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天鎮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在地理位置上,天鎮縣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東臨河北省懷安縣,南毗河北省陽原縣,西接陽高縣,北楔內蒙古興和縣,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在歷史上,該地區於清朝時期建縣,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


首先,天鎮縣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在地理位置上,天鎮縣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東北端,東臨河北省懷安縣,南毗河北省陽原縣,西接本省陽高縣,北楔內蒙古興和縣,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天鎮縣的地理位置在東經113°53′30″至114°32′30″,北緯40°9′8″至40°40′35″。熱天鎮縣西距大同市80公里,東距張家口市85公里,北距呼和浩特市200公里。天鎮縣系陰山山系,屬大同斷陷盆地,地貌複雜,地層古老,整個地形由西南向東北微傾,東西寬54千米,南北長65千米。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976米,地貌特徵為山區多、平原少。天鎮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


早在西周時期,該地區屬代國的疆域。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到了戰國初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天鎮縣一帶屬趙國延陵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大同市天鎮縣一帶屬延陵縣。西漢時期,該地區屬陽原、延陵二縣,屬代郡。東漢時期,今天鎮縣一帶仍屬代郡這一建制。到了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天鎮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北魏時期,在該地區設立廣牧縣,屬附化郡,故治在今山西壽陽縣北。北周時期,廢附化郡。魏晉南北朝時期,今天鎮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該地區為玉泉驛,屬馬邑縣,後設立玉泉縣。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


唐朝建立後,今天鎮縣一帶仍稱玉泉驛,後設立天成軍。天成郡,治今山西省天鎮縣。屬蔚州。景福元年(892年)李克用大破李匡威兵,追至天成軍,斬獲不可勝計,即此。五代十國時期,今天鎮縣一帶屬雲中縣。遼代始為天成縣,南宋時期,金國在該地區設立天城堡。元朝建立後,在該地區設立天成縣。公元1262年,天成縣改屬興和路。興和路,治高原縣(在今張北縣),轄境相當於今河北張北、尚義、懷安,山西天鎮和內蒙古太僕寺旗、興和等縣地。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天成縣改屬大同府。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在該地區設立設立天成衛、鎮虜衛,屬山西行都指揮使司。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清朝取代明朝後,並天城、鎮虜二衛為天鎮衛,今天鎮縣一帶屬之。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超20萬,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


最後,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始稱天鎮縣,屬山西省大同府。由此,就天鎮縣這一建制,始於清朝時期,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到了1914年,天鎮縣屬雁門道。1928年,天鎮縣直屬於山西省。1958年,天鎮縣併入陽高縣。1961年又恢復天鎮縣。1978年,天鎮縣屬雁北地區。1993年7月至今,天鎮縣屬山西省大同市。截至2018年底,天鎮縣總面積達171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23萬人,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對於清朝時期建縣的天鎮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