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存要懂博弈論:在反洗腦與反操控的心理博弈中獲勝

最能反應一個人才華的東西,是他的智商;最能反映一個人生存本領的東西,是他的博弈技能,也就是面對各種局面權衡利弊、正確決策、高效執行的能力。如何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如何擺脫眼前的困局,如何在競爭中獲勝,考驗著一個人的博弈智慧。

1.懂得適時進退,方能保全自己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人人都渴望成功,希望出人頭地。這種進取向上的精神本來很可貴。所以擁有這種精神並努力奮鬥的人大都能取得非凡成就。但關鍵是把握好進退時機,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知名美國黑人演員塞繆爾說:“會生活的人,從不一味地爭強好勝,咄咄逼人,而是在必要的時候寧肯後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犧牲。”人生的藝術,只在於進退適時,取捨的當。

蘇軾飲嘆“高處不勝寒”。古人還說,“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拼搏的過程恰如一場賭博遊戲, 勝者為王敗者寇。但有一個道理是所有高明的賭徒均奉行的,那就是功成身退,見好就收。隱退是避禍的一個法子,它更徹底,也能更有效地自保平安。所謂急流勇退、功成身退,便是一種明智地生存方法。

進退是博弈中的關鍵,把握好進與退的時機和分寸是事業成功、前途廣闊的基礎。那些在歷史的驚濤駭浪中生存下來的人都善於適時進退,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和效仿。

春秋戰國時期,魏惠王想要找一個商鞅式的人才,實現富國強兵的夢想,而成為當時的霸主。不久,魏國人龐涓求見魏惠王,並展示了自己的才幹,並被拜為大將。後來,龐涓把同學孫臏推薦給魏惠王。孫臏是一位才敢更高的奇才,很快贏得了魏王的賞識,獲得了比龐涓更高的職位,結果引起了龐涓的不滿。

龐涓不甘心別搶風頭,於是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於是,孫臏被投入監獄,受了嚴苛的刑罰,兩塊膝蓋骨也被剜掉了。孫臏看清了龐涓的真面目,裝瘋賣傻成功逃離虎穴。大將田忌瞭解到孫臏的情況後,把他推薦給齊威王,並得到了重用。此後,孫臏幫助齊軍打了許多勝仗,並在馬陵之戰中打敗了龐涓的部隊,血洗了當年的屈辱。

在上面的故事中,龐涓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對往日的好友下狠手,背後動刀子,獲得了一時的功名利祿。但是,孫臏以退為進,決心隱忍避難,最終通過裝瘋賣傻騙過了龐涓的眼睛,有了在齊國擔當重任的機會,並在戰場上打敗了昔日的敵人。龐涓不給別人留活路,最終斷送了自己的生命;孫臏以退為進,最終贏得了勝利。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義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生,義我所欲也;義,義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顯然,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發展道路,面臨著人生無數次的抉擇,當即會接踵而來時,只有那些樹立遠大人生目標的人,才能做出正確的取捨,把握自己的命運。

第三章,生存要懂博弈論:在反洗腦與反操控的心理博弈中獲勝


為了更偉大的勝利,暫時的放棄,少許得後退,是理智的表現,也不失為一種豁達的智慧。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佔領,擁有這種胸襟的人,自然能有更大的作為。須知,爭議一時不如爭千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暫時的撤退時為了更好的前進。懂得適時後退,才能做到萬事均衡,對稱和諧;懂得留有餘地,才能做到進退自如,從容肆意。

在人生某些時刻,你只有敢於捨棄,才有機會獲得更長遠的利益。人最大的愚笨有時就在於只想擁有,卻不知如何放棄。人生這條船載不動太多的物慾和虛榮,要想揚帆而不再中途擱淺和沉默,就必須把那些應該放下的,果斷地方下。

懂得成功身退的人,是識時務者。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素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做法。雖然功成身退不止於此,但也是一種開闢出路的方法。如此這般,方能在激流中保護自己,笑到最後。因此,學會這種智慧,就不會使自己達到一個沒有退路和出路的境地。

善於追求,善於爭奪,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本能,但人生的道路並不是一條筆直的大道,面對複雜多變的形勢,人不僅需要慷慨陳詞,也需要沉默寡言;不僅需要勇往直前,也需要抱朴守拙。對此,《孫子兵法》上說:“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