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壓歲錢”?

誰動了我的“壓歲錢”?

年過完了,孩子們是不是都開始小計一下春節的收益了?

中國本來就是節日經濟,集中花錢。所以,平時很少有收入的老人孩子們也似乎成了最大的贏家。孝順老人的錢咱就不說了,單說孩子壓歲錢的問題。

和大家早就議論的春節習俗一樣,壓歲錢的重要性,遠比貼春聯、放鞭炮更值得期待,但是在壓歲錢的文化發掘上,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說明我們對錢的含蓄與曖昧。對壓歲錢,大家都親地不行,但又都不願意表達的那麼熾熱,裝著一副可有可無的樣子。

咱今天敞開討論這個話題。對大多數人來說,你這一輩子得到的第一筆屬於自己的錢,是不是壓歲錢?大部分同學應該舉手贊成。

還有,當你擁有自己的一筆數目不小的壓歲錢時,是不覺得自己掘到了第一桶金?

誰動了我的“壓歲錢”?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

說說我個人對壓歲錢的認識。小時候,每到過年的時候,我能去走的親戚,是我的兩位姑奶奶,因為我家的兄弟比較多,走親戚是要等著派發任務,派誰去看哪家親戚,你就拎著東西前往。

我這兩個姑奶奶,那時候都是小腳的老太太,生活都不寬裕,不會有大把的銀子派發,那幾年給我的壓歲錢是5毛。所以,每年我能掙到的壓歲錢,也就是一塊兩塊的。

有了錢,攥在手上,手心都經常出汗,以至於到現在都留下了這個不好的習慣。所以,我考慮應該有一個錢包,把錢很鄭重地放在錢包裡,看上去也像個有錢人。那時候發自內心地喜歡錢包,類似現在的不少女士都喜歡各種包包一樣。村頭的代銷點裡,出售那種塑料的錢包,和現在錢包的造型差不多,有放錢和放卡片的透明格子,可以放一張照片。

有了錢,就開始買錢包。但問題出現了,有了錢包,突然又發現錢沒了,看著空空的錢包,也的確讓人鬧心。那時候我哥就開始趁火打劫,給我做思想工作,是不是可以把錢包打折賣給他們,賣了錢包不是有錢了嗎?

後來我發現,我家哥哥姐姐都是用我的二手錢包,但是轉手之間,是賠了不少錢。

有時候,人和命運的抗爭是徒勞的。以至於幾十年之後的今天,當我再次翻開自己的錢包,發現除了幾張卡,身份證,錢包裡依舊單薄的不行,剛盤點了一下,裡面裝著兩張鈔票,一張100元,一張1元。有點像農村裡的留守老人和兒童,兩個人在裡面相依為命有相當一段時間了。

咱們說究竟誰動了我的壓歲錢的問題。

作為社會資金的一個流經渠道,壓歲錢的數字應該不小,國家統計JDP的時候,這個數字是未知的。包括它的去向,也一直比較模糊。對孩子們的壓歲錢,我給梳理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幾個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