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u001d\u0011 第二次翻看这本书了,与第一次看不同,这次更加触动心灵。

一方面上次是扫视,未来的及对内容进行分析和细究;另一方面,可能现在的自己较之前又成长了

一点,看待事物又有了新的看法。

刚刚看完了前两章,就迫不及待要写点什么了,我怕自己有些想法会一闪而过,我怕自己无法记住此刻的感动,我怕辜负了书中可爱的人物,我更怕……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在爱和梦中抉择


我们所有人生来都在选择,选择没有选择的选择。


人之所以陷入疑惑,感觉情绪难以排解,往往是思维置于一处,脑海里忍不住地去思考不同选择带来的利弊。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是选择陪伴深爱的人、伴他度过最后时刻,还是选择继续参加奥运会去实现梦想?是听从内心的渴望去实现“音乐梦”,还是遵循父母亲人的期许来继承家族鱼店?


在别人看来,可能没有多大的事,但如果发生到我们自己身上,往往会夙夜忧思,难以入眠。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个人耐心的倾听,该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而解忧杂货店就是这样一个给人带来福运的地方,即使荒废了,依然有一批善良的人来默默倾听,给你帮助和启迪。


即使月亮最后没有按信中的方法来退出比赛,但却机缘巧合的解开了她的心结,让她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懦弱,不逃避比赛,不逃避责任。用一种她认为最好的方式,来面对生活。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u0002
确实,别人本来就无法替你做决定,我们之所以疑惑不过是寻求一个安慰,而非一个明确的结果。


从小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克郎,也因为信中的话,更加坚定了自己理想之路的步伐。虽然,他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有所动摇,甚至放弃,但幸运的是,他最后听从了他内心的声音,获得了心灵的救赎,让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永远都没有最正确的决定,只有最适合你的。能找寻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幸福。


选择无所谓优劣,主要听从于内心就好,既然这个难题每个人都会遇到,那么我们也无需苦恼、更无需徘徊。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就像

王小波说的那样,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 。可能选择了的都是最好的。
爱和成全推你前行


人生如花,而爱便是花的蜜.——英 莎士比亚


人生,与其说是由茫然和未知构成的,不如说是希望和爱造就的。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书中的月亮和克郎都是幸运之人,他们时时刻刻都被爱所包裹,不管他们如何抉择,都有爱他的人在背后默默支持,愿意替他忍受一切。


月亮有体贴、尊重她的男友,就算他渴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获得陪伴,但爱让他义无反顾的去支持女友的梦想。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正如信中说的“我早就在等你这句话了,看到你为了我而烦恼,我很难过。让我深爱的人放弃梦想,这比死还让我痛苦。即使分隔两地,我们的心也会永远在一起,你不要有所顾虑,我希望你无怨无悔地去追寻梦想”。


可能这就是最美爱情的模样,时时刻刻为对方着想,不是用爱的名义来绑架,而是设身处地的思考。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克郎也是幸运的人,虽然他的想法起初不被理解,但后来却获得支持和鼓励。


没想到, 一直以来都以严厉固执著称的父亲,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自己的事业。即使他特别特别渴望儿子能听从自己的安排,但他还是选择相信儿子,尊重儿子。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父亲在医院的说的话看似有刺,但细细思来,却让人忍不住流泪。


“那你的音乐呢?你要当逃兵吗?三年前说的那么了不起,结果就这样?”


“我也好,鱼松也好,都还没脆弱到需要你照顾的程度,所以,你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再去全力打拼一次,在东京奋战一场,就算最后打了败仗也无所谓,至少你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古语有,父母之爱子女,当为之计深远。克郎的父亲就是如此,他早早就替儿子想好了出路,可以衣食无忧。无奈儿子迷上音乐,并与之观念相驳。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父亲性子再拗,也抵不住内心对儿子的爱。就拿他和亲戚吵架的事来说,他自己可以说儿子,但绝对不能让其他人来说,当别人嘲笑儿子不务正业时,他坐不住了,义无反顾的站出来维护儿子。


可能这就是亲情的最美模样,有爱的担忧,也有爱的成全。

《解忧杂货店》:何以解忧?曰:岂止杜康(一)


不同时刻看《解忧杂货店》都会受益匪浅,它就是一堆充满爱和温情的宝藏,人生中的诸多问题,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