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盡頭,真的就無路可走了嗎?看王維如何用禪悟之道回答我們

終南別業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走到盡頭,真的就無路可走了嗎?看王維如何用禪悟之道回答我們


“詩以言志”,歷代詩人借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志趣。王國維也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花草樹木,山川風景,本是安靜的存在,但到了詩人的眼裡心中,就被賦予了生命,於是也就有了感情,有了生命的流動,從而與詩人達到景中有我,情景交融的境界。


走到盡頭,真的就無路可走了嗎?看王維如何用禪悟之道回答我們


王維是我國文學史上的詩佛,他擅長寫詩、通曉音律,精通繪畫、書法,信奉佛道。他生於盛世,出身名門,少有才名,如果說把人生分為兩個階段,他的前半生算是一路開掛,令人豔羨的吧。但後半生就沒有那麼順風順水了,中年喪妻,宦海沉浮,對現實失望,加上受佛道影響,後期就過上了亦官亦隱的生活。政治背景以及成長經歷決定了他的詩歌風格。

他的詩,恬淡空靈,閒適幽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田園派的傑出代表。其實他寫邊塞詩也很有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他前期的作品。今天我們賞析的這首詩,是他後期半官半隱時的作品,這一時期其實也是他生命的最後三年。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歲”是指他歷經仕途坎坷,世間滄桑後的中年,開始喜歡修習佛法,到了晚年的時候就在終南山定居了下來。“南山陲”是輞川別墅所在地,原為宋之問別墅,秀麗幽靜的田園山水風光,令詩人深深陶醉。所以“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他興致上來的時候就獨自遊覽,欣賞美景,怡情怡性,那裡跟他有著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並不多,他也不以為意,反而自得其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全詩最精彩之處,詩人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獨自走到了水的盡頭,走到無路可走時,索性坐下來欣賞雲朵升起。本意應該是這樣理解,詩人順著山路朔流而上,走著走著走到最後水流不見了,索性坐下來,看著山嶺上的雲朵湧起。


走到盡頭,真的就無路可走了嗎?看王維如何用禪悟之道回答我們


我中學的時候邂逅這首詩,當時第一反應,腦海中就是浮現出一幅畫面:瓊瑤小說中的一位氣質美女,白衣飄飄,順著水流信步慢行,走到水流的盡處,坐下欣賞雲升雲起,就覺得好美好有意境。

其實這一句豈止是畫面感,還深含禪意。走到水流窮盡處,未必就是真的一切結束,水蒸騰上升為雲,水窮之處正是雲起之時,從空間轉換到時間,你會發現水盡雲升,反而別有一番意境。世間的很多事物不也是如此嗎?一樣東西的消失,可能是另一種東西的萌發;一件事情的終點,可能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始。對於作者本身來說,官場已經失意,親人也已逝去,但在山水之間,他找到了另一種閒適豁達的快樂與平靜。繁華褪去,一身輕鬆閒適。其實這十個字也給了後世包括我們很多安慰和鼓勵。特別是由繁華走向蒼涼,從高峰摔倒谷底,感覺走到絕境的人,此時此地,換個心態,調整一下方向,未必是件壞事。“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講的也是類似這個道理。


走到盡頭,真的就無路可走了嗎?看王維如何用禪悟之道回答我們


整首詩表面上描述了一幅恬淡閒適的田園山水畫,但實際上蘊含了作者的禪悟之道。就像開頭所說的“景語皆情語”。

中國的大多數詩人幾乎都有一個田園夢,不止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王維,還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和“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孟浩然,就連豪邁的李白也因仰慕孟浩然的田園境界而寫出“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字裡行間充滿了滿滿的羨慕感;還有跟東坡居士齊名的武能打仗文能作詞的辛棄疾,號稱稼軒居士,稼軒在古代意為歸隱田園,他的“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也是充滿了溫情的田園風光。

走到盡頭,真的就無路可走了嗎?看王維如何用禪悟之道回答我們


不禁想田園究竟是什麼呢?田園不是單單的一方山水,一方淨土,應該是一種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古代歸隱田園的人,大多是失意的文人政客。“修身齊家平天下”是大部分文人讀書的目的,當理想無法實現或碰壁時,很多人則會選擇寄情于山水之間。(當然也有真正願意解甲歸田,歸隱山林的人,所以在這說的是大部分)。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故眾生皆苦。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王維中歲好道,修習佛法,“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世間的繁華蒼涼都早已不在他的心上,有清風明月、白雲溪水相伴,他只需興來獨往之,自得其樂中便好。詩中的“興來”、“獨往”、“自知”、“坐看”、“偶然”都體現了作者不刻意為之的隨性閒適之情,坐看的“雲”,也暗含此意,古詩詞中的“雲自無心水自閒”,“雲無心以出岫”都有此意。


走到盡頭,真的就無路可走了嗎?看王維如何用禪悟之道回答我們


人生只有經歷了真正的坎坷之後,方能真的大徹大悟,迴歸本我吧。就像禪宗所說的人生三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作者前半生仕途順利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宦海沉浮,世事滄桑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行到水窮、坐看雲起之時應該是他悟道之時,也是迴歸本我、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之時。所以真正的田園應該是安靜溫暖、迴歸本我的吧。他應該是我們內心的一種狀態。


讀王維的詩,讀田園派的詩,可以讓我們於鱗次櫛比的城市中看到悠悠山水間的靜謐幽美,可以讓我們於疲憊忙碌的工作中找到心靈深處的寧靜喜樂,也可以讓我們於迷茫困頓中找回那個純真的本我。

無論我們在哪裡,無論我們多忙碌,心裡都要有這片田園,因為有了這片田園,累了倦了,可以在這裡暫停一下,小憩休整一下,然後再充滿力量的出發。


瞧,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是寂寞的個體,不管是誰,都會在詩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田園夢。

行到水窮之處,坐看雲起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