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為什麼唯有納蘭容若的詞能以“真”取勝?細品“一生一代一雙人”

人類之所以能夠繁衍生息600萬年左右,其中有幾個非常必要的元素在起著關鍵作用。思想、情感、文明、創造力以及探索世界的能力,到底哪個元素在起著主導作用?目前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但筆者認為如果從人類自身發展去分析,不難發現思想與情感才讓人變得有血有肉。正所謂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有感情。而能夠讓彼此放下防備心理,並最終全身心的投入到一段感情中去,最可貴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莫過於“真情”。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孔子曰;“人無信而不立”,而筆者則認為人若沒有真情實感,那又與行屍走獸有何分別呢。何況“花開有韻,草木含情”,只有真心相待才能有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之交,亦或琴瑟和鳴鸞鳳同棲之戀。

筆者認為古往今來即使朝代不同亦或是“山川異域”。但與情感有關之事也必然“風月同天”。無論男女老少、地位尊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必然心意相通。縱然是才子佳人也必然會食人間煙火。

縱觀古今中外人們都毫不吝嗇的,用最美的語言去吟詠人間真情。尤其是對於男女之間的愛情,更是窮盡世間最柔情蜜意的語言,去描繪長相廝守的快樂;亦或是用傷感無助的話語,去祭奠愛而不得的人間悲劇。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古代文人墨客之所以會不斷,著墨於色彩斑斕的情感世界。並不遺餘力的去描摹理想中的愛情,筆者認為這一切皆因真情難付。正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用最具情感魅力的語言去刻畫,求而不能或失之不得的情感,才最能扣動柔軟的心絃。

於是一首首因情感而起因相思而愁,獨具傷感藝術魅力的愛情詩詞,從古代“相思客”們的從心底流向筆尖。在眾多以愛情、相思、暗戀為主題的詩詞中,唯有寫出“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納蘭容若最情真意切。這也是納蘭容若詞以“真”取勝的關鍵所在。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古今“相思客”,唯有真心永不負

公元1674年納蘭容若二十歲,此時的他可謂滿腹經綸風流倜儻。作為滿清貴族他自幼飽讀詩書。“貴族教育”中的“六藝”幾乎樣樣精通。同時,他興趣愛好廣泛除了掌握“六藝”之外,還涉獵天文、地理、歷史、文學、音樂、歷算、佛學、考證等知識。

此時的納蘭容若儼然一位才華橫溢的貴公子。這一年他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愛情,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但是這位比納蘭容若小兩歲的大家閨秀,卻給他帶來了無限歡心與喜悅。他心目中關於愛情的一切美好期待,盧氏都不曾讓他失望。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1.出自名門,大家閨秀

盧氏乃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公元1657年出生於滿清發源地瀋陽。其父為漢軍鑲白旗人因文才武略而得到重用。雖然她家庭地位與勢力無法與納蘭容若相比,但是也絕對算得上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

據史料記載盧氏“訓有詩書”,“貞氣天情,恭容禮典”。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盧氏也頗有才華,並且容貌姣好性格天真浪漫。可以說盧氏就是納蘭容若心目中的理想對象。婚後二人如膠似漆、琴瑟和鳴。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2.盧氏香消玉殞,納蘭哀痛欲絕

正所謂“少年夫妻老來伴”,每一段美好的愛情在最開始的時候,都讓人魂牽夢繞、欲罷不能。但最怕就是中途受阻或無疾而終,盧氏因難產離開人世之後,納蘭容若的婉約之情,亦或“悼亡之音”至此破空而起,

筆者認為二十歲左右正是人生感情最真摯之時,並且對好惡表現得都非常明顯。納蘭容若與盧氏雖然僅有三年夫妻情分,但是感情卻非常真摯與深厚。或許是二人緣分已盡,否則其妻盧氏也不會在產子之時撒手人寰。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3.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

盧氏去世之後納蘭容若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雖然無奈於情深緣淺,但這種彼此都在最美好的年紀相遇的愛情,又怎麼能讓人輕易忘懷呢?筆者猜想納蘭容若之所以,會在而立之間沒入泥土,想必也與對盧氏的思念過深,終導憂思成疾有一定關係。

盧氏去世一年之後這位大才子,終於難掩思念之情在極度哀傷的前提下,揮筆寫下了《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這首讀之令人動容的“悼亡詞”。雖然納蘭容若天生超逸脫俗,但在面對情感之事時卻也只是一個俗人。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4.《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西風”在古詩詞中皆指代秋風。在秋風瑟瑟之時又有誰,能惦念我的孤獨與淒涼呢。蕭瑟的黃葉被秋風捲起掩住了疏窗。我站在殘陽之下回想起茫茫往事。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飲下幾杯酒突然就昏昏越睡了。在夢中彷彿又看到了妻子盧氏,那時的我們閒暇之時就以讀書、飲茶消磨時光。現在回想起來是多麼值得回憶的一件事啊,但是當時卻感覺只是一件平常的小事。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這首詞通過黃葉、疏窗、殘陽,不僅表達出了一片蕭瑟景象,而且也襯托出了妻子盧氏去世之後,獨留他一人在世上的悲涼。通過對夫妻之間日常小事的回憶,體現出了當時二人感情甚篤的恩愛與和諧。

