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也是弱,給人留足面子

懂得示“弱”是謙虛地表現,總是在該表現的時候沉默,在大家都駐足觀賞的時候,把一切高美、險峻,把讚揚、羨慕、鮮花、掌聲無償地讓給別人,沒有高談闊論,只有一聲不響,沒有誇官顯富,只有低調從容,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及時伸出溫暖的雙手。這樣示弱既是一種生存智慧,也是獲取成功的手段。

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樹大容易招風,而小草儘管柔弱,卻很少引起他人注意,所以能夠平和地享受陽光雨露的滋潤。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要善於表現出自己柔弱的一面,這樣可以麻痺競爭對手,使自己獲得喘息和發展的機會,甚至發動突然進攻取得勝利。

強者是弱的極致表現便是胸襟寬廣、能容人。若形勢布不利於自己時要學會隱藏強大的實力,免得被人嫉妒而遭暗算,要給人一種軟弱無力的假象,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伺機而動。

赤壁之戰以後,東吳反覆要求劉備歸還荊州,但是有關羽把守,最終無計可施。荊州處於東吳上游,嚴重威脅著吳國的安全,所以孫權一心要佔有它。後來,關羽北上攻打樊城,給呂蒙奪取荊州提供了絕好的機會。

呂蒙表面上對關羽修好,十分珍惜雙方的和平關係,暗地裡卻想辦法奪取荊州。於是,他上書孫權說,請求帶兵回國建業,然後以養病為名麻痺關羽。就這樣,孫權公開下詔徵呂蒙回國建業養病,暗中跟他謀議襲取荊州的具體辦法。之後,呂蒙推薦陸遜代他把守陸口,如此就不會引起關羽的猜忌。

陸遜到達陸口之後,採取了“卑而驕之”的示弱策略,使關羽對東吳失去防備之心。他在寫給關羽的信中說,祝賀關將軍在樊城取得的勝利,並表示東吳也很為之高興;接著對關羽大加讚頌,最後還自稱晚輩書生,才疏學淺,並指望將軍指教。關羽看完信,發現陸遜對自己既敬佩又謙卑,於是打消了對江東的憂慮。

不久,關羽就調後備兵到樊城。陸遜收到消息後,立即起兵準備佔領荊州。呂蒙帶領人馬到了潯陽,讓精兵藏在船裡,讓穿著白衣的士兵搖櫓,化裝成商人,晝夜兼程趕到關羽設立在江邊的烽臺旁,摧毀了關羽的報信設施。就這樣,東吳佔領了荊州。

鬼谷子在縱橫術裡面說,學會示弱不是認輸,而是學會低調,因為沒有人喜歡趾高氣昂的公雞,那些總是高高在上的人是不會得到人心的。有的人喜歡被人稱讚,所以總是出盡風頭,覺得這樣會被人肯定,能夠體會到成就感。其實這樣的“出頭鳥”並非能贏得他人的好感,有時甚至適得其反,其鋒芒常會刺傷周圍的人,讓人唯恐避之不及,有時還會成了眾矢之的。

在競爭過程中,要善於選擇示弱的內容。比如,成功者在別人面前多說自己失敗的經歷,現實的煩惱,給人“成功不易”的感覺;某些專業上有一技之長的人,可以說明自己對其他領域一竅不通,等等。

與人相處,有時候“硬碰硬”取得的效果未必會很好,在適當的時候採用“示弱”的辦法,會給個人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環境。只有懂得在合適的時候示弱,才能積蓄力量,最後轉弱為強。

示弱這種生存智慧其實更是一種獲取成功的手段,示弱不僅不會使自己的身份降低,相反,強者示弱還會受人尊重,給人以謙虛、和藹、心胸寬廣、平易近人的印象。而強者已經處於有利地位,如果在一些小名小利之事上有所放棄,“抓大”“放小”,示弱於人,這樣可以使弱者感受到平等的人格,也能獲得充分尊重,同時還可以心平氣和地向強者學習,達到提高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