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这个地方,地质人关注的内容

黄骅市,一个以烈士黄骅名字命名的城市,河北省辖县级市,由沧州市代管,位于渤海湾西岸,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河北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17°04′37″~117°51′17″,北纬38°08′54″~38°42′46″之间。东临渤海,北邻天津市滨海新区、静海县,西靠沧县,西北接青县,南部与西南部和海兴县、孟村回族自治县毗邻,东南海域与海兴县相连。市域东西最大距离67.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5.2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219平方公里。

黄骅处环渤海、环京津(“双环”)经济圈核心地带。 黄骅市地处华北平原东端,地势平坦,矿产资源以石油、天然气、地热为主。黄骅市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境内有国际深水亿吨大港黄骅港,是河北省东出西联的出海口和桥头堡,朔黄铁路、沧港铁路、邯邢黄铁路联通腹地。

黄骅市地处华北地台,新华夏系北东向断裂结构的黄骅坳陷区。在坳陷内部,平行于坳陷轴向的张性断裂发育,又有几个次级坳陷组成,基岩埋深约2000米。境内油气资源形成于5.1亿年~4.38亿年前的奥陶系,一般埋深3000米。经过中生代燕山运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在老地层之上发育一套近万米厚的新生代沉积层。最上一地层为第四纪海相沉积为主,夹有3次河湖相沉积的松散层。自下而上分为下、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第四纪后是一条重力异常地壳深断裂带,上面曾有一系列较大的地震活动。现代地貌的基底为太古界建造的结晶片岩、花岗片麻岩和混合岩。成陆原因主要为海积作用和冲洪积作用。

境内自西向东分布有6条与海岸线基本平行的古贝壳堤,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发育时间久,规模大,出露好,序列清晰,是渤海西岸成陆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属海洋地质自然遗迹,1998年建立黄骅古贝壳堤自然保护区。

黄骅市位于华北平原东端,渤海湾西岸,是大陆和海岸的交接处。全境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微倾,坡比约1/15000,西部最高海拔15.7米,东部最高海拔3米。历史上经过3次大的海陆演变,逐渐形成现代地貌。

内陆地貌(平原地貌):因黄河古道冲积作用,造成河湖相沉积不均及海相沉积不均,出现微型起伏的小地貌,即一些相对高地和相对洼地。洼地近海海拔1~5米,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南部、西南部为相对高地,海拔约7米,面积约944平方公里。

海岸地貌:是海侵又转化为海退以后逐渐形成的。黄骅市海岸线北起歧口,南至大口河,长65.8公里,属淤积型泥质海岸。海岸平坦宽阔,上有贝壳堤、沼泽堤、海滩,组成物质以淤泥、粉砂和贝类动物的壳体为主。滩涂面积约266.7平方公里,其中潮间带约140平方公里,潮上带126.7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