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教師招聘筆試常考的17個“經典實驗”(建議收藏)


2020年江西教師招聘筆試常考的17個“經典實驗”(建議收藏)



2020年江西教師招聘筆試常考的17個“經典實驗”(建議收藏)


教育理論常考實驗(建議收藏)

1. 視崖實驗證明了人的深度知覺。

2. 皮亞傑:三山實驗前運算階段兒童的圖式特徵:自我中心。

3. 皮亞傑:守恆實驗前運算階段兒童的圖式特徵:單維思維,不能形成守恆觀念。

4. 巴普洛夫:狗聽鈴聲分泌唾液實驗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獲得、消退、泛化、分化。

5. 格賽爾:雙生子爬樓實驗證明,人的身心發展受成熟機制的制約。格賽爾也被視為內發論的代表人物。

6. 陸欽斯:量杯實驗證明了思維定勢。思維定勢對問題解決的影響有好,有壞。

7. 鄧克爾:蠟燭實驗證明了功能固著對問題解決的影響。

8. 斯金納箱:白鼠、鴿子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強化理論。提出了系列概念:正強化、負強化(逃避條件作用、迴避條件作用)、正懲罰、負懲罰。

9. 班杜拉:兒童看電影學打人實驗(波波玩偶實驗)

班杜拉通過這一實驗提出:人的學習主要是替代性學習,也即觀察學習——這在德育培養中,被視為社會模仿模式。他還區分了三種強化的類型: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

10. 桑代克:迷箱實驗聯結派:嘗試-錯誤說。三條學習律:準備率、練習律、效果率。

11. 苛勒:猩猩抓香蕉實驗

格式塔學派通過這一實驗證明:學習不是桑代克所說的嘗試錯誤,而是“頓悟”。

12.托爾曼:白鼠走迷宮實驗
托爾曼通過白鼠走迷宮的實驗證明,學習不是在強化條件下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在大腦中形成情境的"認知地圖"。
13.輻射問題實驗
“指揮官如何順利的讓部隊攻克敵人要塞”這一-問題,啟發了大學生解決“不同強度輻射如何摧毀腫瘤”這一問題,這即是學習遷移。
14.賈德:水下打靶實驗
水下打靶實驗證明:兩種學習活動之間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識產生遷移的必要條件,而遷移產生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通過概括形成了能夠泛化的共同原理。這被稱為概括化理論或經驗類化說。

15.苛勒:小雞覓食實驗
作為桑代克的冤家和對頭,格式塔學派用小雞覓食(也成小雞啄米)實驗證明:遷移的關鍵不在於共同要素,而在於學習者對情境中關係的頓悟與理解。這也被稱為關係轉化理論。
16.科爾伯格:道德兩難故事實驗


科爾伯格在皮亞傑道德研究的基礎上,改進了對偶故事法,使用道德兩難故事法,把人的道德發展分成了三水平六階段。其中大部分人都能達到習俗水平,少部分人可以達到後習俗水平。

17.羅森塔爾實驗
羅森塔爾通過實驗證明了教師期望對學生髮展的影響:學生會順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他引用希臘神話中的故事,將其命名為皮哥馬利翁效應。後人也將其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關注小錦第一時間掌握更多幹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