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做什麼系列丨文學作品裡的殘疾人生

在文學的世界中,殘疾無處不在,貫穿所有的時期和體裁,無論是在中世紀的聖徒故事中、19世紀的浪漫小說中,還是在現代關注優生學和精神健康的大環境下。“殘疾”貫穿了人類的整個歷史和文化,文學記錄了我們對殘疾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見是從哪裡來的,又將往哪裡去。


這些作品並不一定反映了生活現實,但一定符合彼時彼地的政治議程。我們可以在文學作品中看到對殘疾的偏見,但同時也會發現,殘疾人的世界也很複雜,他們也創造出了豐富而充滿活力的歷史。作為溝通現實與想象的橋樑,閱讀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殘疾人的差異性。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丨文學作品裡的殘疾人生

Source:Google


1、《第一個人》

作者: (法)阿爾貝·加繆
原作名: Le Premier Homme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丨文學作品裡的殘疾人生

阿爾貝•加繆(1913—1960)是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師。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瞭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獎獲獎作家之一。


加繆在他的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並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他為世人指出了一條基督教和馬克思主義以外的自由人道主義道路。他直面慘淡人生的勇氣,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並最終在全世界成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2、《人鼠之間》

作者: [美] John Steinbeck
原作名: Of Mice and Men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丨文學作品裡的殘疾人生

《人鼠之間》,美國短篇小說,1937年出版,是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家約翰·史坦貝克的作品。小說講述了喬治·彌爾頓與雷尼·斯默,這兩個流民在經濟大蕭條時流轉於加州尋找工作的悲劇故事。


小說根據斯坦貝克1920年左右的打工經歷改編而成。這部小說的題目源自一首羅伯特·伯恩斯詩歌《致老鼠》,其中提到“人和老鼠的命運,時常被扭曲”。《人鼠之間》被許多學校定位必讀,小說曾因“語言褻瀆,帶攻擊性,並有種族主義傾向”被視為禁書。它被美國圖書館協會列為“21世紀百部最具挑戰性書目”。


故事情節簡單,涵蓋的時間不超過三天,地點是一個美國加州的一個牧場,背景為經濟大蕭條。描寫兩個相互扶持的好朋友——一位是頭腦精明、缺乏教育的喬治·彌爾頓(George Milton),一位是輕度智障、身材魁梧的雷尼·斯默(Lennie Small)——穿越加州到索萊達,夢想著擁有一片自己的土地。雷尼夢想的其中一部分是在農場上飼養兔子,因為他喜歡撫摸柔軟的動物。這個夢想是雷尼最喜歡的故事,喬治總是不停地將其重複。在此之前,他們剛剛逃離加州威德的前任僱主。雷尼喜歡撫摸細軟物品,結果他抓住一個少女的裙子不放,因而被指責試圖強姦。雷尼因為社會適應較差,老是犯錯,搞得兩人無奈地到處換工作。喬治雖然對於雷尼的愚笨十分不耐煩,但是從來沒有放棄與他同行,併成為他的監護人,雷尼則對喬治百依百順。友誼成為了貫穿小說的主題。


3、《心是孤獨的獵手》

作者: [美] 卡森·麥卡勒斯
原作名: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丨文學作品裡的殘疾人生

《心是孤獨的獵手》作者麥卡勒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她一舉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居“現代文庫20世紀百佳英文小說”第17位,曾被評為百部最佳同性戀小說之一。


故事的背景類似於《傷心咖啡館之歌》中炎熱的南方小鎮。小說中兩個聾啞男子的同性之愛令人感動,而同性之戀又是若有若無的,時而激烈,時而沉默。主旨凸顯的是麥卡勒斯式的主題:孤獨是絕對的,最深切的愛也無法改變人類最終極的孤獨。絕望的孤獨與其說是原罪,不如說是原罪的原罪。


卡森·麥卡勒斯,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7年2月19日生於美國佐治亞州的Columbus。29歲後癱瘓。著有《心是孤獨的獵手》、《婚禮的成員》、《黃金眼睛的映像》、《沒有指針的鐘》等小說作品。1967年9月29日麥卡勒斯在紐約州的Nyack去世,時年50歲。


4、《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作者: [美] 丹尼爾·凱斯
原作名: Flowers for Algernon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丨文學作品裡的殘疾人生

一隻名叫阿爾吉儂的白色實驗鼠,在動過腦外科實驗手術後,智商足以和人類媲美。現年32歲,卻只擁有幼童智商的查理·高登成了下一個接手術的人……高登由弱智逐漸成了天才,生活卻從雲端,落入谷底──焦慮、不安、偏狹、猜忌。他發現原來真實社會是如此的醜惡不堪,人性並非真摯純良,敏感的思緒為他帶來智慧,亦帶來糾纏不清的痛苦。身邊的人都因他太過聰明而漸漸疏遠他。但實驗通常難逃失敗的命運。當高登在智力攀升至最高峰時開始逐步衰退,再度恢復原貌……


5、《白鯨》

作者: [美] 赫爾曼·麥爾維爾
原作名: Moby Dick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丨文學作品裡的殘疾人生


赫爾曼·麥爾維爾(1819-1891),美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小說家之一,《白鯨》是他的代表作。


捕鯨船“裴廊德”號船長亞哈,在一次捕鯨過程中,被兇殘聰明的白鯨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條腿,因此他滿懷復仇之念,一心想追捕這條白鯨,竟至失去理性,變成一個獨斷獨行的偏熱症狂。他的船幾乎兜遍了全世界經歷輾轉,終於與莫比-迪克遭遇。經過三天追蹤,他用魚叉擊中白鯨,但船被白鯨撞破,亞哈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帶人海中。全船人落海,只有水手以實瑪利(《聖經》中人名,意為被遺棄的人)一人得救,來向人們講述這個故事。作者賦予莫比-迪克的白色象徵天真無邪和恐怖,以白鯨象徵善和惡的混合,這也是人世的基本狀況。這部小說以充實的思想內容、史詩般的規模和成熟、深思性質的文筆,成為傳世佳作。


