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A明天你好166-攝

物道君語:

疫情影響了各行各業,如果今年真的要變窮了,怎麼辦?

“做人最重要的是體面”,窮,也要精緻地過日子。

前幾天看到有網友調侃道:

2020已經過去四分之一了,我啥事兒沒幹,光見證歷史了。

如今“春天”漸歸,但大家開始擔心今年要變窮了:開始有網友在懷念以前天天喝星巴克現在不能了,有人在討論消費降級後的省錢攻略。

與其說是變窮了,不如說是對預期收入的樂觀度沒有那麼高。

如果真的變窮,在不降低生活質量上,我們應該怎麼過?

物道君整理了四句心法,與君共勉,沉澱當下,精緻生活。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L小帆-攝

01

聰明人只過1%的好生活

最近友人困居在家,每日看直播刷某寶。衝著半價打折,一口氣給家裡人買了十床棉被,買完又後悔,因為一年內根本不需要換新的。 

豆瓣上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你家裡有多少買回來落灰的東西?

幾百條回覆中,最多的是kindle,跑步機和拍立得,還有豆漿機、榨汁機等小家電。

既然我們未必能多賺錢,不如學會少花錢,就先從不衝動消費做起吧。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人像攝影師JAM-攝

有個網友分享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如果猶豫要不要買一個東西時,反問自己如果給你同樣的錢,你要錢還是要東西?

如果選東西,那就買。如果想要錢,那就不要買。

《荀子·修身》裡就提到:“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君子能夠控制對物品的需求,小人卻被物品所左右。

學會斷舍離,不是什麼都不要,不是要讓家中空空無一物。太過寂寥的空間,不太適合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

而是看清所需,只選最適合自己的,因為聰明的人只過1%的好生活。那1%,就是精緻生活。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A明天你好166-攝

02

有記憶的舊物是一種美感

蔣勳曾和朋友說:“純棉襯衫真像一個愛人,因為它會讓你覺得整個皮膚上有一種非常好的質感。”

他很愛穿純棉襯衫,一件可以穿老久。在亞熱帶地區,夏天容易出汗,但純棉襯衫能吸汗又通風。更重要的是,穿久了之後它會和肌膚慢慢服帖。

他出去旅行時,不會穿新鞋,只穿舊鞋,因為它已經和腳磨合妥帖了。

他說:“不管服裝、鞋子,其實都是一個人身體的記憶。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全新的東西雖然漂亮,但是它少了記憶的深情。舊物,因為我們與它的過往、互相磨合,帶著深厚的記憶。

如果說“記憶是一種美感”,那麼長久相伴的舊物何嘗不也是一種美感,帶著生活與記憶的美。

如果不能花太多錢去買新物品,不如學會去欣賞舊物的美,達成更深情的聯結。細膩之處,方見精緻。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包哩個包-攝

03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在這個困居在家的日子裡,不少人都化身為“中華小當家”。

麵包、蛋糕、涼皮、爆米花、煎餅……朋友圈裡出現的廚藝比拼,簡直像都去過了新東方進修。

平時總是外賣和下館子,很多人都嫌做飯麻煩。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好食材管理,比如買完來的菜如何分門別類地打包保存,其實這樣能省不少錢。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婚禮攝影師大釗-攝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易筱-攝

除此之外,最近種花種菜的小組也變得熱門。只要有一方小陽臺,甚至窗臺,就可種下青菜,自給自足。

比如種豆芽,只要種下綠豆,放在室內,蓋上蓋子,靜待個十天,就能長出茂盛的一大盆,摘下來便可炒三四頓了。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易筱-攝

《列子·黃帝》裡雲:“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斂,而已無愆。”不用施捨或惠贈,需要的財物自己來滿足。不聚積也不搜刮,自己需要的用品從不會缺乏。

自給自足,是中國人從古至今追求的生活理想。

或許是因為我們深信,在那些至暗時刻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能給到足夠的安全感。

親力親為中,所付出的努力與時光,能讓生活變得精緻從容。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山郅-攝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山郅-攝

04

觀照內心,在自我的世界暢遊

我們都很喜歡一有空就去旅行,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去別人活膩的地方,希望藉此逃離庸常生活。

今年讓很多人停下旅行的腳步,可面對假期,又該當如何填補空白?

莊子說:“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空白無一物,心中越能生出智慧。在不能出外旅行的日子,多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嘉安的影攝-攝

有一年,心學大家王陽明和朋友到山間遊玩。朋友說:“你經常講心外無物,天下萬物皆在你心中,受你所控。可你看,這花自開自落,難道是你的心讓它開才開,讓它落才落的嗎?”

王陽明回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你沒有看花時,它的存在被淡化甚至忽略。但當你來看花時,它的存在就會凸顯明朗起來。世間的美景皆不由人。但能不能打動我,全憑我的心。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嘉安的影攝-攝

被碎片化分散注意力的我們,急於在新鮮中找刺激,對萬物的感受力已少有如此敏銳。

不能遠行,便在書中遨遊,古今中西,皆有你的天地。或在日常生活裡尋找美意,桌面窗臺,一苔一花,皆可窺見四季。藉此觀照自我,培養自己的敏感與心力。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有心有感,無論窮富,都能精緻地過。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Sion叔-攝

錢,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但它未必關乎幸福與精緻。

《人生果實》中的修一爺爺和英子奶奶居住在一間小屋子。幾十年間,他們把那塊小土地,變成繁茂的雜樹林,種下四季的青菜水果。

一生勤懇,生活簡單。可是所有到訪過、瞭解過他們的人,都羨慕著這樣的生活。

兩位老人沒有多少積蓄,但他們留下的人生智慧和那片雜樹林,足夠後輩子孫收穫許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選擇,但當面臨金錢收入不能如穩增長的時候,或許我們可以藉此重新思考自己與生活的關係。

如何精緻地過著窮日子?是一道我們可以一直尋找答案的問題。

“今年要變窮了”:不降低生活質量的話,這窮日子該怎麼過?

圖片|Sion叔-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