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四八姑娘节吗?

“蓑衣盖酒喂米酒酒越香,妹的歌儿甜是醉了心的酒。”一曲《黄桑姑娘》来四月八姑娘节赴宴。

大美潇湘的暖风吹到巫水河畔的绿洲绥宁,四月八姑娘节,早已盛装以待。

绥宁四月八姑娘节是一种集祭祀活动、饮食习俗、歌舞表演、情爱婚俗、服饰展示等于一体。

一群美丽姑娘跳花跳月,一倾闺阁情怀的日子,“你不来,我不歇!”

你问我儿时最期盼什么节日,我会告诉你除了春节便是姑娘节。

四月份的桃花在湖南朵朵开,而我们出嫁的姑娘们也要分分把家回。

姑娘节顾名思义就是姑娘们的节日,而这个姑娘不管是已婚的还是未婚,这依旧是属于她们的盛典。

这一天的她们会盛装打扮,穿上她们象征的民俗服饰,

女子头戴银冠,项着银圈,花绣围兜,着百褶裙,穿绣花鞋,如花枝绽放,甚为动人。

你可别小瞧了这些大同小异的服饰,

它们每一件都是通过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

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还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

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

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姑娘们在那天回娘家会很自豪的穿上它们尽情的绽放她们的美,

刚成年的小姑娘们则会充满期待的穿上它们表达对自己对爱情的憧憬。


你知道四八姑娘节吗?

我们的“姑娘节”是为了纪念杨八妹这位女英雄。

相传北宋时期,名将杨文广奉旨平蛮,兵败后被朝庭奸臣陷害,

囚于狱中,亲人探监送去食品全被狱卒和其它囚犯抢食一空。

他的妹妹杨八妹忽生一计,用药草香花把白米饭做成乌米饭,这样狱卒囚犯怕饭有毒不再抢食。

杨文广得以饱餐,体力逐渐恢复,

终于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晚上,兄妹里应外合越狱逃走。

传说流传至今,演变成了苗族代代相传的传统节日,在湖南绥宁一直流传至今。

因此乌米饭也就成了姑娘节必备的节日食品。


你知道四八姑娘节吗?

乌米饭,

人们在做乌米饭之前会提前一天去采摘乌饭叶,也就是本草纲目中说的南烛叶。

将南烛叶采摘回来去根洗净然后晾干,

把洗干净的南烛叶放在陶瓶里捣碎取汁,

等全部变成汁后将里面加入清水,

倒入白糯米浸泡,

记得水一定要盖过糯米,然后静静等他浸泡二十四个小时。


你知道四八姑娘节吗?

等糯米变成墨绿色的时候捞出来用清水冲洗一遍,

放在竹做的小盘子里,

加入蜜枣青豆后放蒸锅蒸十五分钟就可以出锅啦,

加入青豆象征着姑娘们的青涩以及情窦初开,蜜枣则寓意着结婚的姑娘们婚后生活甜甜蜜蜜。

你知道四八姑娘节吗?

热情的回家姑娘们总会成对结伴的一起聊天叙旧齐心协力为我们做好香喷喷的打油茶。

这里的打油茶可和我们平常喝的茶大不相同,

他的做法像炒菜一样直接上锅根本不需要茶具。

你知道四八姑娘节吗?

用的茶叶是在清明时节采好的谷雨茶,然后加上我们这里产的老姜、花生蒜、葱以及花生油。

先把锅热一热,倒入花生油,等油温升高后依次放入葱姜蒜、花生茶叶,

然后用特制的小木锤反复的捣碎,‘“打油茶”的名字就是出自于这里。

你知道四八姑娘节吗?

随着用小木锤不断地捶打,茶叶的清香和香料的气味逐渐的飘散出来,

淡淡的香气在空中弥漫,最后将锅中倒入热水,烧至沸腾。

静等一两分钟,将煮好的茶汤过滤,一碗热腾腾的打油茶就做好啦。

这一碗小小的打油茶,

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

传承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深深地融入着绥宁人们的生活,

喝打油茶时再配上酥脆的配套小吃,口感丰富的同时还会带有一丝葱姜的辛辣味,

这是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香辛的缘故,

让茶汤不仅有了提神醒脑的功效还能健胃消脾,因此也被我们称之为“爽神汤”。

你知道四八姑娘节吗?

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

村里有着“三茶四酒”的说法,说的就是如果客人进门,要先给他打三碗茶以示欢迎。

如果这时候你来绥宁做客,村里的姑娘们会将茶汤中依次加入花生、炒米、葱花和香菜端给你表达她们对你最真挚的欢迎。

你知道四八姑娘节吗?

一群美丽姑娘跳花跳月,一倾闺阁情怀的日子,传出“你不来,我不歇!”的口号。

这里的苗族青年“对歌恋爱”、“草标幽会”。

来了客人,一定要用“最体面”的米粉肉招待,

我们当地流传一句俗语:吃不完一串米粉肉,算不上一个山里人。

米粉肉是我们这招待客人的主菜之一,将新鲜的五花肉洗干净切成一块一块较大的肉片,

放入料酒耗油生抽腌制几分钟后将水沥干,

用我们这特制的米粉粉末将所有的肉一块一块涂抹均匀放入碗里摆盘,

然后用保鲜膜覆盖好戳几个小洞蒸十分钟左右就可以香喷喷的出炉啦。

米粉肉传说是出自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事:

当时,陈友谅从家乡沔阳率兵远征采石矶前夕,为了犒慰兵勇,鼓舞士气,

令随军包厨按“征”字做一些家乡菜肴,寓意取得远征的胜利。

聪明的厨师按“征”“蒸”同音不同字的意思做出了蒸鱼、蒸肉、蒸圆子。

陈友谅的夫人罗氏又乘兴用现成青菜――商蒿洗净切断,

用蒸鱼肉的米粉加入调料拌匀蒸熟,送上餐桌,众将士极喜食,赞不绝口。


你知道四八姑娘节吗?

从此这一带的老百姓纷纷效法,

在喜庆的日子里,也用“三蒸”作为大菜宴请宾客,流传至今。

而湖南人酷爱五花肉,腌制五花肉的配料像米的颗粒又细又软因此被称之为“米粉”,

腌制好的五花肉则被称之为“米粉肉”。“米粉肉”也就成为了湖南待客菜宴的必点菜。

在这欢庆的节日里,我们的寨市古镇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一出《抬故事》会讲述我们绥宁四月八姑娘节的由来,

开启当地群众为迎接广大游客而精心准备的一顿丰美苗侗文化大餐,

路边还有传统手工艺展示,原生态古镇美食,特色民俗活动展演。

阳光下的寨市古镇宛如一片欢乐的海洋,小时候的我就是因为热闹而爱上了这场盛典,

每个人都盛装打扮相互拿出自家的“宝贝”共赏,

尤其让我们这群小皮猴不仅涨见识还有吃不尽的美食。

但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古镇越来越倾向于商业化,

食物开始偏向于大众化口味了,虽然可以吃到更多不同地方的口味,

但那味道却丧失了最初的那一种纯正以及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