以管理出來的。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前面說的工作,細心+耐心+平常心,更為重要的是:不可等到有問題才去處理,要提前預防。

水質的穩定和菌相、底質都是息息相關的。再次強調提醒的是:很多時候,水看起來不肥,大多不是因為缺乏有機物(肥料),而是缺乏有益菌類或者溶氧不足,如果一直不停的光補肥,那麼離排塘就不遠了。

1、定期使用活菌:7-15天一次。養殖前期以益水原菌(光合細菌,一瓶15-20畝)為主。養殖後期以菌多多(芽孢桿菌,一瓶8-10畝)為主。

複合芽孢桿菌,每瓶100g,用於10畝水面;每克菌粉含有五百億個芽孢菌;蔚藍出品,品質保證!

2、定期使用底改:7-15天一次。水渾濁用速效改底片(1包6-8畝);高溫防止缺氧,長期使用增氧解毒改底產品。

20%含量過硫酸氫鉀強氧化性;安全高效用著放心;適用於池底發黑發臭、淤泥多等場景;適用於海參魚蝦蟹貝等品種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七、合理的養殖模式,及時賣魚(蝦):

1、根據池塘條件決定養殖模式:如果池塘條件明明只能負荷5000斤,非要計劃養出1萬斤,那麼這個池塘水質不出現問題,那也是很奇怪的事情。

2、養殖到後期,因為養殖時間長,魚蝦存塘量多,池塘的負荷過大,造成很多水質問題(如老化、渾濁、亞硝酸氨氮等),這個時候,往往不是藥品能夠解決的,要及時出售成品,降低密度,水質自然好轉,這時候用藥處理自然事半功倍。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水產養殖,做好水質的管理,儘量做到整造水質的穩定如一,那麼,一造下來順順利利、無病無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問題是:您的水質,真的做到“穩定”了嗎?

有多少人在調水養水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新手老手都應該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