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寶的疑問:雅克薩之戰勝利後,康熙為何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

大部分國人是看《鹿鼎記》才瞭解雅克薩戰爭的。金庸先生筆下的雅克薩之戰,由於有了韋小寶的出現,變得幽默了,而歷史上真實的雅克薩是什麼樣的呢?就是作為《鹿鼎記》主人公的韋小寶也有疑問:為何清軍取得了雅克薩之戰的勝利,為何康熙還將貝加爾湖一帶的廣闊土地讓給了沙俄呢?

韋小寶的疑問:雅克薩之戰勝利後,康熙為何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

這要從沙俄入侵西伯利亞說起。在1581年,沙俄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齊莫菲葉維奇僅用三天時間就滅亡了西伯利亞汗國,這是沙俄第一次開始向東方擴張。他們用幾百人就控制了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17世紀中葉起,沙俄勢力越過外興安嶺,侵入了中國黑龍江流域,明崇禎五年(1632年),沙俄佔領了西伯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建立雅庫茨克重鎮,作為向東擴張的基地,隨後開始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於平定三藩之亂,侵佔了中國領土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和雅克薩等地,並構築稜堡。

韋小寶的疑問:雅克薩之戰勝利後,康熙為何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

三藩之亂稍有平穩,清朝就開始著手對俄反擊戰。康熙皇帝甚至皇帝親自赴東北的靠前部署,隨行的有納蘭容若(職務相當於首都衛戍區高級參謀),郎坦(職務相當於瀋陽軍區參謀長),彭春(野戰集團軍司令)和薩布素(黑龍江軍區司令)在內的180人戰略偵察團。組織了包括從嫩江到愛輝(今黑河市兩岸)再到雅克薩的水路交通保障線。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彭春、薩布素率領清軍圍困雅克薩城,此時沙俄侵略軍有兵450人,火炮3門,燧發槍300支,清軍調集大炮轟擊雅克薩城,沙俄侵略軍傷亡甚重,對清軍乞降,在保留武裝的條件下,撤離了雅克薩。清軍趕走侵略軍後,摧毀了雅克薩城,由於後勤補給的限制,清軍沒有鞏固雅克薩,而是班師回國了。這一年的冬天,俄軍再次反撲,繼續佔據雅克薩城。次年開春,清軍第二次反擊,在雅克薩城的三面掘壕圍困,最終迫使俄國人投降,826名侵略軍, 最後只剩66人。

韋小寶的疑問:雅克薩之戰勝利後,康熙為何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

雅克薩之戰以後,清廷和沙俄兩國開始坐下來談判邊境的劃分,清政府曾提出以貝加爾湖為中俄邊界,劃分西伯利亞的版圖。其實真正的企圖是以勒拿河為中俄邊界,沿著黑龍江與勒拿河之間的山脈,直至北冰洋的聖諾斯角。不過這都是談判的要價,最後兩國真正劃定的邊境是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

韋小寶的疑問:雅克薩之戰勝利後,康熙為何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尼布楚條約》開創了滿清“盛世割地”的先河,戰後主動讓出貝加爾湖的布里亞特蒙古地區。實際上,這並不算割地,劃給沙俄的是貝加爾至雅庫茨克的布里亞特蒙古,那本就不是中國,從沒歸屬過滿清,不能用現代民族國家領土概念去理解那時候的封建王朝。

而且,那時候清朝的軍隊根本沒有力量打到貝加爾湖,能攻下雅克薩已經是奇蹟了。在兩次雅克薩之戰中,清軍在裝備上完全落後與沙俄。沙俄從17世紀開始就裝備了燧發槍和大炮,而清軍雖然也有火槍和大炮,但是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如沙俄。

韋小寶的疑問:雅克薩之戰勝利後,康熙為何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

雅克薩之戰的歷史貢獻之一,是讓俄國人接近和吞食中國領土的時間,推遲了兩百多年。想想吧,如果十七世紀沙俄就擴張到了準格爾和黑龍江流域。在那個時代,以清朝軍隊的戰鬥力,中國很可能會被俄國人壓縮成宋朝的疆域形狀。

其實,早在明朝末期,東亞軍隊就已經顯露出相對歐式戰爭體系的落後,不僅是火器,更落後的是戰爭組織和戰略戰術。清朝初年最精銳的八旗也就是窩裡橫,雅克薩之戰時,上萬清軍面對幾百件歐式火器和最原始的稜堡,都無可奈何,就已經很說明問題。歷史沒有如果,假如那時候沒有清軍,還是腐爛的大明,沒準俄式武裝下的蒙古人真的能再次打入中原。

韋小寶的疑問:雅克薩之戰勝利後,康熙為何將貝加爾湖讓給沙俄?

雅克薩之戰的時候,清朝還沒完全臣服漠北蒙古。也就是說尼布楚條約讓出去的貝加爾湖地區從某種意義上就是慷他人之慨,對清朝完全算不上損失。清朝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實際上是界定了兩國東部邊界,從而在外交上穩住了老毛子,孤立了準噶爾。條約簽訂後的第二年,清與準噶爾就爆發了烏蘭布通之戰,沉重打擊了噶爾丹。《尼布楚條約》的意義是巨大的外興安嶺成為清朝與俄羅斯的分界線,沙俄的勢力被遠遠阻隔在將近兩千公里之外,唯一的肥沃可耕土地,黑龍江盆地,全部在中國控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