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果出現"糖心"是何種病害作祟的症狀?生產上果農該如何防治?


水心病作為水果果實的一種生理性病害,在蘋果上比較常見,俗稱為"糖心"。近年來,隨著梨樹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以及栽植梨品種含糖量的增加,此種病害也逐漸在梨產區呈現不同程度的發病症狀。其中發病時期主要集中在梨果成熟期以及貯藏時期,嚴重的時候會導致梨果商品價值和食用價值完全喪失,果農一年的辛苦白白浪費,所以為了更好的保證梨農收益,適宜的梨水心病防治措施還是需要採取的。

一 梨水心病的症狀特徵

生產上,梨水心病往往只對梨果實產生危害,並不對梨樹其它部位器官產生危害,同時對果實的危害往往集中在梨果即將成熟以及貯藏時期。受危害的梨果會首先從果心部位發病,果實外部與正常果實無異,何難從外表判斷此種病害,辨別方法除了專業級的X-紫外線、光密度等方法進行,對於果農來說,要想有效判斷就必須切開梨果,觀察果實內部是否有水漬狀病斑來進行。但是,隨著危害症狀的逐步加劇,危害部位會逐步向果實表皮蔓延,最終在病果表皮上產生水漬狀、透明似蠟的病斑。危害嚴重的時候,梨果病變組織會逐步變褐、壞死,表皮成半透明狀態,隱約可見梨果內部的糖化果實。

梨果出現

梨水心病症狀

二 梨水心病的發病原因

梨水心病的發病原因主要集中在梨糖醇代謝受阻和鈣元素失調兩個方面,但是生產上也可能受樹體樹勢、施肥種類等因素的影響,具體如下:

1. 梨糖醇代謝受阻導致的梨水心病

梨水心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山梨糖醇在梨果內部大量積累導致。正常的果實,梨果果梗部位往往存在一種障礙物,在梨果成熟的時候阻礙山梨糖醇進入果實內部,進而防治梨水心病的發生;但是像梨果鈣元素缺失的情況下,這種阻礙物會不明原因的含量降低,進而導致梨糖醇在果實內部積累,果實甜度升高,水漬化現象發生。

2. 鈣元素失調導致的梨水心病

因為鈣元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果實果梗部位阻礙梨糖醇物質的形成,所以生產上容易引起梨果鈣元素缺失的因素,都會間接的造成梨水心病的發生。如,梨園土壤鈣元素含量不足,生長期補鈣又不到的果園;春季土壤乾旱,樹體蒸騰作用降低,鈣元素向果實運輸困難;降雨過後果園出現大面積積水,影響梨樹根系對養分的正常吸收等,這些都會造成梨果鈣元素的缺失,進而導致梨水心病的發生。

梨果出現

梨缺鈣引起的裂果


3. 田間管理不當導致的梨水心病

由於近年來梨果的市場較好,多數果農在果園管理上舍得下成本,在生長前期大量施用化肥促長,在生長後期又會大量施用農家肥,以此提高梨果品質,理論上來看,此種做法並沒有錯。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往往會有部分果農存在施肥不科學,造成肥料施用量偏大且不均衡,導致梨樹果實內的氮、鉀含量高,氮鈣、鉀鈣的比例失調,進而導致梨水心病的發生。除此之外,在梨果負載量確定方面,捨不得下手,留果量過大,對樹體養分消耗過重,原有能滿足20個果的營養,現在要滿足50個果,這就明顯存在養分供應不足的現象,果實缺鈣也成為必然。

三 梨水心病的田間防治策略

1. 生長期物理防治

對於梨水心病的生長期物理防治來說,無外乎果園的肥水管理、疏花疏果以及採收等方面,其中肥水管理這一塊,要嚴格按照梨樹生長要求,分情況分階段合理施肥,重點關注下秋季基肥以及生長季的氮、磷、鉀三要素的追施,同時為了更好的預防梨水心病也要及時補充鈣素,具體來講就是在梨花後3-4周和採收前6-8周,噴施3-4次硝酸鈣300倍液;而在水分管理這一塊,只要做到"旱能澆,澇能排"即可;疏花疏果這一塊,需要根據按照枝果比3-5:1和葉果比25-35:1的比例進行疏花疏果,確定合適的負載量;在梨果採收這一塊,除了確定好各品系的合理採收時間之外,重點要規避採前澆水和施肥。

梨果出現

梨樹疏花

2. 生長期化學防治

由於梨水心病的發病時期多集中在果實成熟期以及貯藏期,不適宜應用農藥進行防治,但是像B9等生長抑制型調節劑還是可以使用的,而且經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試驗驗證,B9在防治梨水心病上擁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如在使用硝酸鉀複合肥733(N-P2O5-K2O為14:9:9)的基礎上,梨盛花後噴施1次B9×0.0004液,可把水心病的病果率由27.2%降至3%。

3. 貯藏期防治方法

對於今年梨園有梨水心病發生情況的果園來說,採下來的果實為了有效避免貯藏期梨水心病的危害,造成採果後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果農可對採下來的果實,在貯藏前用0.4%-0.6%的氯化鈣溶液浸泡5min,之後再放入貯藏室內貯藏,如此便可有效降低貯藏期內梨水心病的發生了。

梨果出現

梨果儲藏

如果您對此類文章感興趣,請多多轉發並關注我們。我們會持續推送此類文章。您的轉發和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