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日期定了,滯留武漢的上海高三學生,為何“遲歸”?

開學日期定了,滯留武漢的上海高三學生,為何“遲歸”?

“定了!上海,27號,返校!”9日下午2:15,武漢。虹口高級中學高三5班鍾子萱的爸爸鍾慶東,一把推開女兒房門,一邊輕聲地兩個字兩個字往外蹦,一邊比劃著手勢。小鐘正上數學課,連著麥克風正跟老師互動,迷惑轉過頭來,看懂爸爸的意思後,眼睛一下子亮了,不敢出聲,臉上漾起一個特別大特別誇張的笑容,上海的一對父女倆,在異鄉的住處,相視而笑。

“昨天已經武漢已經解封,但知道這個返校的消息,好像更有恢復正常的實感了,”鍾慶東說。雖然思歸心切,可他們買的火車票,卻不是8日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後的第一時間,而是明天下午。

為何姍姍遲歸?原因簡單。

“一切以考生為中心”

“我們準備動車回上海的,四個半小時最快到達,”小鐘爸爸說,沒有選更早的出發日期,主要是考慮到,週三、週四的課比較滿,週五相對來說時間充裕點,下午發車對她上課影響最小。武漢回上海,一路上可能需要檢查報備等環節,這樣時間更充裕些,還可以利用週末調整一下。“手機上顯示購票完成那一刻,心真正定下來了,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他說,孩子高三關鍵時刻,一切都以她為中心,包括哪一天回家。

鍾慶東是上海大學教授,1月底全家人從上海來到湖北,事出有因。他是湖南人,父母工作在湖北潛江,退休後就留在當地生活。當時長輩生病,他帶著孩子去潛江探望,原定2月4號回上海,誰知一留就是兩個多月。“孩子馬上高考了,碰到這件事,情緒難免受影響,2月份有幾天,情況還不明朗的時候,她有時一個人一邊做卷子一邊掉眼淚,”他說,多虧了班主任的關心照護。後來全國抗疫愈戰愈勇,小姑娘才重現笑顏。3月初開始線上教學後,為了方便上網課,一家人搬到武漢的小鐘外婆家。

女兒屋裡上網課,爸爸陽臺上網課

“要是現在在上海,我說不定會偷偷懶,現在不知為啥,特別想學習,”小鐘曾跟爸爸開玩笑說著。對女兒的學習勁頭,他看在眼裡。更讓他驚喜的是,一般來說最難提高的作文,這段時間孩子卻頻頻拿高分。“總覺得她長大了,想得更深刻了,”鍾先生說,“這或許是這次的另一面效應。”

有意思的是,這一家子裡,參加上海武漢一線牽的線上教學的人,不止鍾子萱一個——她在屋裡上網課的時候,爸爸有時就在陽臺上給學生遠程上課。

作為材料學院博導,鍾慶東帶著9個碩士研究生、5個博士研究生,即使身處特殊地區,他的線上教學冶金專業課,一次也沒落下。學生們甚至不知道老師身在抗疫最前線的城市。“我沒跟他們說,沒必要,好好聽課就行。”鍾老師說,“我和女兒,說不定同一天返校。”

今天上海宣佈高三返校開學日期的同時,也宣佈了各高校及中等職業學校可從4月27日起開始安排畢業年級學生返校。10號回到上海後,根據有關規定他還需要在家隔離14天,才能進入校園。

想過給同學們帶禮物的,後來放棄了

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時,鍾教授正在外出購物的路上,手裡提著一大包熱乾麵和兩盒鴨脖子,一盒辣的,一盒不辣的。“這幾個月的回憶太特殊了,馬上要離開,突然有點不捨,想著買點這裡的特產,留個念想,”他說,其實全家曾合計過,之前受到學校、老師和同學們許多幫助和關心,要不要帶一點伴手禮,後來想想,還是先算了,反正以後有的是機會。

箱子實在塞不下,是作罷的另一個原因。原計劃是冬天來冬天回,而今歸期卻延遲到了初夏。早早開始打包的行李箱中,已經被冬裝塞得滿滿,其他可塞的空間委實有限。“天暖和時候穿的衣服根本沒帶,現在身上的還是親戚借的,”鍾教授笑著說。

綠碼等一系列離鄂回滬需要經過的環節,他已經熟記於心。“到家第一件事,肯定是大掃除,”已離家太久的鐘慶東,此刻歸心似箭,“在這次疫情過程中,國家給予我們滯留在湖北、武漢的人很多照顧,馬上開學返校了,我希望儘早回到崗位上,儘自己的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