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三傑,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

佛教源於印度,弘傳於印度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的南傳巴利語系佛教、北傳漢語系佛教和藏傳藏語系佛教等三系佛教。其中藏語系佛教在本土化過程中歷經了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一位代表性的關鍵人物,分別是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蓮花生和寂護等人在與苯教的鬥爭中提倡顯密雙運,奠定了吐蕃佛教的思想基礎,規定了藏傳佛教未來發展的基本方向;阿底峽針對顯與密或止和觀,提出了修道的次第;宗喀巴集前人學說與各宗派觀點之大成,結束了幾百年以來的學術爭論,解決了止與觀,或觀與行之間的矛盾,建立了藏傳佛教的思想理論體系。

藏傳佛教三傑,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

蓮花生:

蓮花生的形象,一般為頭紅色尖頂帽,抱骷髏杖,左手端骷髏碗,右金剛杵,跏趺在蓮花座上,身色白色,右手持五股金剛杵象徵能破除幻的力量,右手持顱器象徵大樂智慧,左肘挾天杖,刺穿三個人頭的三叉戟代表對貪、嗔、痴三毒的破除,座國王坐姿。

藏傳佛教三傑,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

梵林金剛杵

在藏傳佛教漫長的歷史中,有一位十分特殊的上師,他就是被後世視為法力神通第一的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師被認為是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身、口、意三密的化身,藏傳佛教實際的開創者與奠基人,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創始人,對藏傳佛教的建立以及後世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為藏傳佛教各宗派所尊崇。他不僅為僧侶們所熟知,同時也為普通藏民們所知曉,在西藏各處流傳著大量有關大師的唐卡、雕塑和故事。

在藏民們心中,蓮花生大師早已超越了他上師的身份,而成為佛陀的化現,被認為是“第二佛陀”,雖然他已經圓寂逾千年,但他的事蹟卻化為一個個傳奇,在藏地流傳了千年。蓮花生大師在藏語中又被稱為“咕嚕仁波切”,意為“珍寶上師”,由此可見藏傳佛教對他的重視與愛戴。蓮花生大師的出身在多種經典、史書中都有記載,但也因此留下了一個個千古之謎。

阿底峽

身著僧衣,頭戴通人冠,雙手當胸結說法印,右後方有金頂,左後方有經篋,雙足結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中央。身後有圓形頭光、身光及祥雲、遠山。

阿底峽 Atisa (982~1054) 古印度僧人、佛學家、藏傳佛教噶當派祖師。漢名無極自在,本名達哇寧波,意為“月藏”,法名 迪班噶羅室利扎那 ,藏譯貝瑪爾梅澤益西,意為“燃燈—吉祥智”。藏史通稱覺臥傑阿底峽,意為“fo王阿底峽”,簡稱“覺臥傑”。出生於薩霍爾國(今孟加拉國達卡地區)阿底峽,是中國西藏地區在朗達瑪王滅法之後,復興佛教的第一位重要人物。

阿底峽接到古格王朝的邀請後於1040年動身,1041年到達尼泊爾,1042年到達古格。在古格時,他主要住在託林寺。他在古格進行的宗教活動除了講經和翻譯經典外,還為絳曲沃寫了一部《菩提道燈論》。這部著作是他針對當時西藏佛教界的弊病而寫的,在西藏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阿底峽由此而被後人推尊為“佛尊”。

宗喀巴

宗喀巴和阿底峽一樣也肩負著整頓佛教的使命,阿底峽面對的是達磨贊普(烏都贊)打擊佛教後出現的何為“法”的問題,宗喀巴則面對僧人追求世俗利益而導致的佛教頹廢和不同的思想認識問題。同樣,他們都嚴格信守佛教的經、律、論三藏,敢於在宗教內部進行革命,清理存在的積弊和汙垢,保持佛教與教徒的本色,從而使藏傳佛教從較為衰微的狀況中振作起來。宗喀巴不是外來學者,而是土生土長的藏族高僧,他年輕時從安多來到西藏走訪各派名師,博聞多思,不斷探究,對許多人的經論見解產生疑慮,不知何從。

宗喀巴為了建立自己的佛教體系,配合改革活動進行宣講,在這幾年間寫下了八部重要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建立次第廣釋》、《中論廣釋》、《菩薩戒品釋》、《侍師五十頌釋》、《密宗十四根本戒釋》、《辨了不了義論》、《現觀莊嚴論》等,其中前兩部是他對顯教和密宗的系統論述,是他對佛教的整體闡釋,體現著他的思想體系。

他一面寫作,一面向僧眾宣講。到拉薩後他住在布達拉,為桑樸、第瓦巾、貢塘、噶瓦棟、覺摩壟等寺的數百人講經。建文二年(1400),為噶瓦棟寺講《菩薩戒品釋》、《侍師五十頌釋》、《密宗十四根本戒釋》,聽眾約四百餘人。次年,他與名僧仁達瓦等會於囊孜頂,為六百餘名僧人講經之餘,還制定了藏僧切實可行的寺規戒條。永樂元年(1403)春,大師在惹珍寺講解《菩提道次第廣論》以及《現觀莊嚴論》。永樂二年(1404)夏,到阿喀地區住絳巴領寺宣講。永樂四年(1406),為徒眾講授新著《密宗道次第廣論》。

宗喀巴大師的平生,在學問修持各方面都具有最高的造詣。對於教理,他總結大小乘、顯密一切教誡理論,而自成一家之言。他一方面有括囊大典、網羅眾家的氣度,一方面又有不容假借混淆的見地。如抉擇佛教各宗的見地之後,以中觀為正宗;抉擇中觀各派之後,以月稱為歸依。

詳見菩提道次第廣論觀品和辨了不了義論。他的著述極豐富,現存的有十八帙(包括傳記和口義)。對於戒律,他能嚴格地遵守,矯正舊派佛教的流弊。他的德行又極高,足以領袖群倫。因此,他所創的格魯派(dge-lugs-pa)至今為西藏第一大教派。在時間上講,這一派流行了六百年;在空間上講,不但流行於西藏本土,而且遠及青、康、漢地、蒙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