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的“君子不器”的意思

這話的意思多數人都往高大上方向解釋。其實都是牽強附會給孔子貼金。事實上,“器”,就是有用的物品。“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不要給別人用。”,後人說某年輕人”不成器”,也是孔子講的那個意思。那個時代的“君子”,是指有身份有地位的家族財產、爵位的繼承人,而非講“好人”,更不是後來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孔子的“禮”是人分等級特徵下的行為規範,君子是年輕一代中的最高等級的人,他們就是王公貴族、地主豪紳的長子或繼承人。王工貴族和古代地主豪紳的遺產分割是不能平方的。孔子認為繼承人們“必須以家族的利益和社會地位的使命為重,而不能去做其他事、為其它人或事所用”。簡言之:君子的使命是管好、擴大傳承的財產,繼承的爵位不能放棄,而不能去做有利於別人、社會的事,更不能按照愛好來選擇自己的事業,此為“”不器”。這也與孔子說的孝是一致的(儒家文化的孝,是順從上一輩的意志,而不是現在說的關愛父母)。

孔子說的“君子不器”的意思

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家學派都有造福大眾的價值觀念。也可以稱為“普世價值”。例如墨家的”兼愛”,其實就是後人講的博愛。但唯獨”儒家”強調先有等級、先盡人的等級“本份”,再談仁愛。事實上這個“仁愛”也就不是價值觀,而是作秀。”禮”才是儒家思想的價值觀與核心。後來被廣泛化發展為“勵志文化”,但直到今天,中華文化中的”勵志”文化仍然是自私的,更多的是指做官與斂財,更多是為了自己的“出人頭地,光宗耀祖,造福自己的子孫”,而非“實現自己的價值”。

孔子的理論是成體系的僵化、復古理論。他的這種對“君子”要求,實際上是認為人類的“天賦等級”不可更改、也不該更改,他想要用他的思想來規範社會秩序:統治者的兒子永遠是統治者,被統治者(女子與小人),永遠是被統治者。認為人人都遵守這個秩序,人間就無爭鬥和矛盾。其實際上就是極度自私和主觀的,非常缺乏人性的。他的“君子”理論聽上去對維護封建社會秩序很有好處,但是他的理論不僅否定了人人平等,也在實際上剝奪了很多王公貴族、地主豪紳的長子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權利。宋微宗是個書法大家,他應該過的生活是周遊名山大川、廣交文人雅士,飲酒揮毫,然他卻偏偏是必須做皇帝,最後成了悲催皇帝。《紅樓夢》最尖銳地指出了儒家思想的扼殺人性,他們認為賈寶玉就應該去傳承家業和做官,為此賈府所有人都認為他不該與林黛玉有情,因為林黛玉家道中落,這種婚姻對賈寶玉的”成器“沒有意義。最終逼死了林黛玉,賈寶玉出家。陳世美的故事,其實就是因為受了“孔子君子不器”思想的毒害,背叛愛情和恩情,只是認為男人想要“出人頭”而背叛地就不算背叛。蔣介石背棄結髮妻子毛氏,與宋氏家族的宋美齡結婚,也是想要利用宋家的關係來實現政治抱負。當代,這個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就更深刻了。許多的富二代在學什麼、做什麼、如何處理婚姻,愛情,都根本自己不能做主。這些故事非常多,都很典型。英國的溫莎公爵為了愛情而放棄王位,這在儒家文化就是”不器”!是大逆不道的。

孔子說的“君子不器”的意思

孔子的“君子不器”,也包括給女人用。君子可以一妻多妾,可以有通房丫頭,可以嫖娼(古代叫逛青樓)。都是正當的。但不能陷入色之撓。孔子對“女人”和小人(地位低下的人)是非常岐視的。

但是孔子的主觀理論並沒有得到諸侯國君的認可,孔子走遊列國推銷他的理論。無一人理睬他!而最尊孔子理論的,其實是元朝和明朝、滿清。原因很簡單,元朝和滿清都是很小的外族統治人口眾多的漢人,而明朝朱家皇帝是要飯的出生,他也怕其他下等人都效仿、想當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