6、《喧譁與騷動》

原作名: The Sound and The Fury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丨文學作品裡的殘疾人生

福克納(1897-1962),美國著名小說家,一九四九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喧譁與騷動》是福克納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作家花費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歡的小說。


小說講述的是南方沒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劇。老康普生手遊好閒、嗜酒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長子昆丁絕望地抱住南方所謂的舊傳統不放,因妹妹凱蒂風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殺。次子傑生冷酷貪婪,三子班吉則是個白痴,三十三歲時只有三歲小兒的智能。全通過這三下兒子的內心獨白,圍繞凱蒂的墮落展開,最後則由黑人女傭迪爾西對前三部分的“有限視角”做一補充,歸結全書。小說大量運用多視角敘述方法及意識流法手法,是意識流小說乃至整個現代派小說的經典名著。


7、《查泰來夫人的情人》

原作名: Lady Chatterley's Lover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丨文學作品裡的殘疾人生

一戰結束後,出身貴族的克利福德爵士帶著傷殘的身體回到莊園;妻子康妮是個健康貌美的知識女性,然而在長久的無性的沉悶生活中幾乎無法忍受。就在這時,身材健壯然向卻有著“土包子”那種粗俗、鄙陋的外表的看林人卻吸引了她。一股被壓抑了太久的最原始的生命力開始萌動,她一次次到林中小屋與之幽會,在此期間體會到愛情的美好,終於跨越世俗的陋見與隔閡,從而踏上新的人生旅途。


作為勞倫斯最後·部長篇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包含了作者一生對性與情愛這一永恆主題的探索和總結,正如評論者所指出的,將身體視為人性良知的基本內核,僅僅是現代社會中的人們。


8、《深夜小狗神秘事件》

作者: [英] 馬克·哈登
原作名: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丨文學作品裡的殘疾人生

阿弗,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和超群的數學天賦。他知道世界上所有國家及其首都的名稱,知道7507以內的所有質數,夢想是成為宇航員。他習慣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不愛跟人說話,對他來說,解決複雜的數學題很容易,理解他人的想法卻很難。


一個深夜,他發現鄰家小狗威靈頓死在了草坪上,他心疼 地將它抱起,卻被主人誤認為是兇手。阿弗決定獨自偵破這起謀殺案,並將探案的過程寫成一本書。


這個帶有懸疑成分的故事,表面上是少年阿弗充滿了奇思妙想和可愛碎碎唸的腦洞世界,內核卻是關於我們如何與他人、與世界、與自己相處這一永恆課題。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這樣一個怪孩子:孤獨又敏感、驕傲又脆弱……


馬克•哈登(Mark Haddon),英國作家、插畫家、漫畫家及劇作家。1962年生於英國中部名城北安普頓,1981年畢業於牛津大學,之後在愛丁堡大學獲得英語文學碩士學位。2003年,長篇小說處女作《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出版,憑藉作品本身的魅力,於2004年聖誕前夜,超越《哈利•波特》,登上英國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並榮獲英國“惠特布萊德年度圖書”“、“大英圖書獎年度童書”“、《衛報》“最佳兒童小說獎”等三十多項文學大獎。


9、《殺死一隻知更鳥》

作者: [美] 哈珀·李
原作名: To Kill a Mocking Bird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丨文學作品裡的殘疾人生

《殺死一隻知更鳥》講述了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時期美國南部的一個小鎮,三個孩子平靜的生活被兩樁冤案徹底打破。傳聞與事實,堅強與軟弱,正義與邪惡,忠誠與背叛,他們在痛苦與矛盾中艱難地撥開生活的重重迷霧,見證了人性的汙穢與光輝,理解了真相的殘忍與無奈,也感受了人間的溫暖與真情。


哈珀•李,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曾被授予普利策小說獎及其他眾多文學獎項。她與杜魯門•卡坡蒂是幼年的鄰居和一生的朋友。《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她的長篇小說,據說是以卡坡蒂為原型之一創作的,現已成為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此後,她一直隱居在家鄉亞拉巴馬的小鎮上,拒絕各種採訪,過著平靜的生活。有人問她為什麼不在盛名之下接著寫作,她回答:“有過這樣一次,還有什麼可寫的?”


10、《人生的枷鎖》

作者: [英]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原作名: Of Human Bondage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丨文學作品裡的殘疾人生

小說主人公菲利普·凱里自幼父母雙亡,不幸有先天殘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環境中度過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學校度過的歲月讓他飽受了不合理的學校制度的摧殘,而當他走入社會後,又在愛情上經歷了傷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艱辛的掙扎,但思想和個性都獨立不羈的凱里,一直努力掙脫宗教和小市民意識這兩條禁錮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圖在混沌紛擾的生活漩流中,尋求人生的真諦。


《人生的枷鎖》是毛姆的代表作,具有明顯的自傳色彩。威廉·薩默賽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於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親是律師,當時在英國駐法使館供職。小毛姆不滿十歲,父母就先後去世,他被送回英國由伯父撫養。毛姆進坎特伯雷皇家公學之後,由於身材矮小,且嚴重口吃,經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時還遭到冬烘學究的無端羞辱。孤寂悽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靈上投下了痛苦的陰影,養成他孤僻、敏感、內向的性格。幼年的經歷對他的世界觀和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