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非暴力溝通》之充分表達憤怒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

如果你憤怒,你會怎麼做?摔東西、大哄大叫、生悶氣?我想這個是很多人的常態,我曾經也這樣。但是我們會發現,生完氣之後,事情也沒有任何改變。如果有,也只是讓自己發洩出來不生氣而已。而並沒有解決憤怒的源頭,不是因為對方聽進去了,理解你的需求。非暴力溝通,並不是忽視,或者壓抑自己的憤怒。

對於憤怒,可以從四個點來理解:

1、責備自己;

2、指責他人;

3、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4、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當我們選擇指責 他人的時候,就是把原因歸因到別人身上,就會出現:我是因為你惹我生氣才會發脾氣,或者是:你成績那麼差,真讓爸媽丟臉。這都是把原因歸結於外因,歸結於別人身上。當然,我們有時候真的會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神獸在家,有時候跑來跑去,吵吵鬧鬧的,會影響工作,這時候很多媽媽就會失控。所以憤怒不要壓抑,但是你要選擇表達出來。這裡跟大家普及一個點,我們對於事物的理解,一般都是正反面。比如,他是好人,他是壞人,對壞人我們就應該謾罵,對好人就應該褒獎。這種非A即B的方式,會讓我們產生暴力,像我們中國就很好,禮儀之邦,與人為善。所以呢,當我們憤怒的時候,其實是因為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裡有個技巧,可以分享給大家,就是當你憤怒的時候,你可以轉變你的思想:我生氣是因為我需要什麼?而不是:我生氣是因為他們怎樣怎樣。這裡給大家舉個例子:

疫情期間,我已返廈復工,飯店什麼的基本都沒開,男朋友擔心我一個人天天吃泡麵,於是給我買了好多速食意麵,但我卻因此跟他生氣了好久,覺得,我已經吃了很多面了,你為什麼還給我買面?而且還給我買的速食麵。其實,換一種方式來看待,會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生氣的必要。他給我買意麵是因為我本身就喜歡吃意麵,買速食意麵是因為這種方便,加熱一下就可以吃了,他這明明是一種好意,我卻還嫌棄。那我當初生氣是因為什麼?是因為覺得他考慮得不夠周到?對我不夠關心嗎?可是這些就已經可以體現他的關心了。

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發現小孩子撒謊,你會怎麼做?是責罵對方,告訴他小孩子不能撒謊?還是娓娓道來的講道理?我記得我小時候,我撒謊了,但不敢承認,於是大人就兇我,甚至拿起鞭子就要打,然後我就不敢吭聲了,這就是典型的暴力現場。如果我們可以體會自己的感受,體會對方的感受,那麼問題就很好解決了。孩子是擔心被揍,父母是擔心孩子以後會沾染惡習。如果大人可以俯下身來,跟孩子坦誠的溝通,一方面,他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你的需求也會得到滿足。這裡,關於如何表達你的憤怒,可以給大家幾個建議:

1、停下來,呼吸;

2、留意我們的指責;

3、體會我們的需要;

4、表達感受和未被滿足的需要

當我們學會調整呼吸,你的怒火能消除30%,其次,你再關注自己憤怒是為了什麼,再跟對方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