詞人通過感懷前塵往事進而展現出了,對妻子的濃濃思念之情。雖然前塵往事都已成雲煙,但是納蘭容若依然沒有忘記,與妻子在一起生活的美好時光。“誰念西風獨自涼?”,僅此一句就可以表達出這種思念之情。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相信平時特別喜歡“納蘭詞”的人,都應該知道納蘭容若這位多情又多病的貴公子。雖然身份十分顯赫而且也頗受滿清統治者的欣賞。但卻因為性格細膩委婉,所以經常陷於情事之中。雖然他年紀輕輕就離開了人生,但是對他來說也算是一種最好的解脫。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一詞,是納蘭容若比較知名的一首感悟人生的詞作。這寫於康熙年間的一個雪夜。當詞人看到殘雪之時不禁悵然若失,並且通過殘雪聯想到了個人的孤苦與淒涼。雖然身份尊貴單曲飽嘗人間離愁之苦。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詞人獨自一人坐在書房之中久久不能入睡。望見了月光下飄散的殘雪,當殘雪餘暉映照在繪有,山水畫的屏風上時,一種前所未有的寒意突然襲來。

三更天時詞人聽到了笛子曲《梅花烙》,在這個夜深人靜的晚上回想起了往事。在萬籟俱靜的雪夜,伴著一首令人垂淚的《梅花烙》。詞人此時此刻的心境可想而知。在朦朧月光照不到人的地方,應該藏著一個與他同樣傷心的人。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我就是一個生活在人間的,充滿惆悵、悽苦情緒的過客。我也知道你為什麼哭得淚流滿面。因為無論是誰聽到《梅花烙》之後,都會一邊回想人生過往一邊暗自傷心。

雖然這首《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隻字未提相思之意。但筆者卻感受到了濃濃的人生悽苦。這首詞雖然表面上來看是寫景,但是卻將自己的深情寄予在清冷的景色之中。不僅抒發了人生惆悵之意,同時也彷彿告訴我們他是因何而惆悵。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寫給最純情的初戀《人生若只如初見》

納蘭容若在遇到妻子盧氏之前,曾與青梅竹馬的表妹有過一段純情的初戀。但是這段初戀卻在表妹入宮之後戛然而止。作為貴族家庭這也是不得以的悲哀。但是天性多情的納蘭容若,在遭遇這種晴天霹靂之時,卻無法從悲痛欲絕中走出來。

相傳他為了再次見到心上人,居然偽裝成入宮誦經的喇嘛,只求再看一眼心上人。但是也僅限於偷偷一瞥,從此之後天涯陌路不再相見。事實上“納蘭詞”中有很多,為祭奠初戀而創作的詞作。雖然後來他又愛上了盧氏,但初戀卻一直深埋於心間。

1.《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我們如果還能像剛認識之時那該有多好,眼中只有彼此、山盟海誓、溫馨甜蜜。但是為什麼卻要分開呢?你知道這樣會讓我多難受。實際上僅此兩句即可表達出哀怨的心情。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當初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你儂我儂,但是你怎麼就變心了呢?而且還堂而皇之的說人心都善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這其實是借用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典故,二人在驪山之時曾發誓要永遠在一起。但是在馬嵬坡兵變之時,唐玄宗卻眼看著楊貴妃被縊死。當楊貴妃死後唐玄宗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做“雨霖鈴”。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愛錯了人或者說情託非人,最終受傷的只能是自己。雖然當初曾山盟海誓要終身相隨,但是卻大難臨頭各自飛。

無盡相思皆付諸於詞:細談“人間惆悵客”納蘭容若的孤苦與淒涼

2.《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我們明明說好要一生一世在一起,但為什麼又偏偏不能長相廝守呢?每天都在相思、相望卻唯獨不能相親。既然是這樣美好的春色又是為誰而綻放的呢。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這四句詞其實想表達的就是,希望二人能夠像牛郎織女一樣在銀河相會。如果能實現這個願望,即使不要榮華富貴也願意。

結 語

筆者認為納蘭容若所作之詞皆為感傷之語,無論是愛情還是人生都充滿了悲情色彩。雖然他出身於貴族而且想盡榮華富貴,但卻因天性使然活在自己建造的悲觀世界之中。這可能與家族環境亦或身染疾病不得治有很大關係。

但是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納蘭容若這也極度悲觀的性格,為自己營造了一個既多情又無情的感情世界。雖然他對愛情充滿無限嚮往,但是卻因初戀入宮、髮妻早亡而陷入無法自拔的境遇。但他壯年而亡之時無不讓“文人祚薄,哀動天地”。


【參考文獻】

《納蘭容若詞傳》

呂陽《納蘭性德人生中的三大矛盾》

王靜《論納蘭性德人生悲劇形成原因》

王元《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性德的文藝觀淺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