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邊界:第一章信息超載已經成為新的生活方式

眾所周知,知識是一種寶藏,求知是一項獨特的人類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獲得知識,以求能夠理解這個世界,征服這個世界。

知識的邊界:第一章信息超載已經成為新的生活方式

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以前,大多數人都會認同某種標準的知識體系。學生學習課程,獲得文憑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並且逐漸成為專家。然後,他們把自己的知識應用到工作中,開展研究,撰寫書籍和文章,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結論,而其他專家也會來驗證這些成果和結論正確與否。一旦得到認可,新的發現就會加入現有的知識體系,為以後的進一步探索和學習奠定基礎。一直以來,這一體系都依賴於紙質媒介的傳播,而數字媒體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網絡信息的極大豐富使我們很難辨別真假。

全世界每天出版成千上萬本書,微信公眾帳號每天至少有上百萬篇各種文章誕生,互聯網每天產生上億個網頁。我們每天都被包圍在這種信息噪音中,無處可逃。

1988年,知名組織理論家羅素•艾可夫,勾勒了一個金字塔。金字塔的最下層是數據,往上逐漸收窄的每一層,依次是信息、知識、理解和智慧。這個三角形的金字塔在視覺上很容易理解:世界上顯然有太多的數據,卻沒有多少智慧。從簡單的數字0和1開始,上升至它們代表了什麼,它們意味著什麼,它們有什麼意義,它們能為我們提供什麼洞見,金字塔中的每一層,都從它下面的那一層汲取了價值。

知識的邊界:第一章信息超載已經成為新的生活方式

然而,信息不是知識,知識不是智慧。當各種信息不經處理堆積在一起,當各種知識與觀點不經辨識地在互聯網上批發出去時,知識反而是一種危機。這種知識的危機由於下述對互聯網顯而易見的重重憂懼而變得難以忽視:互聯網就是一堆未經把門的謠言、流言與謊言的集合。它把我們的注意力切割成碎片,終結了那些長線的深入的思考。

我們的孩子們鍾愛網絡更甚於學習。因為人人都能在網絡上找到一個大擴聲器,發出和受過良好教育及訓練的人一樣高揚的聲音,哪怕他的觀點再愚不可及。我們在網絡上建了一個“回聲室”,而且實際上,挑戰我們想法的人,竟然比之前的廣播時代還要少。

谷歌和百度正在腐蝕我們的記憶力,它讓我們變蠢。網絡鍾愛狂熱的、偶像導向的業餘者,讓專業人士丟掉了飯碗。於是有人疾呼,網絡代表了粗鄙者的崛起,剽竊者的勝利,文化的終結,一個黑暗時代的開始。在他們眼裡,多數人同意的即是真理,各種觀點的大雜燴即是智慧,人們最樂於相信的即是知識。

的確如此,阿爾文•托夫勒的研究表明太多的信息能夠損害我們思考的能力。面對太多新事物時,人們的預測準確度就會大幅下降。人們將不再能夠作出合理正確的評估,而離開這樣的評估,理性行為就不存在。

知識的邊界:第一章信息超載已經成為新的生活方式

“頭腦清楚”取決於是否能夠避開信息超載。

有研究機構做過調研,對於一個家庭主婦來說,如果有超過16件商品信息讓她選擇購買,那麼購買的結果是很糟糕的。再比如,一個人的手機裡安裝的APP,常用的APP只有7個,如果超過7個,要麼會刪掉,要麼就是長期不會用。

1989年理查德•索爾•沃爾曼出版了《信息焦慮》一書,陳述了自己的觀點:信息焦慮、信息疲勞症候群、分析癱瘓症,這些令人衰弱的疾病,都是數據煙霧、信息過量以及信息海嘯帶來的。我們幾乎就快被淹死了。

現如今,信息超載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新的文化環境。在這種文化環境中,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